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大棚蔬菜,富了村民美了村庄。
每一次调解,石成秀都倾注了满腔心血。
和谐出自一点一滴,平安始于一举一动。作为山西的东大门,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在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过程中,坚持确立重点,构筑基础,推动维稳发展往实做;坚持掌握主动,源头防控,推动排查处置往前移;坚持群策群力,通力合作,推动矛盾调解往深谋,使综治平安建设工作不断呈现出“善治”的良性发展局面。
近日,记者深入平定县,探寻这里的“善治”密码。
选好一个人改变一个村
平定县岔口乡甘泉井村,坐落于太行山深处。十几年前,这里是远近有名“光秃秃”“穷乎乎”的小村子,村里缺水破路少树木,人均年收入仅有2300元。而如今,水泥路通到家门口,自来水到了锅台上,家家户户还通了天然气,铺设了生活污水管网,村里还先后建起了蔬菜大棚、核桃经济林、全自动智能化蛋鸡养殖场,村集体经济搞得红红火火,村民的生活过得蒸蒸日上。
村庄华丽转身的背后,靠的是一个令村民信服的党支部。甘泉井村村支“两委”班子有成员4人,党员16人。刘建平是这个班子的“班长”。自2003年上任以来,刘建平带领村民修路、打井、上产业三步走,让全村摘掉了“穷帽子”,让村庄旧貌换新颜。
如何让群众跟着干、如何让群众信服,刘建平提到最多的就是“党员带头”。无钱修路,刘建平带头捐款5000元,群众见状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出劳力,硬是靠全村力量硬化了两公里的进村路;种植核桃阻力大,刘建平召集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开会,挨家挨户给村民算经济账,讲前景;建好大棚无人敢承包,“大棚建好,赚了算村民的,赔了算我的”,刘建平的一句话,让群众吃下了定心丸;村里硬化道路,一些村民的院墙、猪圈需要拆除,刘建平带领党员,见门就进,给村民讲道理,谈补助,磨破了嘴皮,跑断了腿……“人心换人心,四两换半斤”,通过一点一点的工作,一件又一件的实事,大家对村党支部的信任也一点一滴地建立起来了。
“哪会记恨他们啊,现如今自家车出入方便,感谢他们还来不及呢。”村民王丽琴家,曾因修路被拆了院墙,当初的不情愿变成了如今的大加赞赏。
平定县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贾智弘告诉记者:“甘泉井村是全县脱贫致富的典范。办好农村的事,关键在党建引领,关键要看村干部。贫穷必然会伴随一大堆生存问题和矛盾,这些矛盾只有通过发展解决。只有真正发展起来,群众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实惠,矛盾自然而然也就少了。”
服务搞到位矛盾搞妥当
张庄镇是平定县的工业重镇、资源大镇,但也曾是矛盾突出镇、信访重点镇。如何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如何做好乡镇治理工作,张庄镇不断作着探索。
“服务不规范是产生矛盾的直接原因。办事拖沓、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吃拿卡要是干群关系的拦路虎。”已在基层锻炼了几年的张庄镇党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王耀昌看来,“镇村两级作为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唯有做到服务不缺位,才能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为了提升服务质量,张庄镇政府依托综治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开展多样化公共服务和便民利民服务。
便民服务中心以“家文化”为特色,坚持“一张笑脸相迎,一句您好问候,一把椅子让座,一片真情办事,一声再见送行”,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综治中心则依托“线上+线下”展开工作,“线上”以综治视频监控系统、“一号四群”(最美张庄微信公众平台号,镇综治委成员群、综治网格长群、站所业务群和流动党员群)为依托,做好治安管理和法治宣传,“线下”则以综治中心监控研判室、心理服务室、矛盾纠纷调处室等为依托,做好信访接待、矛盾化解、心理咨询、特殊人群服务等工作。
2017年4月30日,一条“男子携妻儿在镇政府门前下跪上访”的视频在当地掀起了不小的风波。事情发生后,镇政府高度重视,连夜调取综治视频监控系统,很快查明了事实真相。视频是张庄镇魏某于4月30日醉酒后,携妻儿到镇政府摆拍后上传至微信朋友圈的,他所反映的核桃林被毁问题正通过法律程序解决,视频中所说的镇政府剥削其土地一事严重失实。
第二天,镇分管领导会同派出所成立工作组,对魏某进行了警示教育谈话,使其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随后,张庄镇还通过最美张庄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了此事的处理结果、魏某的悔过书以及相关法条,通过曝光身边典型事例,教育群众依法、合理地表达自己的诉求和建议。
“矛盾不上交”靠的是服务不缺位。近两年来,该镇自办信访案件174件,没有发生进京非正常上访事件,到省市县上访量逐年下降,张庄镇从信访重点镇转为信访稳定镇。2018年,该镇还成为了全省乡镇服务能力建设的试点镇。
千名“急先锋” 解开“千家结”
如果说预防矛盾、减少矛盾,需要源头防控,而化解矛盾,则少不了像石成秀这样一群急先锋。
石成秀现任平定县司法局基层科科长、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2018年5月被评为“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在县矛调中心二楼的调解室,墙上每面锦旗背后的故事,石成秀记忆犹新,每个案子都倾注了他不少心血。
2018年6月5日,县矛调中心接到一件多次上访纠纷。某物流园在修建过程中把周某家的祖坟挖坏,周某异常气愤,多次找某物流园负责人理论,但多次交涉未果。气愤难平的周某决定上访讨说法。案件辗转到了石成秀手中,他通过走访双方当事人和实地调研祖坟损坏情况了解到周某索赔过高,便决定先做周某的思想工作,他从情、理、法展开调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一次次劝解,周某的情绪慢慢平复,“顽固劲”也消了不少,赔偿金额也从90万元降到了60万元,最终降到了30万元。两个月后,双方当事人终于心平气和坐下来,在石成秀的主持下签订了调解协议。
在多年的工作中,石成秀也摸索出一套“五心”工作法,即对调解工作的热心、为民解困的诚心、敏锐观察的细心、锲而不舍的恒心和戒骄戒躁的耐心。“调解工作不好做,绝不能掉以轻心。”石成秀对记者说道。
在平定县,像石成秀这样的人民调解员共有1187人,他们有的是专职,有的是兼职,分布在全县10个乡镇,300多个村落社区的人民调解委员会,是维护社会和谐统一的第一道防线。
近年来,平定县不断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向纵深发展,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人民调解网络组织,在全县形成了横到边、竖到底的调处网络。截至目前,全县各民调组织共受理各类纠纷案件1900余件,成功调解率达98%,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