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废墟中“救”出的这面国旗 十年后重归故里

2018-12-31 09:49  来源:新消息报  责任编辑:赵利丽
字号  分享至:

  十年前,一面国旗,从遭受地震灾害的四川被宁夏特警王建楼带到宁夏,精心保管,细心呵护;十年后,这面国旗,被王建楼从宁夏送回四川,在灾后重建成功、焕发勃勃生机的汶川上空,高高飘扬……

  废墟中“救”出一面国旗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5月29日,宁夏援川特警从银川出发,在四川地震灾区什邡市执行任务。两个月里,特警队维护社会治安,疏散、转移群众,清理废墟、积极为民服务,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

  一天中午,有人突然跑进特警住的帐篷,说自己开挖掘机清理一家单位倒塌的楼时将一个保险柜挖烂了,里面有上百万元的票据和2万多元现金,请求特警前往维护秩序。正在吃饭的王建楼立即放下碗筷带着队员们赶往现场。特警通过票据信息联系到寄存保险柜的金河磷矿,矿上派人将财物领走了。当挖掘机再度轰鸣准备挖掘时,眼尖的王建楼发现保险柜下面压着一面国旗,他连忙叫停工人,从废墟堆里把这面国旗刨了出来。返回营地后,王建楼将这面国旗清洗干净,精心保存起来。

  援川任务完成后,这面国旗跟随王建楼来到银川。王建楼将国旗装入镜框,挂在办公室里。从银川特警支队到灵武市公安局,不管工作调动到哪儿,他始终把这面国旗带在身边。

  记者从国旗白色的旗套杆上书写的一行毛笔字看到,这面旗帜属于金河磷矿,已有近50年的历史。红旗保存完整,旗面舒展,5颗黄色五角星用缝纫机绣在旗面上,质朴而结实。

  10年后,看到灾区重建,欣欣向荣的消息不断传来,王建楼想:“该让这面国旗‘回家’了!”虽然心有不舍,但他觉得此时送还比收藏更有意义。

  地震纪念馆收藏展览

  援川民警的心愿牵动着大家的心,一同找寻这面国旗“回家”的路。5月6日,与宁夏《新消息报》联动的《华西都市报》传来喜讯,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获知此事后,当即决定收藏这面国旗。5月15日,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向新消息报和宁夏公安厅发来举行国旗交接仪式的邀请函,邀请函称“新消息报报道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王建楼同志的初衷和爱国情怀,让这面国旗有特殊的象征意义,符合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的收藏理念。”纪念馆邀请宁夏公安举行交接仪式,并邀请本报前往报道,见证这一特殊时刻。

  5月16日上午,距离出发还有几小时,王建楼小心翼翼地从办公室墙上摘下国旗,轻轻地抚摸着镜框,将国旗从镜框中取出,铺平、折叠、整理,装入专门买来的盒子里。“这面国旗陪伴了我10年,见证了宁夏银川特警的发展,也见证了我个人的成长。国旗即将回到四川,和我一样,所有宁夏援川特警对国旗都依依不舍,但我们更愿意让国旗回到重建后的灾区,见证废墟的新生,见证国家的强大。”王建楼告诉记者,即将踏上送国旗“回家”的路途,他的心中充满期待又有不舍。

  宁夏公安厅政治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王建楼10年前的举动,看似微小偶然,其实是根植于热爱国家、尊敬国旗的自然流露。这次送国旗“回家”,不仅仅是王建楼个人的心愿,更是宁夏公安的集体心愿。

  国旗在我心中永飘扬

  王建楼将这面国旗正式移交给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后,自己又购买了一面国旗放在办公室里,他依然会每天擦拭,每天凝望。

  王建楼经常看着红旗沉思,思绪也回到了那个动荡的岁月,仿佛看到战士们热血喷涌而出的画面。没有任何一种语言,能够像国旗那样无言地诉说革命先辈用热血生命忠于党的历史沧桑;没有任何一种语言,能够像国旗那样酣畅淋漓地表达王建楼对祖国的敬意。生长在新中国的大地上,沐浴着共和国和煦的阳光,王建楼一直在努力地寻找着答案:平凡的人们,该为国旗做些什么……(记者 铁志平

后记

  一面国旗见证风雨、收获、成长,祖国愈发自信!我们身上永远流着如你颜色一般的血液,无论在哪里,对于王建楼而言,对我们所有人而言,护卫国旗是无上的荣光!

个税新政、土壤污染防治法 2019年1月一批新规施行

2019年1月1日起,一批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与新规将实行,更好地为百姓生活保驾护航。

人贩子张维平、周容平被判死刑,案涉九名幼儿 ...

2人死刑、2人无期!

用政法新媒体的春天,带来政法事业的万紫千红!

我们必须为共和国守住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她在朋友圈"控诉":世界上有很多好警察,我只有...

“她是我最好的妈妈,我也希望大家能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