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就“微”一下,帮102名走失人员找到家

2018-12-31 09:50  来源:宁夏日报  责任编辑:赵利丽
字号  分享至:

  马刚(左三)正在走访群众

  原标题:“微”你寻亲记

  “微”你寻亲——这是吴忠市利通区公安分局建的一个专为走失人员寻亲的微信群。

  通过这个群,利通区警方为82名走失人员找到了家。

  寻亲最快的一次,仅用了3分钟。

  不就“微”一下吗,真有这么神奇?

  呵呵,你有点不信?请看《“微”你寻亲记》。

  一街之隔的苦苦寻找

  事情要从2018年5月31日那个雨后的晚上说起。

  当天20时10分,宁夏吴忠市利通区公安分局民生街派出所,辅警马刚随民警王小龙出警回来,匆匆走进值班室。

  只见一位年约七十岁,身穿薄衬衣的老太太斜靠在椅子上,嘴里不停地呓语。

  “这位阿姨是怎么回事?”马刚问。

  “在国贸百货迷路了,几分钟前巡警送来的。”辅警马静说。

  “老姨,脸怎么了,青一块紫一块的。”马刚轻抚老人肩膀,关切地问。

  “不小心摔的。”老人说。

  “您叫什么名字?多大年龄了?家在哪儿?有儿女吗?”马刚连着问了几个问题,老人沉默不语。

  马刚将老人的照片发至朋友圈,试图通过900多位微信好友寻找线索。

  十几分钟后,手机里出现一位好友留言:“这位老人是我的远房亲戚‘刘明花’(化名),但我没有她家人的联系方式,我先打听看看。”

  “知道名字就好找多了,等你好消息。”马刚回复。

  马刚开始在宁夏公安厅的一个平台上查询“刘明花”的信息——利通区共有30位“刘明花”。对比照片后,马刚将线索锁定在3名“刘明花”上。

  气温渐低,衣着单薄的老人不由得打了个冷颤,马刚将自己的外套披在老人身上。谁料,老人焦躁不安起来,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念叨:“我对不起娃,我不好……我要回家……”

  “老姨不急,我正在想办法。”马刚左手搂住老人的肩膀,右手紧紧握住她苍老粗糙的右手,和声细语地说。待老人情绪稳定,马刚急忙拨通好友电话,但是对方表示仍未找到“刘明花”家人的联系方式。

  马刚失望到了极点。

  他突然想到将3名“刘明花”的信息分析一下。“年龄74岁,家住裕民西路建筑公司家属楼”的“刘明花”的信息,引起了他的注意,“这个‘刘明花’与眼前老姨的年龄非常接近,建筑公司家属楼离她迷路地点不过1公里。”

  王小龙和马刚带着老人,打算去建筑公司家属楼碰碰“运气”。

  走了5分钟,就到了,家属楼门卫从门房探出头来:“刘明花,你干啥去了?这么晚才回来?”

  王小龙和马刚一阵欣喜。

  “刘明花一儿一女都在利通区工作,但未和她住在一起。她好像得过脑梗,还有点健忘症。就住在**楼**室。”门卫说。

  楼道灯光昏暗,搀扶着刘明花的马刚打开手机照明灯,将老人送进家门。

  此时,已是23时30分。

  “老人住址离派出所仅一街之隔,我们却费了这么大劲才帮她找到家。”返回派出所的路上,马刚感触良多。

  刚进派出所,巡警又送来一位年约六旬的老大爷。

  “在新区医院西侧走失的,他只说在黄河大桥附近住,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巡警说。

  老人坐在椅子上,呆呆地看着手里的热茶,面对马刚的询问一言不发。马刚只得“复制”寻找刘明花的方法,将老人的照片发到微信朋友圈。

  “吴忠黄河大桥离这里很近,或许大爷家在大桥附近。”王小龙和马刚决定开着车,沿街“唤醒”老人的记忆。

  从裕民西路到同心街再到黄河大桥,4公里的路程,警车缓缓前行。

  “大爷,吴忠农村商业银行熟悉不?”

  “在胖姐饺子麻辣烫吃过饭没?”

  王小龙和马刚眼巴巴地望着老人,希望从他的只言片语中找到一丝线索。

  老人始终沉默不语。

  无望而归,进了派出所已是次日凌晨1时40分。

  夜已深,老人打起了盹儿。马刚和王小龙商量,要不要给老人找个住所,先安顿下来。

  突然,马刚的手机铃声响了起来。

  “有人回复了!快,快!”王小龙喊道。

  这时,一位好友留言:“大爷是欣庆苑小区的,但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和具体住址。”

  “大爷,欣庆苑知道不?”马刚快步走到老人面前问道。

  老人还是没有任何回应。

  “走,再试试去!”王小龙与马刚笑着出发了。

  6月1日凌晨1时50分,欣庆苑小区一片漆黑,只有零星的灯光闪烁。走进一家仍在营业的商店,店主认出了老人:“他叫马明全(化名),就在这儿住,我知道他老伴的电话。”

  接到电话,马明全的老伴王美林(化名)匆匆来到商店。

  见到老伴,喜极而泣的王美林紧紧握住王小龙与马刚的手,连声道谢:“我找了他几趟没找见,孩子们又不在身边。急死我了!”王美林告诉马刚,马明全记忆力较差,外出后经常忘了回家的路。

  6月1日一大早,正在交班的马刚碰到了“熟人”,原来,马明全又从家里跑出来,忘了回家的路,被巡警“逮”了个正着。

  “不怕,这回轻车熟路。”马刚再次将老人送回家。

  值班24小时,一连处理3起寻亲警情。“有何方法能帮走失人员快速找到家?”

  交接班后,马刚陷入深思。

  6月3日,马刚将吴忠市公安局利通区分局近一年接到的走失警情逐一梳理,发现许多走失人员患有老年痴呆、抑郁症、精神异常等疾病,无法提供姓名、家庭住址、家属联系方式等信息,给救助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马刚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建立一个基层民警微信群,把走失人员照片和信息编辑成信息卡,当民警接到走失警情时,可通过信息卡看图找人。

  两天后,一个由40位民警组成的“孤老病走失人员信息群”建成了。

  仅一个月,这个群为21名走失人员建立信息卡,走失人员范围从孤寡残弱老人扩展为离家出走的少年、患精神疾病的人员、乞讨人员等。

  为了好记,马刚将群名改为“‘微’你寻亲”。

  半分钟回应三分钟查清

  34岁的金云天(化名)嗜酒如命,每隔几天都要外出“解馋”,患有先天性智力低下等疾病的他,酒足饭饱后经常忘了回家的路。实在累了,就把马路牙子当床,一睡一天。

  7月16日这天,金云天不但喝醉了,还受了伤,脸上被划了两道口子,不时往外渗血。

  18时20分,特巡警王开鑫在黎明街遇到了金云天。

  “叫啥名字?家在哪儿?家人电话知道不?”面对王开鑫的提问,金云天憨笑着并不作答。

  “好吧,先忍着别动,我给你包扎一下。”随后,王开鑫向“‘微’你寻亲”求助:“@马刚,有这个人信息没?”

  半分钟后,金积镇派出所民警勉帅回应:“他爹叫金建国(化名)。”

  “有没有家庭住址?”王开鑫追问。

  “众人拾柴火焰高。我还没查到信息卡,大家就找到线索了!@王开鑫,这个人有信息卡,但他父亲不愿接人,得我们送回去。”马刚回复。

  从发现金云天到查找出他的有效信息,仅用3分钟。

  在多次拨打金建国手机无人接听的情况下,王小龙和马刚开车将金云天送回家。

  19时15分,看到神志不清的儿子安全回来,金建国连忙向王小龙和马刚道谢:“我还得养家,实在没精力24小时看着他,让你们费心了!”

  原来金云天第一次醉酒迷路,金建国苦寻一阵,将儿子领回家;但金云天多次走失后,金建国失去了耐心,索性不再寻找,任儿子“云游四方”,酒醒后自己回来。

  “以后一定要接电话,起码你要知道孩子没事。”马刚嘱咐金建国。

  建群后,几乎每天都会接到走失人员警情。

  32小时爱心接力

  8月16日22时40分,马刚接到电话:一位年约40岁的妇女在西市场走失。见到这名女子时,她身着不合季节的黑色棉衣,头上有道扎发的痕迹,但皮筋不知去向。

  “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哪儿?”马刚问。

  “我叫张华华。”

  “不对,我叫王梅花。”

  “也不对……我叫马丽丽,我家在西市场附近。”

  “张华华”“王梅花”“马丽丽”。

  这名走失女子接连说出自己的三个名字,让马刚隐约觉得她神志不清。

  马刚给“张华华”端了一杯热水,谁知她不但拒绝喝水,还推搡马刚,眼神里充满恐慌。

  “别怕,我不会伤害你,水给你放在桌上了,有什么需要尽管说。”马刚话语轻柔而温暖。他试探着将“张华华”的手放在自己手上,轻拍了两下。几分钟后,逐渐放松警惕的“张华华”突然说:“我爸是打家具的!”

  马刚眼前一亮,连忙在“‘微’你寻亲”里输入:“女子提供了一条新线索,她父亲是木工。”

  夜已深,“‘微’你寻亲”依旧一片寂静。

  马刚决定驾车载着“张华华”到西市场附近寻找线索。

  每到一个路口,马刚都要停车问:“是这里不?现在朝哪边走?”“你家在工商局家属院不?”然而,连着开了5公里,“张华华”依旧说不清家在哪儿。

  回到派出所,已是8月17日零时40分。焦急万分的马刚将“张华华”安顿在吴忠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救助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救助中心),还给她买来洗漱用品。

  “我爸是打家具的!”“张华华”的话萦绕耳畔,马刚一夜未眠。

  “西市场附近的居民大多是从利通区早元乡秦桥村搬来的。”8月17日早上,民生街派出所教导员马存军的一句话提醒了马刚。

  “怎么没想到秦桥村?”拍了拍脑门,马刚连忙给秦桥村党支部副书记张红兵打电话。

  张红兵说:“村里许久没人做木工了,也无走失警情。”

  12时50分,走失14个小时、身在救助中心的“张华华”不愿和任何人交流,时而站在墙角喃喃自语:“回家,家……”时而坐在窗边凝望。

  见此情景,马刚心情沉重。

  “‘微’你寻亲”里,依然没有任何关于“张华华”的消息,有人建议:“这种家人不报警、辖区民警不知情的走失情况挺特殊,不行让救助中心处理吧。”

  “再等等看,兴许还有希望。”马刚回复。

  8月18日6时,民生街派出所突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她从乡镇工作群看到别人转发的照片,发现走失女子是她的邻居王光花(化名),家住秦桥中心村,有间歇性精神病。

  马刚立即打通王光花父亲的电话,老人十分惊讶地说:“不可能啊!她18年前就嫁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了,一直没回来过,怎么能在吴忠走失呢?”

  在与王光花父母汇合的路上,马刚接到了一个归属地为内蒙古的电话,对方是王光花的丈夫,他表示,刚才接到岳父的电话,妻子的确走丢了两天,因害怕家人担心,一直没告知王光花走失的消息。他在家附近寻了个遍,也没找到妻子的身影,只好来到吴忠市找她,这会儿刚到吴忠汽车站。

  “真不容易,终于找到了!”挂掉电话,马刚和同事一阵欢呼。

  在长达32个小时的爱心接力下,王光花终于找到家人。

  时隔18年,再次见到父母的王光花,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母亲紧攥着她的手,泪流满面:“想家了给我们说呀,一声不吭地跑回来干啥?万一遇到危险让我们咋活?”

  事后,王光花的父亲告诉马刚,多年前,他的确当过一名木工,女儿嫁人后,转行做起了小生意。

  截至2018年12月27日,“‘微’你寻亲”信息群已为102名走失人员找到了家。

  为扩大“‘微’你寻亲”的影响力,利通区区委常委、公安分局局长谢彦林提出扩群,“群里不能都是警察,要将社区网格员、禁毒专干、治保人员、敬老院工作人员、救助中心工作人员等社会综治力量,都吸纳到群里。”

  为充分利用“互联网+”模式,利通区公安分局还申请了“‘微’你寻亲”抖音和微博账号,创建“‘微’你寻亲”APP并安装在警务通上,不断探索多层次、全方位的“互联网+寻亲”模式。

  马刚他们更忙了……(记者姜璐)

个税新政、土壤污染防治法 2019年1月一批新规施行

2019年1月1日起,一批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与新规将实行,更好地为百姓生活保驾护航。

人贩子张维平、周容平被判死刑,案涉九名幼儿 ...

2人死刑、2人无期!

用政法新媒体的春天,带来政法事业的万紫千红!

我们必须为共和国守住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她在朋友圈"控诉":世界上有很多好警察,我只有...

“她是我最好的妈妈,我也希望大家能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