“怎样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改善营商环境正是解题的突破口,把营商环境建设工作要求贯穿到法院工作的各方面,久久为功、常抓常新,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江苏徐州市中级法院近日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全市2019营商环境提升年工作动员会精神时,院长花玉军这样强调。
近年来,徐州法院自觉做到在大局下思考、大局下行动,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以创新精神与责任担当,强化司法服务保障职能,全力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严格破产审判程序,优化良好要素供给环境
江苏跃进正宇汽车有限公司创建于1999年,经营范围为汽车销售、农用车辆、农用机械及配套系列产品的制造、销售和维护等,曾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农用工程车辆生产基地,年产值一度达到近10亿元,系铜山区重点企业。然而,由于资金链断裂,公司经营陷入困境而停产。2015年10月,铜山法院依法裁定受理正宇公司破产重整。
正宇公司拥有的“金马驰”汽车制造资质,可向新能源汽车领域转型发展,具有较高利用价值。为挽救企业再生,法院确定了“无害化剥离资债,分离式资产处置”重整思路,并指导管理人制定具体的重整计划草案。
2017年9月,高新区国资公司兜底收储土地使用权、地上附着物等资产,正宇公司重整计划执行完毕,抵押担保债权、职工债权、税务债权清偿率100%。正宇公司企业资质得以盘活,重整人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当地政府经济结构转型重点项目培育。
“一场债务危机,通过破产重整,以市场化方式得以完美化解,为陷入困境但有特殊资质和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司法重整,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铜山法院院长王牧介绍。
类似的案例不仅正宇公司一家。位于邳州高新区某家居饰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木质家具、金属门窗的民营企业,因为经营不善,企业涉及大量债务问题,生产经营陷入困境。
邳州法院主动找到高新区管委会,协商企业盘活处置问题,在找准“淘汰落后产能,向制造业中高端迈进”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后,及时处置企业资产,进入评估拍卖程序。为提高被查封财产处置效率,向社会公开拍卖信息,最终,成功引入了一家智能家居制造企业,企业实现了重组重生。
近年来,全市法院实行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破产案件审判工作机制,对于已不具备市场竞争力和营运价值的“僵尸企业”,及时进行破产清算,有序退出市场,化解过剩产能、释放生产要素,提升了市场经济活力。
审慎适用强制措施,维护企业有序发展环境
“热烈祝贺新沂华信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首发上市申请(IPO)获得批准。”2017年下半年,新沂市商务局发出的这封祝贺信让不少人为之振奋。然而就在几个月前,公司的上市“波折”让华信人历历在目……
2017年4月13日,彭某以股权纠纷为由起诉华信公司负责人至新沂法院,申请保全股权,并撤销股权转让协议。5月5日,新沂法院依法适用简易程序进行了公开审理,作出民事判决,驳回了原告彭某的诉讼请求。
一审判决后,原告不服上诉至徐州中院。2017年6月29日,二审判决,维持原判。公司员工都很高兴,纷纷对记者说:“法院系统审慎适用强制措施,依法高效审理,为公司上市争取了宝贵时间,确保如期成功上市。” 华信公司上市后,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还有一起创新保全措施,令企业“起死回生”的成功案例。江苏利金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化名)是一家成立15年的民营企业,是国内变压器生产厂家中的排头兵,产品用于刚落成的港珠澳大桥。
早在2013年8月,公司因资金周转困难遭遇危机。消息传开后,利金公司的供应商蜂拥而至,工人们讨要工资,停工闹访,债主们开着卡车、挖掘机堵在大门,准备拉走公司资产抵债。
如果机械地查封、拍卖资产,企业就会彻底垮了。第二天清晨4点多,开发区法院院长梁冰带着法官们来到公司,根据债权人的保全申请,将生产设备和原材料全部查封。并耐心向工人们讲清道理:“只要工厂运转下去,工资就能解决;但要哄抢财产,厂子倒闭了,你们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局面一时得以控制。经多方协商,最终债权人接受法院创设的“活封”保全方式,由利金公司继续使用已被查封的设备机械和原材料,维持正常生产。
历经5年多的生产经营,当初濒临倒闭的利金公司如今已经清偿了所有自然人的借款9000多万元,还解决600多名工人的就业问题。
在处理涉民营企业执行案件过程中,徐州法院将审判执行职责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审慎适用强制措施,坚持快立、快审、快执、快结,最大限度减少司法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
妥善化解涉企纠纷,打造高效司法服务环境
早些年,徐州某置业有限公司在睢宁县投资了房地产项目,用以经营家居产品,并委托某家居广场有限公司进行管理。为筹集资金,家居广场将开发的500多间商铺出售给个人,并与购房者签订《委托经营管理合同》,从购房者手中租赁商铺,抽取10%的租金作为商业管理服务费,维持家居广场的正常运转。
但因本地家居市场低靡及同行竞争等原因,家居广场有限公司经营效益不佳,资金周转困难,无法及时足额支付购房户的商铺租金。2017年合同到期时,家居广场有限公司仍然拖欠购房户近两年的租金款。多次催要未果后,数十名购房户代表到信访局上访,要求家居公司尽快支付租金以及违约金。睢宁法院随即联系县工商联共同协调接访工作,引导购房户进入诉讼环节。
立案后,法院依托新成立的非公企业诉调对接办公室,联合县工商联进行调解工作,最终达成调解协议,在第三方担保的参与下,由某置业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2018年8月30日,家居公司偿还全部欠付租金,一百多个案件以调解结案,无一进入执行程序。
为了避免诉讼带给企业不利影响,开发区法院制作《和解调解告知书》送达被告,连同诉状副本和开庭传票同时送达,告知法院裁判或进入强制执行可能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敦促被告吸取教训、及时清理债务。不少被告收到告知书后,都能自觉接受法院建议,开庭前主动达成协议,庭外和解撤诉结案,为企业节省了不少诉讼费用。
去年底,徐州中院与市工商联共同出台了《构建民营企业纠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的意见》,依托各级工商联成立民营企业纠纷诉调对接中心,根据当事人意愿及时委托民营企业纠纷诉调对接中心进行调解,委托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司法确认,不仅减少民营企业维权成本,也节约了司法资源。
近年来,徐州法院发挥行业协会、行业调解组织等在化解涉企纠纷中的积极作用,以灵活多样的纠纷化解方式,较好地满足了企业的多元化司法需求,打造互利共赢开放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