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街镇将辖区按照一定标准划分为单元网格,进行网格化管理,“网格员”这一岗位应运而生。作为社区的“眼睛”和“哨兵”,网格员在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及化解过程中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近日,记者来到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滨街道,对该街道的网格员大队一探究竟。
军事化训练,网格员大队诞生
2月20日,农历正月十六,正是传统习俗“遛百病”的日子。滨海新区海滨街道在街心花园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庆祝晚会。歌舞表演结束,一幕名叫《您好,我是网格员》的小品演出让晚会迎来了一个高潮。
“这几个网格员都是本色出演啊!”台下的观众热议着几名“演员”。小品第一幕,一名网格员来到社区花园,请一位大娘填写普法调查问卷。可不论网格员如何耐心解释,“耳背”的大娘却总是打岔。
“大娘,我们是海滨街道综治网格员,请您填一个调查问卷。”
“啥卷?”
“调查问卷!”
“哦,俺不要优惠券!”
两名演员插科打诨,观众捧腹大笑。台上演得热闹,后台的演员也在紧张准备着。记者看到,此时候场的网格员大刘看着演出,心情五味杂陈。
大刘是一名退伍军人,转业后到工厂担任操作工。大刘手脚勤快,但不善于与人交往,是个“闷葫芦”还爱钻牛角尖,因为换班的事情三天两头和工友、领导发生矛盾,最后丢了工作。生活中,大刘也常因小事与街坊邻里闹不愉快。为此,海滨街道综治办和滨海新区司法局港西司法所、海滨司法所的工作人员没少去帮忙调解。
去年3月初,海滨街道筹备建立综治网格员大队。除村居在职工作人员,街道采取派遣制用工方式招聘了40名综治专职网格员,并对其进行军事化训练。港西司法所所长吴忠超要将公认的“刺儿头”大刘招到队伍里。面对大家的反对意见,曾经在部队服役多年的吴忠超力排众议,还对大刘委以重任,让他担任小队长。
军训中,大刘标准的动作让所有人眼前一亮。他带领的队列整齐划一,在各项评比中均名列前茅。吴忠超时常对大刘进行鼓励,相同的当兵经历也让沉默寡言的大刘愿意敞开心扉,诉说心声:父亲一直生病,导致大刘时常要和同事调班,却不被理解;因为不善言谈、脾气倔强,在与人发生矛盾时常常束手无策。
吴忠超趁热打铁,开始给大刘讲解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巧妙地化解矛盾。吴忠超告诉大刘,这些都是以后工作中要用到的技巧,更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
慢慢地,大家发现“刺儿头”大刘变得越来越热情,军训中其他队伍研究不透的动作,他会主动给大家讲解。大刘拓展思路,开始学习电脑操作,为录入信息工作做好准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会积极向同事请教。那个曾经被人避之不及的“刺儿头”,变成了颇受欢迎的队长刘大哥,他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充实了。
“刘大哥,第二幕,该你上场了!”小品的“导演”,也是街道综治办的工作人员提醒着大刘,这也将大刘的思绪拉回到现实中。大刘擦了擦眼角的泪水,赶紧上场表演。“谁也没想到,原先内向的他能和大家打成一片,甚至主动参加了演出。”
一专多能,助力各部门执法工作
小品第二幕,网格员入户进行调查。网格员耐心解释着来由,可户主却并不买账:“你们这些网格员调查什么啊!我这儿分分钟几百万元的买卖,你们耽误得起吗?”参与第一幕演出的网格员邢凯正在台下候场,看着台上的一幕,他告诉记者,几乎所有网格员都吃过闭门羹,或是被冷嘲热讽过。
军训过后,128名综治网格员按照街道划分的网格,投入到自己的岗位当中。信息采集、安全隐患排查、治安巡控、清理小广告、普法宣传等都是网格员的职责。
去年夏天,网格员大队对“僵尸车”进行拍照、上传、归档,给执法部门帮了不少忙,但这一过程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日,邢凯发现一辆停放在路边的面包车,车身已经几近报废,他使用手机拍照,输入位置后,将信息上传。
“你干吗给我的车拍照?你是哪个部门的!”突然,一名男子吵吵嚷嚷地冲了过来。
“您好,我是海滨街道综治网格员,协助相关部门清查违停的报废车辆。”身着统一服装的邢凯微笑着点了点头,说明来意。
“谁说我的车是报废车,这车能用!”男子气势汹汹,蛮不讲理。
邢凯掏出携带的文件,为自己证明,目前相关部门确实在对“僵尸车”进行整顿。面对男子的胡搅蛮缠,邢凯好心劝说,车辆已经不能上路了,驾驶这辆车上路会发生危险造成交通事故,不仅危害他人更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男子听后憋得面红耳赤,可接下来的一句话却像一柄利剑直插邢凯的心窝:“你又不是正式的执法人员,你管嘛闲事?”
邢凯说,工作中时常听到这种“扎心”的话,时间久了自己也释然了,“可能是我‘颜值’不够吧,所以就像小品演的那样,经常被人拒绝。”乐观的邢凯开着玩笑,“但我们接受过专业训练,面对群众必须要保持冷静,使用规范用语。不管别人怎么看我,我知道自己是在为社区、街道做贡献,这就足够了。”
“嗨,你们早说做问卷给小礼品啊!我就不玩儿斗地主了!”
“您说的几百万元的生意,原来是‘欢乐豆’啊!”舞台上,包袱抖响了,台下的观众乐得前仰后合。邢凯赶紧收拾好心情,准备参加下一幕演出。
当好“哨兵”,排查化解邻里纠纷
第三幕,邢凯扮演的网格员到社区开展工作——搜集信息、排查矛盾。刚要敲居民小刘的家门,却碰到她哭着走了出来:“妈妈,您怎么就走了,不管我了!”
网格员一头雾水,自言自语道:“阿姨是优秀的调解员,给大伙儿帮了不少忙,怎么说走就走了,还是说小刘遇到什么困难了?”网格员误以为是自己工作失职,不停追问。经过一番解释,网格员才弄清楚情况。原来,小刘的妈妈外出旅游,小刘自己在家做饭,切洋葱辣到眼睛。小刘一边抹眼泪一边抱怨没人给做饭,才发生了误会。这也制造了小品的另一个笑点。
“小品有夸张的成分,但网格员们确实很认真,矛盾排查工作就是细化到这个地步。”吴忠超来到后台检查演出情况,见一切准备就绪,便和记者闲聊起来。吴忠超指向观众席中的一对老姐妹,“两个月前,这老姐俩还吵得不可开交,现在能坐在一起看节目,是我们不敢想象的。”
李大妈家住一楼,将自家阳台扩建成一个小院,影响不少居民的日常生活。对此,居住在对面楼一楼的王阿姨意见最大,双方经常发生口角,街道、司法所多次介入调解。
去年冬天,相关单位要对社区内的违章建筑进行拆除。被扒了小院的李大妈误以为是王阿姨“告的刁状”,多次在私下和他人说王阿姨的坏话,还说要想办法“报复”王阿姨。
“网格员小军在日常工作中得知这一情况,赶紧汇报。我们立刻介入,将拆除‘违建’的原因和李大妈进行沟通,并告诉她法律依据和相关政策。”真相大白,李大妈向王阿姨承认了错误,一个矛盾纠纷在萌芽状态被化解了。
小品结束,观众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几名参加演出的网格员上台谢幕。都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小品虽然充满笑点、情节夸张,但故事却源于真实的工作和生活。一句“您好,我是网格员”,展现的正是每一个网格员的日常。
海滨街综治网格员大队即将迎来一岁生日,这群可爱的网格员们,也将一如既往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为街道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