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作为时下比较流行的一项群众性娱乐和健身活动,其引发的纠纷也呈现多发趋势,地盘之争、噪音扰民等纷争常见报端。本案即是一起典型的因广场舞引发的噪声污染纠纷,这起纠纷中,一边是群众正常的健身娱乐需求,一边是居民对安静环境的渴望,调委会的介入,不仅及时化解了纠纷,而且消除了矛盾的根源,这一做法值得点赞和推广。
广场舞引发纠纷
“吴主任啊,你可得帮帮我。每天晚上都有人在我家附近的空地上跳舞,音乐开得震天响,太让人遭罪了!我家小孙子正准备小升初的考试,学习量增加,学习压力也大。我这上了年纪,心脏本来就不好,外面跳舞的声音扰得我特别难受。每天我把门窗关得严严实实,还听得真真的,这可怎么办啊?小孙子需要清净的学习环境,我也需要安静的休息空间!”2017年某日,天津市津南区某村村民周某带着满腹的无奈和委屈走进村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简称“调委会”),向调委会吴主任求助,希望调解与广场舞组织者王某之间的纠纷。据了解,她此前多次找到王某与其沟通协商,要求他们停止在自己家附近跳舞,但对方未予理睬。
“跳舞是个人自由,我想跳就跳。我们聚在一起跳跳舞、聊聊天,不仅能锻炼身体,心情也变得舒畅,生活就没那么单调了。而且那块空地是公家的,又没占用他们家的土地,怎么就不能跳了?”当吴主任带着周某的诉求找到广场舞组织者王某时,王某义愤填膺地反驳道。对于这场广场舞纠纷,双方都觉得自己占理,互不相让。
苦口婆心求共识
面对双方争执不下的局面,为尽快平息事端,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吴主任迅速梳理案情,分析纷争焦点,厘清调解思路。从调委会人员及其他村民口中得知双方当事人还有一些亲属关系后,吴主任决定从亲情以及邻里关系方面入手调解。当天下午,吴主任将双方当事人一同约至调委会,共叙民间“远亲与近邻”的“老理儿”,在亲情与乡情的感染下,双方心平气和地沟通,并口头约定:王某一方在跳舞时,将音乐音量调小,且每晚在21时前结束广场舞活动。然而,当天晚上广场舞活动开始后,周某仍然觉得音乐太吵,使得家里人的休息和孩子的学习受到影响,就找到王某要求将音量再调低一些,可王某认为自己已经让步降低了音量,便拒绝再次将音量调小。双方你一言我一语地争吵起来,渐渐地吵得越来越厉害,周某一气之下踢了王某的音箱。后来吴主任听到双方争执的消息,急忙赶到现场,将吵得不可开交的二人劝开。
随即,吴主任同周某一起前往周家,周某的孙子正在学习。闲谈中了解到孩子平时学习用功,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是晚上回到家因为外面比较吵,精力就不容易集中。周某说道:“平时就看不惯他们,一把年纪了,在外面又扭又跳的,真是丢人现眼。”吴主任忙劝道:“跳广场舞对身体还是有好处的,适当运动能够提高身体免疫力、改善睡眠质量。要不大家能越跳越上瘾嘛!”这时,屋外又响起“震天”的音乐声,吴主任感到屋内确实比较吵,便出门再次与王某协调沟通。跳舞正跳得热火朝天的王某情绪十分激动,称自己在公共场所跳广场舞并不犯法,而且已经按照约定将音乐音量调小,周某再三阻挠大家跳舞就是故意找茬,看自己不顺眼,要是有什么不满可以去法院起诉。双方剑拔弩张之际,吴主任又是一番苦口婆心、耐心细致地劝说,将心比心的说服教育后,王某终于同意当晚暂停跳舞一次。
规范管理防扰民
为彻底解决这起广场舞扰民纠纷,次日上午,吴主任查阅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得知噪声扰民是一个行为后果为定义的违法行为,只要产生的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噪声排放标准,且烦扰公民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即产生噪音扰民的违法事实。该法还对社会生活噪声进行了界定,即人为活动所产生的除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之外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很明显,广场舞音乐播放音量过大,会产生与环境不相适应的噪声排放,同时会出现干扰居民生活的后果,这样就构成社会生活噪声扰民的违法事实。若违反《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相关规定,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查找到法律依据后,吴主任首先找到广场舞组织者王某,向其普及噪声扰民的法律知识及可能承担的法律后果。告知其广场舞噪声污染的源头并非跳舞行为本身,而是使用的音响设备,因此,违法行为的责任主体不是广场舞的参与者,而是音响设备的所有人、使用人,即一般为广场舞组织者。听完吴主任的解释,王某若有所思,开始意识到广场舞噪声问题的严重性。随即,吴主任前往村委会,召集村委会其他成员共同研究广场舞场地问题的解决方法。考虑到村民强烈的健身需求,村委会决定开辟一处新场地供广场舞爱好者使用,并在场地周围加装隔音设施。同时,拟研究制定村内娱乐活动制度,规范化管理广场舞等体育活动,确定组织者为责任人,对活动时间、音响音量等进行明确,确保人人公平参与村(居)娱乐活动,也可防止扰民问题引发纠纷。
后来,经过吴主任的耐心沟通与协调,周某与王某终于不计前嫌,握手言和,并达成一致意见:在广场舞活动的新场地建好之前,王某等广场舞爱好者可暂时在周某家附近的空地上跳舞。但跳舞时,必须将音乐音量调小,不能影响周围村民,且每晚21时前结束广场舞活动。一周后,吴主任电话回访双方当事人,询问协议履行情况,双方均表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