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达瓦旺久:让我对你认真负责

2019-01-09 17:15  来源:西藏法制报  责任编辑:彭绮琴
字号  分享至:

    2007年,达瓦旺久成了一名他梦寐以求的公安民警,从穿上警服那一刻起,他就决心一定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7年后,2014年,他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公安部评为“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

  辖区里的熟人

  现任那曲市班戈县公安局门当乡派出所教导员的达瓦旺久,出生在山南市乃东县亚堆乡曲贡村。他和周围的小朋友不一样,他从小的偶像不是影视剧里的明星,而是村里唯一的一名人民警察。

  “他总是一身警服,感觉很神圣。”邻家小哥哥警察形象填满了达瓦旺久儿时的梦想。直到考上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到班戈县公安局工作,他对警察的憧憬一步步变成现实。11年中,他逐渐明白警察这份荣光背后扛着的是对老百姓的重重责任。

  派出所、治安大队、警务站,11年里,他轮过的岗位都是为民服务的“第一线”。“只有真正走近群众身边了,才能明白他们心里在想什么,才能做好群众工作”,巡逻、法治宣传、交通管理……达瓦旺久的“基本功”就在每天的走村入户里锤炼出来了。

  2012年2月,班戈县吉江扎西南路便民警务站成立,达瓦旺久任站长。为了能尽快熟悉辖区情况,他把入户调查当作了第一要紧事。除了正常执勤外,达瓦旺久把时间都用在了对辖区所有人员的信息采集上。一支笔、一个本子、一个相机,他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辖区每户群众生活来源是什么、家里有什么困难,孩子户口上没上,二代身份证换没换,他一张口就能说出来。在警务站建立不到半年的时间,辖区的每个人都知道了这位年轻的警务站站长,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急事都会去找他。

  普保镇一居委会是各乡镇贫困户搬迁组成的,其中一些人员因为暂时没有固定收入仍靠国家低保救济。邻里发生纠纷时,达瓦旺久总能很快调解处理。他的办法看似简单,却很实用,那就是将心比心的激将法。“你看家里还有孩子在上学,你总得给孩子攒点儿学费吧”“隔壁扎西家,之前也和你一样靠低保生活,现在人家的生活过得多滋润,跟他家学学。”这种“知根知底”的劝导,很容易说到人的心坎里。

  见不得百姓受苦

  在这些年的走访里,达瓦旺久对辖区每户人家了如指掌,哪家有些什么困难他也记在心头。入户调查中,达瓦旺久发现县敬老院里住着辖区内3位老人,他们都没有子女在身边。

  有事没事,达瓦旺久总会到敬老院去看看,每次去都会给老人们打扫打扫房间,看老人们都缺什么生活用品,不管100元还是200元,他都给老人家送点儿钱去。

  10月中旬,记者跟随达瓦旺久走进敬老院。“走,先到贡布啦屋里看看。”达瓦旺久一边走在前头带路,一边给记者介绍,“贡布有只眼睛不好,是白内障。”

  还没走进屋,贡布就听到他的脚步声音了,迎出来。达瓦旺久赶紧握住贡布的手:“您坐着,别摔了。”话音未落,他又赶紧给老人倒上茶端到面前。达瓦旺久告诉记者,这两年他一直在跑民政等部门,看能不能帮贡布老人把这眼睛治治。进了百姓家门,把心和老百姓连在一起的达瓦旺久就是这样见不得老百姓受苦。

  见不得老百姓受苦,达瓦旺久也见不得群众焦心。2014年5月,普保镇一居委居民次仁卓嘎到警务站报案:“我钱包丢了,住院证明、缴费单据、身份证都在里面。要是找不到钱包,我住院花的钱一分都报不了啊!”

  次仁卓嘎心急如焚,达瓦旺久就更是忧心忡忡,万一找不到钱包怎么办?经过多方调查,达瓦旺久终于找到了捡钱包的格某,但麻烦来了,格某把钱包里的现金据为己有后,把钱包扔进了公厕里。

  捞不捞钱包,这并没有让达瓦旺久纠结和犹豫。他找来塑料袋套在手上,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打捞,才从粪堆里找到钱包捞了上来。“总觉得得把钱包捞起来,这样才算真正把事情解决了,我心里才好受点。”他回忆当时的情况,对记者说道。

  特殊的“日常工作”

  在警务站除了日常巡逻、走访、接出警等工作外,达瓦旺久还有一件特殊的“日常工作”,那就是几乎每天不分昼夜在县城每个角落寻找一个名叫斯达的精神病人。

  30多岁的斯达经常会脱离家人的视线跑到县城大街上、附近的山上,有时甚至会脱掉衣服躺在山坡上。与斯达相依为命的父亲巴罗因患病瘫痪在床,照顾不了患有精神疾病的儿子。每次斯达跑出门,老父亲就只能给警务站打电话求助。

  “两年多了,没白天没黑夜地帮我找斯达,他们最辛苦了,我都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来感谢他们。”老父亲躺在凌乱的床上,面对记者反复强调达瓦旺久和警务站民警如何帮他找儿子,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达瓦旺久给巴罗点上了一支烟,老人今年虽然70多岁了,但却仍清晰地记得达瓦旺久和警务站的电话。抽一口烟后,他熟练地背出了那串几乎每天都打的号码,多时每天要打四五次,少时也有一两次。就这样,斯达的家事变成了警务站的“家事”。

  接到的电话多了,达瓦旺久也就摸索出了找斯达出门的规律。“他经常会到县银行旁边、检查站附近、桥边的涵洞,十有八九能在这些地方找到他。”但有时候斯达心情不好,行踪不定,达瓦旺久就需要花上几个小时才能找到。

  这时,焦急不安的老父亲会一遍遍地打电话问“找到了没有啊”。达瓦旺久不仅要加快寻找的脚步,还得安慰老人说“您放心吧,快找到了”。找斯达这个“日常工作”并不日常,有时候半夜三更斯达也会跑出门。“我记得最晚一次是凌晨3点,最早的一次是早上8点,但不管是什么时候只要接到电话,我们都会去找。”达瓦旺久告诉记者。

  找斯达是第一步,把他劝回家才是最关键的。“劝斯达回家,一定得和颜悦色、得小声点儿,如果谁的动静大了些,斯达受到刺激还会打人。”被斯达打,在警务站民警身上都是家常便饭,警务站的民警几乎都被他打过。但是,不管是被打、还是起早摸黑地找,达瓦旺久从未放弃过斯达,因为在两年的“我找你跑”中达瓦旺久已经把斯达当成了家人,成了斯达的“监护人”。

  在班戈的11年,他见证了班戈的变迁。“能多守护一人便要守护到底。”这是达瓦旺久觉得自己能做到的、能做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