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小时候说要当警察,他长大后成为青年民警中的佼佼者

2019-03-06 16:55  来源:天津市公安局  责任编辑:王淑静
字号  分享至:

  26年前,在天津市蓟州区马伸桥镇,有个5岁的小男孩总喜欢在家附近的派出所门口玩耍。每次看到警车开进大院,小男孩就追到大门口,探着小脑袋,瞪圆了眼睛,紧盯着警车,期待有“坏人”被抓回来。那时候,小男孩总跟大人说:“坏人最怕警察!我长大了肯定当警察!”

  谁也没有想到,这个从小怀揣警察梦的小男孩一直都没有放弃过理想,在2010年大学毕业后,他通过天津市政法干警招录,顺利进入天津市公安局蓟州分局。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从2012年8月正式参加公安工作以来,短短6年的时间,这位青年民警凭借顽强的拼搏精神,以及对公安事业的无比热爱,一路披荆斩棘、不断进取,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2次,荣获市公安局嘉奖4次,被评为天津市优秀共青团员,蓟州区十佳政法干警,蓟州区“星耀蓟州·党旗飘飘”优秀共产党员,2017年第三季度和2018年第一季度“津城蓟州警星”,2018年第一季度市局信息化应用标兵,2018年第二季度“津城警星提名奖”——他就是公安蓟州分局文昌街派出所刑事办案队副队长刘向争。

  他智勇双全,是青年民警当中的佼佼者

  初来乍到的刘向争被分配到公安蓟州分局下仓派出所。下仓镇拥有57个村6万多人口,距城区22公里,地处三县交界,102国道、津围公路等主干道从中穿过,地形复杂、四通八达的辖区环境为公安治安工作带来不小的挑战,下仓派出所也成为公安部一级派出所。有挑战就有动力,半年后,刘向争尚在实习期,便荣获了人生中第一个市公安局嘉奖。

  “向争那时候还只是个新警,但他得嘉奖,全所民警都服气!”师父于景仑谈及这位徒弟,满是骄傲。那时,经常有年轻民警抱怨辖区资源少导致破案率低,但是于景仑告诉刘向争:“再偏僻的地方也会有案情发生,逮不到嫌疑人,别总找客观理由!”师父的一句话点醒了刘向争,他决定将工作重点转移到打击犯罪当中去。结合辖区特点分析总结,刘向争得出结论:藏污纳垢的地方见不得光,到了夜里相对容易暴露,于是,他加大了晚上11时到凌晨3时之间的夜巡力度。付出的辛苦没有白费,一次又一次在盗窃现场人赃并获、外省过路贼难逃法眼,有效地震慑了犯罪分子,同时,刘向争和战友们也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和十足的工作动力。2013年底,由于表现突出,刘向争被调到蓟州城区文昌街派出所。面对更高的平台,于景仑对徒弟给予了更高的期望。随着工作不断开展,刘向争成为了公安队伍中名副其实的“全面手”,他不仅高效破案,还善于总结、独创“四看四定”图侦工作战法,助推分局信息化作战水平提升。

  “其中‘四看四定’图侦工作法得到了公安蓟州分局党委的高度认可并进行推广,他还被指定作为公安蓟州分局信息化应用中心的首位教员,为全局民警进行相关培训。”谈及徒弟在信息化应用方面的“战绩”,师父于景仑更是如数家珍。在飞速更新的网络信息化时代,公安民警往往要在看不见的战场上与犯罪嫌疑人进行无声的较量。刘向争在工作之余主动钻研,注意收集各类疑似诈骗的信息,研究其诈骗手法,并灵活运用信息化手段侦办此类案件,极大地提高了破案效率,逐步将自己锻炼成一名“网络捕手”。2017年12月,辖区接报一起以充卡高额返利为诱饵的电信网络诈骗案,犯罪嫌疑人以其虚假的充值系统为依托,辅以高额返利为诱饵,骗取大量被害人钱财。在行骗过程中,犯罪嫌疑人编造多重身份,虚构办公地点,通过QQ和微信等非接触方式与受害人联系,为侦查破案带来很大困难。刘向争潜心研究案情,综合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一点点将零散线索梳理串联,终于锁定该案的幕后黑手,并于2018年3月10日一举将2名犯罪嫌疑人擒获,成功破获涉案金额70余万元、受害人遍布天津市10余个区及广西等地的诈骗案件30余起。 2018年4月至5月,不到30天时间里,刘向争综合运用信息化手段,接连抓获5名网上在逃人员,将4起最长跨时2年的案件成功告破。2018年5月,他带队奔赴吉林省长春市,一举捣毁利用“快手APP”进行网络诈骗的团伙,破案件20余起,涉案金额5万余元。2018年10月,刘向争又和同事一起奔赴广东省从化市,成功抓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7人,彻底铲除危害多方的电诈团伙。2018年11月,为破获李某贩毒案,他一周内连续三次往返河北省霸州市进行侦查,成功抓获涉案人员11人,缴获毒品17.8克。

  他有情有义,是我们最信得过的人

  参加工作以来,刘向争累计破获各类案件1200余起,其中涉毒类案件220余起,缴获冰毒200余克,侵财类案件800余起,追回财物价值400余万元,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400余名。面对毒品犯罪,刘向争毫不手软,但面对吸毒人员,刘向争有着自己的相处之道。几年前,在调查一起毒品案件过程中,刘向争找到了一名吸毒的女孩,由于吸毒她终日萎靡不振,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刘向争语重心长地说:“戒了毒,才能抬头做人!戒了毒,我们是朋友!”话音一落,女孩缓缓抬起头,眼睛里似乎有了一丝光亮。如今,女孩在“刘大哥”的不断鼓励下,开始慢慢戒毒。在她心中,刘向争才是最信得过的朋友!在刘向争看来,“我们是朋友”代表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尊重,这么多年,他也是用实际行动鼓励吸毒人员走上戒毒之路,争取早日让他们重归人生正轨。

  同样,在下仓镇侯氏老夫妇的眼中,“向争有情有义,是我们最信得过的人!”原来,这对老夫妻是刘向争入警之初时,在社区走访中遇到的一户百姓。当年,侯氏老夫妇与邻居打架后,因未获得满意赔偿,给派出所和政府部门的日常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刘向争通过多方调查,得知老夫妇无儿无女,家境贫困且侯婆婆患有严重糖尿病,视力仅有0.1,生活劳动十分不便。刘向争意识到,老两口看似胡搅蛮缠不讲理,实则是缺少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关爱,亲友无靠、情感无依。于是,刘向争把家里的衣服整理出来送给他们,每隔半个月买些水果与生活用品去家中探望。他对侯大爷说:“您老就把我当成您的儿子,不管家里有什么困难,随时找我,我随叫随到。”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刘向争通过联系多方,为他们申请了社会经济救助,使二老生活有了保障和依靠。如今,侯大爷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我们不闹腾了,有啥事儿找向争商量,他说咋办就咋办!”

  他为“家”奋斗,是我的爱人,更是我的战友!

  刘向争始终在治安情况最复杂、任务最繁重的一线派出所工作。他无数次深入最惊最险的窝点进行蹲守和抓捕。2013年,刘向争在一次调查取证时,因为专注锁定证据,不小心脚下踩空,导致左腿膝盖十字韧带受伤断裂、半月板严重受伤。2017年5月,在抓捕一贩毒团伙过程中,欲逃窜的犯罪嫌疑人驾车猛烈撞向刘向争驾驶的汽车。刘向争不顾危险,凭借娴熟的驾车技术将犯罪嫌疑人车辆逼停,当场抓获2名贩毒吸毒人员,现场缴获冰毒50余克,管制刀具3把。然而,就在这次“生死时速”的较量中,犯罪嫌疑人驾驶车辆撞在他左侧车门,车门受损严重变形,他旧伤未愈的左腿险些被撞。而在抓捕的紧要关头,他根本顾不上这些,仍第一个跳下车迅速冲向犯罪嫌疑人并将其制服。

  “嫂子,您到底有没有劝劝刘队长,他这次又差点在抓犯罪嫌疑人时受伤!再这么拼下去,就算是铁打的也扛不住!”事后,刘向争的同事又在刘向争妻子韩颖面前“告状”。“咱都是民警,除了理解,我更相信他在关键时刻能做出最正确的判断。放心吧,向争能保护好自己!”话虽如此,韩颖的眼圈仍有些微红,但眼神依然坚定——双警家庭,因为共同理想而互相理解。

  两个人在大学期间相识相爱,那时候他们的共同理想是一起牵手筑建一个温馨小家。毕业后,他们先后走进警营,因为各自工作繁忙,聚少离多。然而,多少个夜晚,刘向争为了多陪陪妻子,不让她担心,他就像是哄着孩子睡觉一样,静静地守在妻子身边,看着她熟睡后,再默默离开,转身投入到凌晨时分的抓捕任务中去。多少个夜晚,韩颖为了筹备一场活动,和同事们在单位里加班奋战,回到家后,只要靠在丈夫厚实的肩膀上休息一会儿,聊聊一天的工作,疲劳便一扫而光。在刘向争夫妇的心中,为了小家和睦幸福而携手到老,是爱情的承诺;为了社会平安而奋斗一生,是入警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