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院帮我们消除了积怨,解决了纠纷,这个春节过得舒坦多了!”近日,申请监督人周某通过电话,向江苏徐州市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处处长陈士莉表达谢意。
对于这起跨度10年、被执行人张某某为台胞的债权纠纷案件,徐州市检察院依法开展民事执行活动法律监督,在解决证据和事实认定等疑难问题的基础上,从有利于维护申请执行人和驻徐台商双方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认真听取并分析双方意见,详尽解释法律规定和事实依据,提出最佳解决方案。经过多次沟通协商,双方达成和解,160万元债权执行到位,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法律和社会效果。
按照徐州市委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工作要求,全市检察机关立足职能,切实提升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的实效性,先后与天宝汽车等66家企业建立共建关系,打造亲、清、和谐的营商环境。严格落实“三个慎重”,依法对民营企业的合法经营实施保护,解除发展的后顾之忧。
2018年7月,在睢宁县创业的外地人谭某一念之差触犯法律。因虚开增值税发票抵扣税款,他和他的公司被公安机关以涉嫌虚开增值税发票罪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根据相关司法解释,谭某虚开税额刚刚达到刑事案件数额标准,逾越了“红线”。但谭某具有自首情节,如数补交了税款和滞纳金,并且认罪悔罪态度很好。承办该案的员额检察官刘涛在仔细分析案情后,又对谭某公司的经营情况开展了调查。原来,该公司是一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就业人员400多人,年度纳税300万元左右,此前也无其他不良记录,如果入罪即诉,谭某公司纳税信用等级将被降低,在经营、融资等方面将举步维艰,公司发展将受到重创。
承办检察官刘涛及时向院领导汇报,经过该院检委会讨论,最终,睢宁县检察院对谭某及其公司作出不起诉决定,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也保障了企业职工的正常就业。该案被评为2018年度徐州营商环境建设“十大精品事例”,并入选省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职能、服务保障民营企业发展”新闻发布会典型案例。
服务和保障创新驱动战略,是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实现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2018年,徐州市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治对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在全省率先发布《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白皮书》,批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37人,起诉122人,依法办理了吴立飞特大出口制售伪劣产品案、全省食药打假“利剑”行动挂牌督办的周法勇等人假冒注册商标等案。徐平等人侵犯著作权案作为全省唯一入选案例,获评全国“打击侵权盗版十大案件”。
徐州市检察院还通过办理全国首例开庭审理的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促使该案被告徐州鸿顺造纸有限公司开展环保改造。如今,该公司顺利通过环保督查,经营效益大幅提升。
结合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全市检察机关制定出台服务保障“一带一路”建设、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等16个文件,构建全方位、多元化司法服务保障工作新格局,确保检察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共振。2018年,两级院共批捕合同诈骗、非法经营、强迫交易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113人,起诉250人。针对拖欠徐工集团货款系列案,鼓楼区检察院联合区法院、公安分局开展专项行动,办理的相关案件被评为全省典型案例。
在《徐州市检察机关关于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工作意见(试行)》中,明确了“强化重点领域涉企刑事犯罪惩治、加强专项和重点法律监督、加强行政检察监督、保障服务美丽徐州建设、严格规范司法、畅通服务渠道、加强企业产权司法保护、延展检察监督触角、加强智慧检务建设、加强专业化建设”十条举措。
“要坚持服务发展和依法办案相统一、执行法律与执行政策相统一、惩治犯罪与保护改革相统一,在打造全国一流法治营商环境的过程中,持续提升检察贡献度。”徐州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韩筱筠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