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本溪刑科所)在业内大名鼎鼎,刑事技术重点工作任务在全省排名靠前,2015年位列全省并列第一名,2016年位列全省第一梯队,2017年在东部山区排名第二。他们充分发挥刑事技术信息化的优势,采取“以案找人”“以人找案”“以案找案”的侦查模式,在侦查破案工作中大显身手,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两年来,通过刑事技术直接比中揭发犯罪嫌疑人169人,直接破案182起,带破案件700余起,串并案件70串、220起,创历史新高,并在多起重大刑事案件侦破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刑科所所长刘刚(左)与刑科所技术员邵伟豪(中)、陈旭(右)研究涉枪案件
提起本溪刑科所,社会上没有几个人了解这是一个什么单位,可本溪市公安局的每个民警都非常清楚,这是如今刑事侦查中不可或缺的一支科技队伍。没有他们,刑事案件侦破将面临重重难以逾越的困难,他们就好似刑侦战线的一支“隐形部队”,虽然默默无闻,但却所向披靡。
刑科所下设DNA室、综合室、理化室、法医室、痕检室、特种检验室、指纹室、文检室、影像室9个科室,现有警力不足30人,承担全市所有刑事案件的现场勘验和鉴定结论任务,工作的艰苦程度不言而喻。每起大案要案的现场,都有他们忙碌的身影。因为他们需要及时寻找案件的蛛丝马迹,用手中的技术匡扶正义。近年来,他们共勘查各类案件现场6400余个,全部案件现场勘查率达84%,超过省公安厅规定80%的优秀标准。只有走近他们,才能发现他们平凡却伟大,这是一支默默无闻的最美警队。
“匡扶正义不是喊出来的,需要无私无畏的行动。发挥我们刑事技术特有的功能寻找铁证,更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刑科所副所长董海成
2017年9月以来,平山区、明山区接连发生5起本溪籍中年女性失踪案件,引起市公安局党委的高度重视,刑侦支队立即对失踪人员开展调查,抓获重大嫌疑人孟某。
刑科所组织相关人员对嫌疑人居住的中心现场开展地毯式的勘查工作。副所长董海成、理化室主任马志强等奉命在这最惨烈的现场进行勘查,他们对房间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件物品、证件、指纹、足迹等都不放过。第一时间在嫌疑人的房间内提取到失踪人员杨某、林某的身份证、银行卡、项链、戒指等随身物品。又在酒窖内提取到大量带有血迹的物品,各类作案工具,在这些物品上成功提取到失踪人员杨某、于某、吴某、林某的DNA。同时通过地毯式搜索挖掘,在嫌疑人家院内挖出失踪人员于某和吴某的尸块和内脏组织以及大量焚烧过的碎骨块。
面对技术人员通过细致入微的现场勘查和准确的DNA鉴定后拿出的铁证,犯罪嫌疑人孟某对虐待女性后杀人碎尸、焚尸、埋尸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2018年以来,本溪接连发生“7·05”桥头村3组管某被杀案、“7·21”南芬南山社区卢某被杀案、“7·25”溪湖三会场南沟周某被杀案等多起大案要案,案发后,刑科所民警火速赶赴事发现场,开展现场勘查和检验鉴定工作。通过法医检验准确分析案件性质、死亡原因、作案凶器,通过DNA检验快速认定遇难者身份,撕开犯罪嫌疑人“画皮”,为案件的侦破和诉讼提供了精准的线索和坚实的证据支撑。这一起又一起大案要案背后都彰显出刑科所民警的英雄本色。
“早上刚沏杯茶水准备喝,可任务来了马上出发,几天后案子破了回来打开茶缸盖,发现茶已经长毛了。废寝忘食在我们这里是家常便饭。”
——刑科所理化室主任马志强
工作忙,任务重,破案急,这是刑警的特性,刑科所的民警更是如此。正是他们的辛勤工作,使一起起疑难大案水落石出,他们在揭发犯罪、锁定证据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2016年2月29日,桓仁满族自治县八里甸子镇秀里村6组村民孟某被杀。接案后,刑科所马上组织法医、痕迹、DNA、影像等专业技术人员奔赴现场,会同桓仁县公安局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了全方位的勘查搜索、对被害人进行了系统的解剖检验,三次对现场进行现场勘查,提取了大量的生物检材、足迹、指纹等痕迹物证。马志强在现场遗留的衣服上发现并提取到一枚足迹,刑科所通过技术鉴定和鞋样入库比对,认定该足迹为某品牌运动鞋形成。接着在品牌店查询到桓仁地区的购销记录,发现八里甸子镇秀里村村委会篮球队有8双该品牌运动鞋的购买历史,从而缩小了侦查范围。最终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篮球队成员家属闫某,该案迅速告破。
2016年8月15日,溪湖区居民李某外出未归,家人四处寻找,第二天在位于溪湖区彩北物流工地的荒地排水井内发现李某尸体,系他杀。接案后,刑科所安排警力赶赴现场,由于现场复杂,涉及范围广泛,刑科所组织平山、明山、溪湖公安分局刑事技术部门40余人,对中心和外围现场进行地毯式搜查。在中心现场提取到了死者的小推车、可疑外套等痕迹物证。经过刑科所DNA鉴定,可疑外套和烟盒上均检出前科人员罗某的DNA,检查结果指明了方向,案件侦查重心被调整到抓捕罗某的工作上来。罗某落网后,对杀害李某的事实供认不讳。在该案的侦破工作中,刑科所细致入微的现场勘查和准确及时的DNA鉴定是该案侦破的关键所在。
2015年年末至2016年上半年,高新区歪头山地区连续发生多起针对路边店的盗窃案件,犯罪嫌疑人撬门压锁、破窗入室作案,影响极其恶劣,令辖区百姓深恶痛绝。接到报案后,刑科所选派痕检、DNA、指纹等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认真勘查每一起案件,提取大量的痕迹物证,但常规检验无任何进展,一时间案件陷入僵局。针对此情况,DNA实验室全体民警加班加点对现场物证进行了Y-STR检测,通过大量检验,锁定嫌疑人刚某。至此,该系列案件告破,深挖犯罪30余起,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这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队伍。他们面对最危险的现场、最惨烈的现场、最恶心的现场,都冲锋在前。”
——刑侦支队支队长邓锐
刑科所副所长董海成深有体会地说:“最危险的现场就是指爆炸现场,因为不知道爆炸后的现场是什么状态,但我们必须得冲进去,寻找爆炸点,及时查明事发的原因。哪怕是明知可能有第二次爆炸的危险,会危及生命,也毫无顾忌,冲锋在前。因为我们是人民警察!”
在一起爆炸案现场,民警不但要亲手捡回被炸飞的人体尸块,再把尸块分门别类组成到一起勘验鉴定,而且还要寻找爆炸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不是刑科所董海成、马志强等人的认真勘查,及时发现爆炸后现场被掩埋的一堆炸药和雷管,一旦发生二次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办案中最惨烈的现场指的是死亡多人或碎尸的现场,需要他们一个个捡回尸块开展检验鉴定工作;最恶心的现场则是被害人被杀死后在高温下高度腐烂的尸体现场,别人可以选择离开,可他们只能踩着满地活蛆,闻着尸臭进行检验。说起来人们都会起鸡皮疙瘩,感到难以忍受的场景,却是他们的日常工作。
在采访中,记者还得知,这些刑科所民警不但承担着日常现场勘查和检验鉴定工作,还承担着科研任务,而且他们已有多项科研成果被全省推广。
刑科所与辽宁瑞思公司历时2个月合作研发了全省公安机关“物证管控系统”,该系统集现场物证等原始资料管理、技术人员信息管理、试剂耗材管理、数据统计分析于一体,具有强大的应用功能。系统研发成功后,全省公安机关已在本溪召开了系统应用现场会议,为全省物证资料管控工作发挥了关键的作用。
刑科所与沈阳天元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了“现场勘查指挥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了省公安厅科研项目立项和验收,得到了专家组的高度肯定。该系统通过便携设备,实现现场视频音频的实时同步传输,可在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掌握和指挥现场情况,通过专家资料库,可制定符合案件情况的侦查和勘查措施,不遗漏工作环节,最后生成侦查报告。该系统的研发成功,为指挥员指挥决策提供了软硬件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