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成了有编制的“农民”,这是咋回事?

2019-02-12 20:40  来源:青海法制报  责任编辑:刘杰
字号  分享至:


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做有担当、肯奉献的优秀监狱人民警察。

——张俊平

难忘:当“农民”的滋味

近日,在青海省门源监狱记者见到张俊平时,他刚参加完青海省司法厅组织的正风肃纪警示教育巡展活动。

“2003年,我刚参加工作,被分到了省门源监狱,当时除了办公楼,都是平房。”到省门源监狱的第二天,张俊平就被分到了农业队,一路上都是砖房、农田,11月的田野一片荒凉,作为一名刚从警校毕业的热血青年,看到此情此景,张俊平的心有些凉了。张俊平和另外两名同学分到了一间宿舍,两个高低床、一个火炉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第三天,农业队给他们配发了警用装备,这就意味着他们要投身到工作岗位上了。对工作抱着美好向往的他怎么也没想到会当一个有编制的“农民”。服刑人员在晒场上晒粮食,围墙四周都是岗哨,张俊平就在围墙下站岗,当时还没有配发军大衣,他把能穿的衣服全都穿到身上御寒。每天的白菜、洋芋、萝卜是张俊平至今都不愿回想的味道。

一开春,农业队就要去地里捡石头,三月挖水渠、四月春播。每天从清晨6时许一直工作到凌晨1时左右;五六月锄草,七八月去晒场缝补麻袋、维修农耕工具,九月秋收开始了……田间地头来回跑,两眼一睁忙到黑,就这样,张俊平在农业队一干就是7年。

这7年也是张俊平工作生涯中最难忘的日子。虽然有过迷茫,有过孤寂,有过不知道多少个辗转难眠的夜晚,但也有充实,也有收获,对人生的思考及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释然。

成长:当“家长”的历练

2010年,张俊平被调到青海省门源监狱二监区担任副指导员,与农业队相比,工作环境有很大的改善,张俊平很快适应了监区的工作。

夜间,每个值班民警的精神都高度集中,一方面为了监区的安全稳定,另一方面因为夜间是服刑人员最容易突发疾病的时候。一天晚上,服刑人员马某突发疾病,张俊平和同事连忙把马某带至监狱医院检查,检查后得知马某患上了急性胆囊炎后,又将马某带往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治疗。由于当时医疗水平有限害怕耽误病情,张俊平和同事又连夜将马某送往青海省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青海红十字医院进行治疗。到青海红十字医院时,已经是清晨6时许了,检查、做手术,直到手术完毕,他们又轮流照顾马某的生活起居。

这样的事对张俊平来说已经司空见惯了,张俊平甚至记不清马某这件事发生在哪一年了。对他们来说,服刑人员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全方位的关心全方位的照料……

在监管工作中,张俊平不仅对所辖范围内服刑人员的个人情况了如指掌,而且时刻观察他们的举动,对情绪、行动有异常的服刑人员采取有问题不过夜的工作态度,主动谈话。

2018年,张俊平担任省门源监狱二监区副监区长。

“他在工作中想法多、思路活,当时毕业后由他负责带我,因为没有工作经验,更别提谈话技巧了,每次他与服刑人员谈话时,就会把我叫过去,让我一起听、慢慢学。现在,我也掌握了点谈话小技巧。”二监区民警丁玉如此评价张俊平。

成就:当“导师”的自豪

张俊平说,其实服刑人员最大的心愿就是得到家人的谅解,得到民警的关怀,他们渴望关怀,却又羞于表达,有时候,民警很平常的一句话,可能会带给他们不平常的温暖。

“他做事公平公正,是我在这里最尊敬的人。”在习艺车间,记者采访了服刑人员加某。2016年,正在打开水的加某因为谁先接水的问题和其他服刑人员发生冲突,对方向值班民警告了状。得知此事后,张俊平找加某谈话,告诉他会彻查此事,并表示相信他。一句“我相信你”,给了加某莫大的鼓励,谈及此事,加某的言语中充满感激。目前,加某整体状态稳定,正在积极改造。

关于张俊平,服刑人员陈某滔滔不绝,一个多小时过去了,依旧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说着说着,陈某哽咽了:“我跟妻子从认识到现在20年了,从我2015年进监狱服刑开始,就想到有一天她会跟我离婚,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2018年6月的一天,我知道她那天来,大家都去习艺车间了,就我一人在监舍等着,既期待赶紧见到妻子,又不敢面对要离婚的事实。张副监区长那天没值班,但他知道这个事,几乎每隔一个小时就给值班民警打电话询问情况,问人来了没有,问我的情绪怎么样……离婚后,张副监区长并没有马上跟我说什么,只是告诉我,有什么话都可以找他说。我也知道,他是怕我心里留下疙瘩。他就像我们的精神导师,教育我们再不要偏离人生航线。”

愧疚:当“外人”的酸楚

张俊平的妻子也是省门源监狱的一名民警,除此之外,他并没有过多介绍妻子的情况。“工作上的事我们几乎都不会带到家里,不能经常陪着妻儿,我挺愧疚的,这么多年了,她也理解我。”采访当天恰逢周五,因张俊平晚上要值班,妻子便独自一人到西宁看病去了。

工作之余,张俊平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做饭。“爸爸做的菜我都喜欢吃。”张俊平的儿子七岁半了,平日里由姥姥姥爷带着。好多天没回家的张俊平一把抱起了儿子,却换来了儿子的白眼。“为什么要瞅爸爸一眼呢?”起初,孩子不愿和记者交流,待到熟络些了后,他才慢慢吐露:“上次他回来,都是二十多天前的事了,那时候我还没放假呢。”上学、放学,孩子都由姥姥姥爷接送,在他的印象中,只有一次,爸爸将他送到了校门口。

春节将至,连续三年春节值班的他,也已经做好了今年春节继续坚守的准备。说起最大的遗憾,就是这么几年没陪家人吃一顿除夕团圆饭,没陪家里老人看一次春晚,希望能得到家人的理解,对家人的愧疚亏欠,以后有机会尽量补上吧,别让儿子总拿他当外人看待。

过年父子街头相遇竟互装不认识,真相让人泪目

上阵父子兵,平安同路巡。向这样的警察之家致敬!

广西柳州“8·20”重大案件罪犯黄日朝今被执行...

对重大恶性暴力犯罪案件,人民法院将依法从快严惩,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有效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用政法新媒体的春天,带来政法事业的万紫千红!

我们必须为共和国守住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暖心视频!警察的年夜饭

“又不能陪家人除夕守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