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
湖南高院召开新闻发布会。
通报湖南法院2018年度
十大亮点工作、十大典型案例。
今年,
全省法院新收案件79.2万件,
旧存17.1万件,结案88.7万件,
结案率达92.1%,结收比达112%,
居全国法院第1位。
现在,
同小编一起get√
十大亮点工作。
新闻发布会现场
2018年湖南法院十大亮点工作
01
深入开展“作风纪律建设年”活动
11月2日,湖南高院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座谈会。会上,宣布了湖南法院“十二条禁令”。
新一届湖南高院党组始终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决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以雷霆之势全面从严治院。扎实开展“作风纪律建设年”活动,从办案纪律、会风会纪、上下班纪律等抓起,切实整治“冷硬横推”“慵懒散松”等问题,下发通报12期,公开曝光223人,一些久治不愈、易发频发、习以为常的不良作风得到根本扭转。制定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办法和“十二条禁令”,对于接受当事人吃请、与律师不正当接触、充当诉讼掮客等违反“禁令”的行为,一律先免职再处理。认真接受最高法院司法巡查,反馈的39项问题全部整改到位。省法院对机关部门、下级法院等9个单位开展司法巡查,督促整改问题178项。坚持“刀刃向内”,严肃查处省法院行政一庭原副庭长郑波、张家界中院原副院长覃遵月、娄底中院执行局原局长肖学军等人,以刮骨疗毒的勇气清除害群之马,确保队伍纯洁。
02
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
106.2亿元!衡南县法院成功“网拍”潭衡西高速公路收费权
湖南高院按照中央、最高人民法院和省委部署要求,举全省法院之力推进执行攻坚,全年共执结案件20.9万件,执行到位金额663.9亿元,各项主要指标均居全国法院前列。专题向省委常委会汇报执行攻坚工作,紧紧依靠党委领导,着力构建执行难综合治理大格局。从严夯实主体责任,开展3轮全覆盖督导,对执行质效排名靠后的院长进行集体约谈,5名基层法院副院长被调整,4名执行局局长被免职。落实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20.1万例。完善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实现高效查询被执行人存款、房屋、车辆、证券等财产。推行网络司法拍卖,累计拍卖物品2万余件,衡南县法院以106.2亿元成功“网拍”潭衡西高速公路收费权,创全国法院“网拍”成交最高纪录。严厉惩治失信被执行人,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46762人,采取“两限”措施24.9万人次,拘留7768人,罚款467人,判处拒执犯罪134人。开展“为农民工讨薪”专项活动,为8686名农民工兑付工资及工程款4.9亿元。加强执行案件信息公开和流程管理,全面启用“一案一账号”执行案款管理系统,执行工作现代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
03
扎实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2019年1月15日,常德中院对文烈宏等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一审公开宣判
湖南高院坚持把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年共审结涉黑恶案件896件3312人,组织开展5次集中宣判活动,公开发布31起涉黑涉恶典型案例,对黑恶势力形成了有效震慑和强大打击。湘潭中院、邵阳中院分别对黑恶势力主犯张议、张华佰一审判处死刑;常德中院依法审理全国扫黑办挂牌督办的文烈宏等25人涉黑案,对文烈宏一审判处无期徒刑;娄底法院审结的曾宪波犯罪集团案入选全国扫黑办首批涉黑涉恶典型案件。坚持深挖彻查“保护伞”,向监察、公安机关移送涉黑涉恶线索129条,审结的黑恶势力保护伞、关系网案件无一缓免刑。最高人民法院、省委政法委四次专报推介全省法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 1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在我省召开全国法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座谈会,对湖南法院扫黑除恶工作予以肯定和推介。
04
积极服务保障“三大攻坚战
2018年6月25日,岳阳市岳阳楼区法院对一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附带的民事公益诉讼中“修复生态环境”意见先予执行,放流成鱼8600千克、幼鱼402万余尾至洞庭湖。
湖南高院制定《关于为打好“三大攻坚战”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提出10条司法举措,为服务保障“三大攻坚战”做出总体筹划部署。全省法院聚焦重点领域,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网络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组织金融案件专项审判活动,审结各类金融案件2.8万件,有效防范地区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精准对接脱贫工作司法需求,依法严惩贪污、挪用扶贫款物等犯罪123件157人,对诈骗国家扶贫资金的村干部杨有顺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七年。贯彻生态文明理念,强化环境资源审判。在全省法院部署开展保护“母亲河、母亲湖”环境资源审判“春雷行动”,发布环境资源司法保护“白皮书”,全年审结环境资源案件2389件。岳阳法院审理的林源纸业公司水污染公益诉讼案,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十大典型案例”之一。
05
切实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湖南高院党组书记、院长田立文共同为长沙知识产权法庭揭牌。
2018年3月1日,长沙知识产权法庭在长沙梅溪湖智控中心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湖南成立的首个知识产权审判机构,真正实现了知识产权审判专门化、管辖集中化、人员专业化,为湖南知识产权案件审理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为加强知识产权审判,湖南法院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通过案件审理明确知识产权侵权判定的基本规则,防止在侵权性质认定上的民事、刑事和行政上的偏差。全年全省法院共审结知识产权案件9545件,涉外及涉港澳台案件458件,为湖南推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保障。
06
促进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
2018年5月30日,湖南高院副院长杨翔担任审判长审理行政案件。
全省法院坚持监督与支持并重,依法审结行政诉讼案件2.9万件,其中,判决确认行政行为违法、行政不作为等案件1485件,协调化解行政争议2716件,积极促进依法行政。积极构建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机制,向省政府提交行政审判“白皮书”,各级法院就食品安全管理、城市建设规划等问题向行政机关发送司法建议274份。依法保障产业项目年活动,审查非诉行政执行案件9423件,株洲中院出台了服务产业项目年的实施意见,开展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专项服务活动;长沙法院依法办结柏家洲饮用水源保护区、铜官窑古镇建设等项目所涉案件1118件;张家界法院主动服务该市建设国际化精品旅游城市,取得了良好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07
不断优化诉讼服务
原告一级伤残瘫痪在床,为了方便当事人,宁乡市法院流沙河法庭庭长蒋芷华进村开庭。
湖南高院在全省法院部署开展“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示范法院”评选活动,推进三级法院建设开放亲民、集约高效的诉讼服务中心。全省法院因地制宜,积极优化诉讼便民举措,张家界法院积极开展旅游纠纷“速裁速执”,怀化、湘西等法院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鼓楼法庭”“背篓法庭”审判方式,将司法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对人民调解、专业调解、行政调解的专业指导,开展律师参与信访矛盾化解试点,全省法院共设立调解窗口和调解工作室409个、化解纠纷35493件。不断加大司法救助力度,为4.4万名困难当事人减免缓交诉讼费3648.5万元,发放司法救助金1847.8万元,有力彰显了司法的关怀和温暖。
08
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例7人合议庭
深化司法责任制及综合配套改革,建立员额法官动态调整机制,全年遴选法官426名,退出员额239人。建立完善新型审判管理机制,通过审判流程管理系统对案件进行全程留痕监督,要求院庭长就“四类案件”17种情形加强事中监督。开展“万件案件大评查”,旧存案件下降55%,全省法官年人均结案157件,超过300件有399人。稳妥推进省以下法院人财物统管,实现财物上收和领导干部、人员编制的省级统管。推进省以下法院内设机构改革,确保基层法院内设机构压缩43.4%,真正实现扁平化管理。推进诉讼制度改革,指导长沙两级法院完成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试点,共审结4725起案件6601人,当庭宣判率100%。推进繁简分流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适用简易程序审结案件29.7万件。推进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贯彻新颁布的《人民陪审员法》,选任陪审员9464名,发挥“七人合议庭”在审理社会影响重大案件中的作用。
09
加快推进智慧法院建设
湖南高院电子档案扫描室
湖南高院加强统一规划、统筹指导,2018年完成了网络准入系统建设、执行指挥中心全面接入、无纸化办公系统升级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信息化管理,全省法院司法统计数据、审判流程信息实现自动生成、网上留痕、实时监控。推进智能化办案,嵌入语音识别、文书纠错、类案推送、电子卷宗同步生成等功能,有效减轻法官事务性负担。完善“审务通”随身办公系统,实现移动办公、一键查询。强化司法公开,法院内网全面接入全国法院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公开网,开展“院庭长开庭直播月活动”,全年在互联网直播庭审1.9万场,公开裁判文书82.2万份、执行信息27.7万条,让司法公开真正看得见、能评价、受监督。
10
大力开展普法宣传
2018年12月3日,湖南高院和长沙铁路运输法院宪法宣传活动小组在长沙高铁南站开展宪法宣传活动。
湖南高院积极落实新闻发布制度,坚持每月至少召开1次新闻发布会,全年召开新闻发布会23场,发布各类典型案例122个,邀请记者集中采访报道300余人次。大力开展正面宣传报道,先后3次组织召开10余家新闻媒体到中基层法院开展“体验式采访”“司法公正三湘行”等集中采访活动,协调30多家新闻媒体两次开展执行活动全媒体直播,共有3000余万网友在线收看。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优势,创办“湖南高院手机报”,积极入驻抖音、快手、知乎等新媒体平台,湖南高院荣获年度全国法院系统“最具影响力新媒体奖”,“两微”分别荣获年度“全国法院十佳微信公众号”、“全国法院优秀微博账号”。落实普法责任制要求,开展“送法进校园”活动260场,采取“以案说法”等形式传播法律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