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大东关东街的一处单位宿舍公厕,因年久失修面临坍塌,影响到周围近百户居民。”
网格长柴丽丽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上报,协调有关部门解决此事,经过努力,政府投资20多万元,新建了公厕并于近日竣工。
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发展为的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晋中市榆次区近90万人口,1293名网格长做“底数”,建立三级综治中心,社区矫正引入传统文化,一系列措施真正实现了“情况全掌握、责任全覆盖、管理无缝隙、服务无遗漏”。近日,本报“枫桥经验基层记者行”采访小分队来到晋中榆次区一探究竟。
潇河湾社区:“贴心”网格长 幸福大社区
走进榆次区新华街道潇河湾社区,楼房规划整洁,街道畅通无阻。
11月27日下午3点,小广场上,居民三五成群,或唱歌、或跳广场舞。几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坐在长椅上晒太阳,时不时聊上几句,一派和谐温馨的景象。
“每天都要入户,上传居民的诉求,下达惠民政策,主要干的就是服务。”四年时间,网格长柴丽丽对自己网格内三百户居民早已“了如指掌”,顺带帮大家办医保、批准生证,干的事杂七杂八,但与居民息息相关。
“常在小区走一走,了解民情;常进家庭听一听,问寒问暖;看见陋习说一说,树立新风;遇见困难帮一帮,雪中送炭;碰见纠纷劝一劝,和谐稳定。”这是网格长人人都会背的顺口溜。
“党支部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网格长共同织密一张网,13个网格,服务触角延伸到辖区每个角落。”潇河湾社区主任李玉生说,依托网格,从政策宣传、多彩文化,到贴心服务、平安网格,再到满意服务行动,一年365天,五个“365活动”,网格长成了居民的贴心人、社区干部的好帮手。
运用网格化管理模式,零距离倾听居民群众心声,潇河湾社区实现了矛盾纠纷100%排查、100%稳控的双百目标,先后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山西省平安社区、晋中市文明社区。
综治中心:综治共享平台大事小事“必应”
今年7月,家住张庆村的罗女士因土地纠纷,到榆次区综治中心反映情况。矛盾调解办公室和国土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共同为她讲政策、释法律,很快,罗女士清楚了权利义务,一起纠纷被化解在萌芽中。
“公安、卫计等15家综治重点成员单位,专门派员进驻群众接待厅和矛盾纠纷调处室,统一受理分流指派社会治安、矛盾纠纷、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心理咨询各类事项。”榆次区社会管理网格化协调服务中心主任史东军介绍,中心聘请了5名经验丰富的政法、信访战线老干部为专职调解员,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各种“疑难杂症”。
2017年6月,榆次区综治中心成立,面积达到510平方米。从群众接待窗口,到群众接待厅、应急处置室、矛盾纠纷调处室、心理咨询服务室、监控研判室,在榆次区为民服务中心的八层依次排开。
“中心的来访者大都是社区帮扶、邻里纠纷,经济相对困难又有所需求的。这里完全是公益的,我们真心想帮助更多的人。”曹永霞作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每月都会值班义务出诊。综治中心建立了心理咨询服务人才库,现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人员200余名。
应急处置室,是用于重大案件、突发事件、紧急情况的有效协调处置,史东军告诉记者,“四个功能室、四到位、五个板面、六项台账、六联工作机制、六项制度‘445666’模式在榆次区乡、村两级综治中心已经进行标准建设。”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我们区19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全部建成,超额完成试点任务;40个村、社区综治中心已投入使用。”榆次区社会管理网格化协调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王志刚介绍道。
依托“网格化”管理为底座,建三级综治中心平台,推动综治视联网建设,接入晋中市城区3000余个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探头,实现了对重点道路、重点部位、重点场所24小时鼠标“巡逻”、探头“站岗”。
榆次区综治中心从去年8月正式运行以来,坚持每周统计汇总各级平台典型性事件处置情况;每月统计各级平台事件处置情况;截至今年11月,榆次区各级综治信息系统共受理事件56655件,处置54391件,办结率达96%。
社区矫正:学习传统文化扎下“规矩”之根
“社区矫正中心管理的对象,年龄偏小,45岁以下占到90%。特别是故意伤害案件,社区服刑人员人生观、价值观多少都有偏差。社区矫正引用传统文化教育,目的就是平和心态、修身养性。”榆次区司法局副局长闫素丽告诉记者,背诵、抄写,都是每个社区服刑人员必不可少的功课。
学员小张,第一天报到时大热天戴个口罩,也不愿意和他人交流,多次以身患传染病为由请假。在中心工作人员的多次沟通下,小张很不情愿地参加了学习。
短短几天,小张在学习手册上留言感慨道:“学了《弟子规》中‘言语忍、忿自泯’,才懂得言语上忍让一些,或许就可以避免因打架而引来的灾祸。承国学所蒙,知耻而后勇。今后,我要服从管理,增强法治观念,力争早日成为一名有利于社会的有用之人。”态度转变后,取代口罩的是笑脸相迎,小张说,“有了奔头,看到了希望。”
像小张一样,每名社区服刑人员都将完成24个小时,三天两夜的学习教育任务。抄写3遍《论语》学而篇,25道思考题作业,撰写4篇学习心得体会,学会心理健康手语操,中心的工作人员、志愿者与学员们吃喝在一起,学习、成长在一起。
一整套的教学内容,就是一个建立“规矩”的过程。
在过去几个月里,闫素丽先后去北京、广州两地参加了3次内视践行导引师的培训学习,并观摩了广州未管所未成年服刑人员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内视反省的全过程。
“我觉得‘枫桥经验’和我们的工作很紧密,学的是精神,解决的是群众的实际问题。对重点人员的管理要从德治出发,从心入手。”闫素丽说,截至目前,社区矫正中心组织开展了12期封闭式的集中教育活动,参加活动的服刑人员达到46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