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火犯罪嫌疑人归案。
□ 本报记者 陈兆扬
民房起火 一人当场死亡
时间追溯到2018年10月29日凌晨1时39分,河北沧州市高新区程庄子村一处民房突然起火。
河北沧州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民警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此刻,现场浓烟滚滚,火势最大的位置在民房的大门洞处,火苗蹿起几米高。民警们一方面维持现场秩序,一方面组织附近的居民一起救火。
经初步了解,民警得知着火房屋是浙江商户杨某的租住房。杨某于去年下半年来沧州做服装批发生意,与妻、儿、母亲及哥哥一家5口人在此租住。其前后相邻的房屋住的都是外来服装商户,各家屋里都堆了不少的服装。如果不能及时控制火情,大火一旦顺势蔓延,后果将不堪设想。
情急之下,民警一边组织居民用水和灭火器对大火进行压制,一边找来铁管撞开紧闭的铁门。消防员赶到后,将大火彻底扑灭。
杨某告诉民警,前天晚上,他将电动自行车放在门洞里充电,又把第二天要发走的羽绒服全部打包堆在门洞里。一家人睡下后,大约在凌晨1时许,他突然听到“啪”的一声响,起身透过窗户一看,发现院里的羽绒服着火了。赶紧叫醒身边的妻子后,他又慌忙跑出去叫醒其他家人。眼见大门出不去,院子的顶部也被封着,他急得四处找出路。
费了很大的力气,杨某和妻子、哥哥逃出火场。消防员赶来后,冲进火场,在滚滚浓烟中搜寻,将杨某的母亲和儿子也先后背了出来。杨某的儿子和母亲被救出来时,已经陷入昏迷当中。医务人员赶到后经过检查,当场宣布杨某的儿子已死亡。
大火蹊跷 民警顿生疑惑
大火被扑灭了,但留下的现场,却让民警心里泛起一个又一个疑问:火灾是如何发生的?火起的蹊跷,是一场事故,还是有人故意放火?
为了尽快弄清心中的疑问,民警立即赶到杨某一家人接受治疗的医院,进一步了解起火的原因。此时,杨某的母亲已被送入重症监护病房,杨某和妻子、哥哥均有不同程度的烧伤和外伤。
当民警询问杨某是否与他人有过节时,杨某非常肯定地说他做生意多年从未得罪过人。他认为是当晚停放在门洞里充电的电动自行车发生短路,引燃了堆放在旁边的羽绒服,最终引起了火灾。
随后,高新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大案队队长陈立森带领民警进入火场反复勘查,并对杨某及家人的社会关系展开摸排。
就在这时,经专家反复勘查鉴定,消防部门对起火原因作出结论:事发现场的水泥地面上含有汽油成分,不排除人为放火的可能。
寻踪觅迹 警方锁定嫌犯
此时,杨某和妻子因吸入了大量烟尘,也被送进重症监护病房。在治疗中,杨某的气管被切开,根本无法开口说话。根据消防部门作出的结论,待杨某有所恢复后,办案民警再一次找到杨某。
“你家里存着汽油了吗?”办案民警问。
“没有。我从没存放过汽油,也没用过汽油。”杨某肯定地回答。
听到杨某的回答,办案民警马上意识到这起案件一定有蹊跷,于是,当天便对这起案件正式立案侦查。
民警们经对案发时段经过案发现场附近的所有车辆和人员展开反复筛查,逐一排除,最终将一辆天津牌照的黑色轿车锁定为重点嫌疑车辆。
通过进一步调查,民警确定车主是天津的张某,并围绕其展开外围调查。民警经过调查发现,张某是开服装加工厂的,与受害人杨某一直有业务往来。据此,张某的嫌疑陡然上升。
根据已掌握的情况,民警再次找到杨某核实。杨某听说放火的嫌疑人可能是张某后,脸上流露出不相信的表情:“不可能!我们合作多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原来,自2014年起,杨某与张某开始合作,由张某负责给杨某加工服装。多年来,两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2018年春天,杨某委托张某加工了1.2万件羽绒服。但这些羽绒服,张某一直没给杨某发货。
就在案发前15天,张某专程到沧州看过杨某,两人还在一起喝酒聊天。
纵火之人 竟是“好朋友”
然而,警方已掌握了张某作案的大量证据。2018年11月22日下午,民警赶赴天津宝坻,对犯罪嫌疑人张某展开抓捕。当日,在天津警方的配合下,张某被依法传唤到当地派出所。
一见到来自沧州的民警,张某就好像意识到了什么,表情立即僵硬起来。
随后,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政策攻心,张某突然长舒了一口气说:“是我点的火。”
张某交代,他与杨某是多年的合作伙伴,也是很要好的朋友。去年春天,杨某委托他加工了1.2万件羽绒服。谁知,在交货前,张某的资金出现了问题。在未经杨某同意的情况下,张某将替杨某加工的这批羽绒服变卖,暂时堵上了资金缺口。可是交货时间很快就到了,面对杨某的催要,他一直以存放这批服装的仓库被人查封了为由搪塞。
案发前15天左右,张某专程驾车到沧州找杨某叙旧,当晚两人把酒言欢。眼看就到了羽绒服畅销的季节,在之后的几天里,杨某不止一次给他打电话催货,并与他约好案发当日上午一起到存放货物的仓库提货。想到杨某一到天津事情就会露馅,张某最终决定铤而走险。
2018年10月28日晚,张某带着汽油,驾车从天津来到沧州。次日凌晨,他来到杨某租住房外,将汽油倒进门洞并引燃……
2019年2月2日,犯罪嫌疑人张某被移送检察机关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