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过后,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还回味着年的余味时,人们已经精神饱满地回到了工作岗位,向新一年的工作张开怀抱。
记者走进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与往日的采访不同,这一次,记者零距离感受这里有条不紊的日常工作。
去年新建成的诉讼服务大厅干净整洁,各个立案窗口处,当事人正在有秩序地排队立案。
在诉讼服务中心,各种便民服务、数字科技集中亮相,处处充满着浓浓的“科技味”。虚拟导诉机、智能导诉系统、诉讼自助生成一体机等整齐地排成一行。
来往的群众,有的正在诉讼文书一体机前打印标准化诉讼文书,有的在用地图引导机查找去往法庭的路径,有的在查询关于承办法官的相关信息,有的在做诉讼风险评估,还有的正在和智能导诉机器人“小红妹”对话。

“我要立案。”
“你好,立案的话需要携带……”
“小红妹”身高1.2米左右,是天津法院系统首台智能导诉机器人,它通过整合互联网海量司法数据和各类诉讼服务知识库,为当事人提供法律法规、诉服知识、院务信息、司法宣传、地图指引、移动服务等方便快捷的服务。
“小红妹”自“上岗”以来,每天回答各类问题上百次,既专业又有礼貌,收获了不少粉丝,有些当事人还主动与“小红妹”合影留念。
位于诉讼服务中心东侧的律师咨询服务台,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一位老人情绪激动地问,“我闺女现在结婚了,这房子怎么处理?”张律师正详细耐心地为老人解答。

记者了解到,这是天津市红桥区法院与区司法局合作推出的律师志愿服务,每天都有律师“坐诊”值班,为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经过五年的积累,已经在群众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当天值班的张律师表示,“在打官司之前或者过程中,很多人都会到这里问一问,我们每天都要接待十几个人。”
作为诉讼服务中心一部分的红桥区诉前联合调解室,里面则是另外一番“火热”景象。
人民调解员张建国正在利用红桥法院“E调解”系统,主持着一场“穿越时空”的网上调解。三块大屏幕挂在墙上,其中两块大屏中显示的是双方当事人,另一块大屏中,显示的则是红桥区法院派出法庭的法官。


双方当事人因为房屋院落拆迁补偿款闹起了矛盾。“双方不想见面,闹得不可开交,如果一趟趟跑,肯定费时费力,这已经是第四次调解了,今天应该就能调下来。”张建国说。
果然,在张建国和法官的共同努力下,双方当事人最终互相让步,达成了和解。张建国当场出具调解协议,双方在远程手机端进行网上签字,并由法官进行了司法确认。整个过程不到一个小时,而从受理该案到调解结案,总共才用了四天时间。

作为全国优秀法院,天津市红桥区法院立足群众需求,全面推进诉讼服务中心现代化建设,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致力于将诉讼服务中心打造成智能化服务平台、诉前纠纷化解平台和繁简分流平台,全面提升司法为民水平和能力。确实,在这里,司法为民、司法便民、司法惠民犹如丝丝暖流,顷刻间注入群众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