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温暖冰封的心房,用真情感化回归的心灵。”这是张骊珠从事监管工作的不懈追求。2008年开始从事监管工作,现任天津市津南区拘留所管教组警长。她说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在认真工作、打击犯罪分子的同时,心里也应该充满着爱。她以女性特有的柔情燃起“善”的明灯,播撒“爱”的希望,传递“和谐”的力量,唤醒女性犯罪人员内心深处的良知和善念。10年来,张骊珠经手管理的女性犯罪人员1000余人,协助有关部门获取违法犯罪线索300余条,破获案件90余起,她用责任心和爱心为犯罪嫌疑人点亮心灯,矫正心灵,给污染的心田捧一块净土,还枯渴的灵魂一方绿洲!
监所无小事,事事系安全。监管场所是个特殊的战场,被拘留人员是特殊的群体,而女性被拘留人员在生理、性格以及违法案由等方面更加具有其特殊性,因此要把她们管理好、教育好并非易事,张骊珠以足够的耐心、细心、贴心,以女性特有的润物细无声的细腻,走进每一个女性犯罪人员的心里。2017年,李某某因吸食注射毒品被行政拘留15日。其入所时身上未带任何钱物和换洗衣物,家人也因在外地而联系不上,且入所后抵触情绪较大,戒断反应严重,一度出现幻觉,试图自伤自残。张骊珠首先为其配备必要的生活用品,在其身体不适时,主动联系所医为其医治,在生活上给予她极大的关心;每日坚持找其谈话,因势利导,开展有针对性的感化教育。通过张骊珠耐心细致的感化教育,让李某某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实实在在的温暖,彻底打消了抵触念头,平稳渡过了戒断期。
63岁的樊某,因家庭问题多次到公共场所扰乱秩序被行政拘留。初进拘留所时,她态度非常恶劣,对自己的不当行为并不悔过,不与任何人员沟通,且入所第一天就与同拘室人员发生争执,给管教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一度使工作无法进行。对此,张骊珠一方面积极与监室内人员沟通,及时掌握樊某动态,保障其安全,另一方面她认真仔细观察这名特殊“学员”的举动,很快了解了她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个人好恶、思想动态,进而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教育转化工作。通过观察和谈话,张骊珠了解到樊某不仅是一位癌症患者,而且有非常严重的肠胃病,长时间腹泻。鉴于其身体的特殊性,张骊珠联系所医为其诊断病情,开具药品,并联系食堂为樊某提供病号饭。谈话中,细心的张骊珠发现樊某多次提到对男性的反感,于是推断她的童年应该遭遇过不幸,这一个关键点的发现彻底攻破了樊某的心里防线。亲人般的关怀,打动了樊某,她向张骊珠敞开心扉,倾诉自己孤身一人,亲人的相继离世,对她造成的重重打击,造成了她偏执的性格,不断的想要报复社会。张骊珠像亲人一般开导她,介绍法律政策,告知解决问题的法律途径,并帮助她向政府申请救助,使今后的生活得到保障。张骊珠的温暖与用心让她感受到了久违的爱,她打心底佩服眼前的这位“知心人”。至此,樊某彻底打消了抵触念头,并且主动写下“悔过书”,她用最朴实的言语和真诚的关怀打动了被拘留人员,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变为“可能”。
拘留所的工作不仅仅是看管好犯罪嫌疑人,还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线索挖掘和矛盾化解。张骊珠喜欢迎难而上,把矛盾化解与日常管理教育工作有机结合,在确保监所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化解多起矛盾纠纷。2017年5月4日,家住津南区咸水沽镇的王某将他人的汽车划伤,被行政拘留5日。谈话中,王某表示对自己划车的行为后悔不已,并希望拘留所提供机会与对方当事人和解。张骊珠并没有简单解决此事,而是通过深入沟通,了解到王某划车是因为对方住在她家楼上,长期制造噪音,双方发生多次争吵,王某为泄愤才故意划伤对方车辆。了解情况后,张骊珠及时联系派出所办案人员,联系对方当事人到拘留所进行矛盾化解。经调解,王某向对方真诚赔礼道歉,且对方承诺会减少生活噪音,双方达成谅解,并签订《调解协议书》,从根源上化解了矛盾。
作为一名女性公安监管民警,她的工作似乎没有刑警那么轰轰烈烈,没有社区民警与群众的那份水乳交融。但他并不缺乏机智、胆识、勇气和群众工作的本领,通过教育和感化要使被拘留人员感受到希望,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使他们在今后走出这扇铁门时,重新面对这个社会的时候,不会低下头,而是勇于面对今后的生活,面对一个崭新的社会。在这平凡而又特殊的岗位上,她用一颗无悔忠诚的心去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献身于所热爱的公安事业,践行着人民警察为人民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