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正月初八。大同政法小编走进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省人大代表、大同市公安局信访处副调研员周建新大姐办公室。一起感受她的开心与不开心。
周大姐从警31年,累计接待来访群众2万余人次,化解处理信访案件1170余起,她却说这只是“紧张工作之余粗略统计,可能只及工作量的三分之一”。
回忆过往,她“只记得到现在感觉处理还不够完美的案件,成功的案例一过去就都忘了”。
上午9点10分,一下子涌入好几拨人。
“周大姐,昨晚城墙上看灯展,城墙里边看表演,我向前挤,被人群推着过了红线,没成想警察上来不问青红皂白,就把我推到后面,我和他们争吵,他们撕破我衣服。警察这么干,我就想讨个公道。”信访群众阿姨忿忿不平。
“我们执勤必须确保秩序平稳,有群众越过警戒线,第一时间处置很关键。没想老太太出言不逊,口角逐渐演变成推搡,我们显然有点准备不足,应对缺乏经验。”执勤人员承认事出有因。
“这样的信访案件,往往牵一发动全局,一旦处理不当,极易引起群众对公安机关的误解,这时不偏不倚处理才是上策。”周建新给出自己的答案。
面对老大妈的质疑,周建新选择先易后难。她就公安机关执勤当中的可商榷之处向老人表达歉意,同时也把参与群体活动应该遵守的秩序告知老人,并一再嘱咐老人遇事不要冲动,要懂得和对方说理,以理服人。
10点半:阿姨情绪缓和,周建新开始从内部找寻处理此类事件的基本策略。最终,她在接受执勤人员的现场致歉后离开信访大厅。
在周大姐看来,信访矛盾的出现,有时当事人可能争得就是一口气。这时要讲出打动人心的话,与信访人产生共鸣,换位思考。就能起到很很好的效果。
中午12点:外边吵闹声不断传来。信访接待窗口迎来了一位“喋喋不休”的信访市民,他的诉求直截了当:“我的身份证就是一字之差,为什么公安机关就是不给我改!”
群众观点鲜明,周建新感到问题有点严重。她的工作从耐心倾听开始,从温情举动入手,从事件核心突破。
“您光发火可不行,如果愿意您喝口水,咱聊聊咋样?”周建新知道群众有怨气,最初的解决方式都是痛快发泄一场。
见有人与自己面对面,信访群众随手“甩”出情况反映书。原来是市民在辖区换发的新身份证与旧身份证名字不符,导致该市民社会保险无法办理,故找辖区派出所要求依法更正,派出所以无法查明有关人口信息,回绝了市民的更正请求。几番碰壁后,该市民气愤不已,誓要在公安信访部门找回尊严。
“如果查证属实,确系我们公安机关办事效率低,责任心不强,您放心,该给的公道我们一定不会落下。”周建新的表态斩钉截铁。
周大姐说,民生小事一旦走入信访渠道,已经不能用普通案件的眼光去对待,政治洞察力在这时应成为处事的前置条件。要摈弃疏忽大意的麻痹思想,果断为信访群众理出头绪,分清责任,完成对接。
采访间隙,周建新不断接到一楼信访接待大厅打来的电话。“有信访群众今天点将了,除了我,他和谁也不谈!”周建新淡淡一笑,处变不惊。
已经是下午2:50分点,小编有点坚持不下去了,除了喝水,肚子空空,告辞之后,赶紧找了一家面馆吃了。(大同政法正义老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