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1977年的沈刚和很多男孩一样,从小就爱听革命英雄故事。他告诉我们,1987年热播的一部电视连续剧“便衣警察”中的“周志明”正义勇敢、惩恶扬善、英勇无畏、赤胆忠心的人民警察形象在他心里种下了“警察”的种子,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就这样深深嵌入他的生命中,当人民警察也就成了他最大的梦想。
2004年,安徽全省公安机关面向社会进行招录人民警察,尽管不是警校毕业,尽管当时已经是27岁“高龄”,但从小一直都萦绕着沈刚的“警察梦”,令他决定不能放弃这人生中最后一次“从警”的机会,便果断放弃待遇优厚的酒店管理职位,报名参加了考试,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如愿以偿地圆了自己的“警察梦”。
沈刚
全省公安机关2018年度
“十大忠诚卫士”
在黄山市公安局老街派出所工作了近三年时间后,因工作优异,沈刚被调到刑侦大队,初为刑警的他在跟随前辈学习、工作的过程中发现,“现场勘查是丰盈侦查破案的生命线”!要想侦查破案,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现场勘查,“看现场”是一名优秀刑警必备的专业素质。
为了练就这项技能,2007年3月,他来到中国刑警学院参加了“痕检”专业的系统学习。
没有电影中持枪奔跑的豪壮,也没有小说中徒手格斗的英勇,他最初的刑警生活,只有拍照、比对、鉴定,途中、现场、实验室这样简单甚至枯燥的“三点一线”,但这一切并没有消退他心中关于刑警的激情;也正是有了这些扎实的基础技能,使得他在之后的工作中取得了一点点的成绩。
抽丝剥茧破命案耐心调解化纠纷
2016年7月26日18时许,居民张某某报案称其妻子胡某某在家被人用刀砍了。接警后,沈刚和同事们立即赶赴胡某某家中,经现场勘验,胡某某在家中被害,屋内有大量血迹,胡某某身上有多处刀伤,家中还有明显翻动的痕迹。
由于案件发生地附近就是辖区派出所,其严重性不仅在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侵害,更是犯罪嫌疑人无视法律、公然挑战人民公安的权威。
案件发生后,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专案组根据现场及走访的情况判断这应该是一起入室盗窃转化为抢劫杀人的案件,干过刑侦的同志们,都知道此类案件的侦破难度极大,如何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成为破案的重中之重。沈刚和专案组的同事们,围绕案发现场周围,进行地毯式摸排在案发时间段出现的可疑人员,并依托公安和社会监控开展视频侦查,在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里,不仅获取了犯罪嫌疑人清晰的面部视频,还通过走访获得嫌疑人操着“四川”一带口音的重要线索。之后经过综合分析研判,确定了四川盐亭籍男子潘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7月27日15时许将犯罪嫌疑人潘某某抓获,经审讯获悉潘某某系一名外省流浪人员,父母双亡,无亲无故,身无分文。原本只想实施盗窃,没想到被胡某某发现了,慌乱之下,将胡某某杀害。
尽管在案件发生的48小时内就成功抓住了犯罪嫌疑人,但是案件本身并没有因果逻辑关系,且犯罪嫌疑人处于窘迫的经济状况下,对被害人的殡葬费用都无法承担。而被害人丈夫平时是依靠捡拾废品为生的文化程度有限的贫困人士,无处寻找被害人的后事赔偿处理方式,他就扬言称“如果公安局不给解决好,就要上访”。
为高质量完成案件侦办,给受害人家属一个满意的答复,作为案件主办民警的他还没有从案件侦办的紧张感中缓上一口气,便马上和被害人家属进行沟通,不厌其烦地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并联系辖区派出所一同到社区去协调申请低保事宜,还多方面、多渠道地向上级和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尽可能的为其争取政策允许的补助,最终沈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了被害人的家属。
主犯不到案 坚决不收手
2016年底,屯溪中心城区发生了一起涉案价值高达28万元的特大电信诈骗案。在接案后的第一时间,沈刚就和同事们对该案件进行了分析研判。发现涉案犯罪嫌疑人极有可能在数千公里以外的云南省曲靖市。他主动请缨,带队远赴曲靖开展侦查。
刚到曲靖,沈刚和同事们便不顾长途劳累,全身心地投入到案件的侦办中。由于当地的基础信息工作十分薄弱,他们只有通过白天走访摸排、晚上整理分析,同时积极联系协调当地公安机关的各个相关警种寻求配合,就这样不分昼夜地连续工作了15天后,在曲靖市麒麟区的一个小区内成功端掉一个诈骗窝点,抓获涉案的犯罪嫌疑人六名。随后,他和同事们顾不上休息,及时收集、固定证据,并对犯罪嫌疑人展开突击审讯,将案件的事实基本固定后,在小年夜之前安全地将犯罪嫌疑人押回到黄山。
案件侦查至此,沈刚并没有感到满足,因为该案的几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均尚未到案,他放弃了整个春节假期,全身心地投入到案件侦办中。在对一名嫌疑人的讯问中,沈刚了解到一条关于福建当地的一种“白芽奇兰”茶叶的线索。顺着这条线索,结合交通信息,利用时空转换思路,终于将该案的三名主要嫌疑人的身份查清,在春节结束后他又带队再次远赴福建平和、广西钦州等地,并成功实施抓捕。
正是忘我的工作和敏锐的思维,为该案的全链条打击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并带破多起全国其他省份的案件,为被害人挽回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破案不忘教育 挽救迷途学生
2017年4月9日凌晨5时许,一阵急促的铃声在刑侦大队的值班室里响起,刚刚忙完一天工作的沈刚接起电话后就听到一句“我金店内价值十几万元的金器被盗了。”警情就是命令,刚有些倦意的沈刚顿时清醒了起来。通过对现场周围视频的调阅,只发现一个顶着棒球帽,戴着口罩的模糊身影。沈刚直觉这是一个有着一定反侦查经验的“老贼”所为。沿着这条思路,他打破常规,除了继续开展视频侦查,力争获取犯罪嫌疑人较为清晰的正面视频外,还采取了其他的一系列侦查措施。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里,犯罪嫌疑人的真实身份便浮出水面。不过这个结果大大出乎他的意料,嫌疑人是一名在校学生。为了不让这名学生一错再错,一夜没合眼的他,顾不上休息就带领两名同事将犯罪嫌疑人江某某进行了传唤审讯,刚开始江某某百般抵赖,但是随着沈刚将江某某随身的双肩包打开后,江某某沉默了。十几件被盗的金器出现在他的面前,江某某的心理防线一下崩溃了,一五一十交代了整个作案过程。但是多年的办案经验告诉沈刚,江某某绝对不止干了这一起案件。如何真正做到治病救人呢,沈刚决定从江某某的成长经历开始着手,在得知江某某的学习成绩非常好,只是沉溺于网络游戏时,他找到了江某某的母亲,让她一起配合做江某某的思想工作,让江某某放下自暴自弃的思想,也放弃侥幸的心理,配合公安机关,彻彻底底地将自己的所有事情交代清楚,争取宽大处理,给自己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圆自己一个大学梦。在亲情感化和政策的感召下,江某某彻底卸下思想包袱,将其涉案的另外三起案件如实交代。最终江某某在受到法律的审判后又重新回到学校完成自己的学业。
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一线的刑警,沈刚的手机总是24小时处于开机状态,随时准备战斗。当犯罪嫌疑人被移送至司法机关,接受审判时,总会有些嫌疑人对他放出狠话:“等我出来,有你好看!”类似这样的威胁,在从警生涯的这些年里,沈刚遇到并不算少。对他来说,早已习以为常了。
既然选择了刑警这个职业,职责和危险并存,是必然的。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遗憾或放不下的,那就是对家人的亏欠。在年迈的父母面前,他不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很少抽出时间回家看望他们,甚至在他们生病住院时,沈刚还在外地抓捕不能在他们身边照顾;在柔弱的妻子面前,他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繁杂的家务活全都落在妻子肩上;而在十一岁的女儿面前,他更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没有经常地陪伴,更别说陪她去外地旅游了……
有人问他有没有后悔当了警察
他的回答是,我无怨无悔!
破案,是我的天职
为民,是我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