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官司,你们还义务帮忙申请执行,这下我们可以安心回家过年了。”1月21日,来自河南、河北等地30多名民工纷纷在微信群里为溧阳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史云霞、法援律师朱炫彦送上祝福,感谢他们多番协调法院查封保全,让他们10多万元工资款有了着落。
这是江苏常州市司法局开展“法援惠民 关爱民工”专项行动的一个缩影。
“依法公正高效办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运用法治思维和方法维护民工合法权益,让民工劳有所得,努力让民工感受到法治的温暖,常州司法行政人责无旁贷。”常州市司法局局长张加林告诉记者。
2018年以来,常州市各级法律援助中心密织维权“保障网”,发动法院、司法、信访、劳动等部门,投入“名优律师”、法律工作者等力量,开展“法援惠民 关爱民工”为主题的专项行动。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办理民工讨薪维权案件481件,挽回经济损失约360余万元。
简化程序
开设依法讨薪“绿色通道”
“5天拿到仲裁调解书,简直不敢相信!”1月14日上午,常州市金坛区某印刷企业119名被欠薪民工,从咨询到达成协议只用了15天,仅5天就走完了仲裁程序。
“这么多机关部门都为我们协调沟通,厉害了!”安徽籍民工汪银田捧着新鲜出炉的调解书,紧握住金坛区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徐奇的手,连声感谢。
为尽快帮民工追讨工资,常州建立完善民工讨薪协作机制,市、区两级均出台《关于拖欠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和失信联合惩戒的意见》,明确人社、法院、总工会、信用办等十余个部门的职责,专门召开部门负责人会议,就强化保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进行沟通协调。
避免出现讨薪的过激行为。结合元旦、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走访排查欠薪类矛盾纠纷,提前介入,积极化解;主动走访民工聚集地企业,与企业负责人共同分析民工讨薪的形势,剖析可能引发讨薪的原因、环节,制订预案,将维稳措施落到实处。今年以来,共排查民工讨薪纠纷隐患66起,均已妥善处置。
将民工讨薪、工伤等案件纳入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一律免于提供经济状况证明,实行当场受理、当场审查、当场援助“最多跑一次”服务模式,对重度残疾民工、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民工则实行上门服务,实现“零跑动”。
坚持简化受理程序,快速受理、快速审批、快速指派原则。协调劳动仲裁、法院诉讼等环节开设“讨薪”绿色通道,坚持“调解前置,和解随时,换位思考,实现双赢”的工作思路,推广“非诉调解模式”,通过与企业协商化解劳资矛盾,尽快解决问题,达成调解协议。
织密网络
延伸服务“零距离”
“感谢这个微信群!没想到已离开公司,还能要回拖欠一年多的工资!”讨薪微信群里,溧阳某机械加工厂邓某等4人“刷屏”,为溧阳法律援助律师王超送上感谢的话语和表情包。
原来,邓某等人2018年2月离开原公司时,公司只给他们出具了一张欠条。
而后邓某等人多次讨薪无果,只得在村“法润民生”微信群中咨询。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溧阳市法律援助中心指派王超律师跟踪办理。在王律师的悉心准备和据理力争下,最终法院当庭判决该公司支付邓某等人工资16.7万元。
在“法援惠民 关爱民工”专项行动中,常州司法行政部门利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市、区、镇、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对民工讨薪案件实行“零门槛、零等待”。
完善依法讨薪异地协作机制。劳务目的地及劳务输出地法律援助机构加强沟通联络,在身份认定、证据保全、异地办案等方面开展合作,为案件办理创造便利条件,确保一次性完成受理、审查和指派工作,真正为民工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援助服务。
从“坐等群众”向“主动服务”方向迈进。在法律援助中心专设民工接待窗口,由精通劳动等法律的资深律师轮流值班,引导并协助民工做好法律援助申请工作。在企业园区和劳动监察部门、帮扶中心、法院、仲裁委等职能部门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派驻律师或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开展值班接待工作,向劳动者介绍依法讨薪方式、被拖欠工资后如何收集证据材料等法律知识,通过个案普及维权途径,同时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初审援助申请、核算讨薪数据、帮助搜集证据,及时将符合法律援助范围和标准的案件整理移交法援中心。全市共在律师事务所设立法律援助代办点118个,社区(村)法律援助联络点936个,覆盖了常州市所有的村居和社区。
戏剧普法
变“灌输式”为“融合式”
“有了‘快闪’普法,我们中午吃饭十几分钟也能学几条法律知识,这个办法好!”新北区春江镇某工地工人陈大叔翻看着普法口袋书,向记者夸赞。
2019年是新北区“‘快闪’普法”活动集中开展的第6个年头,今年元旦以后,新北区司法局与春江镇总工会联合组建的“老奶奶普法艺术团”,编排了数十段“依法讨薪维权”快板,将表演地点从企业食堂换到了建筑工地。寒风中,奶奶们的红裙格外夺目。民工们普遍反映:“依法讨薪不会‘两眼一抹黑’!”
结合“七五”普法规划,将民工、企业负责人作为重点对象,启动民工维权普法专项行动,开展流动人员“送法律,促和谐”和民工维权宣传活动,组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者深入企业,讲解《劳动合同法》、《信访条例》、《法援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并赠送法律书籍。以“四邀请”形式大力宣传劳动法律知识,让法律援助政策深入人心。
在“司法行政开放日”活动中,邀请民工朋友走进法律援助中心、12348指挥中心和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了解法律援助法律服务。邀请民工代表观看法治文艺汇演,通过歌舞、评弹、小品等多种法治文艺形式传播法治文化力量。
在此基础上,邀请企业负责人和经营人员参观全国首家非公经济法治护航中心,听一堂“法治大讲堂”,聊一聊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法律问题,感受“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带来的便捷高效。同时,常州法援还精心挑选服务民工领域的优秀律师,充实到民工维权法律志愿者队伍,举办劳动争议调解员培训班,全市上下先后组织普法知识巡回课堂宣讲700场次,受教育职工1万余名。□虞 宙 嵇苏红 邢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