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骤降,山洪暴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陷入危险。大雨中、洪水前,民警郑建卫、辅警王永良肩负着使命职责,迎着大雨,冲进水中,为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拼尽全力。雨停了,水退了,但守护人民的英雄王永良却永远离开了我们……
逆水而上的英雄
7月28日上午,银川,天幕低垂,银川市殡仪馆门口摆满了花圈,“为民献身浩气长存,无私奉献英灵永在”……一条条黑色的挽联寄托着人们对英雄的无尽哀思。宁夏各地民警和各界群众共1600多人参加王永良追悼会,共同送英雄最后一程。
当天,与王永良一起出警获救的教导员郑建卫因为左腿韧带断裂,躺在病床上没能来到追悼会现场。他的妻子靳莉代表一家人专程赶来悼念王永良。“这是与丈夫患难与共的好兄弟”,靳莉在王永良的遗像前泪洒衣襟。
7月22日20时至23日6时,贺兰山中北段突降大暴雨,暴雨引发贺兰山东麓沿线发生洪水,5000余名群众受洪水威胁,多名游客受困,大片农作物受灾……
接银川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指令,郑建卫和王永良跳上警车冲进雨中。在行驶至距离贺兰山滚苏路和镇苏路交叉路口不到一公里时,洪水增量,水流湍急,且夹杂大量泥沙。在营救一辆皮卡车时,郑建卫被卷入洪水中,王永良被水冲走……3个小时后,郑建卫被救援人员发现,转移至自治区人民医院西夏分院救治。7月26日15时30分许,经过90余个小时的搜救,在抗洪救灾中不幸落水的王永良的遗体被搜救出水面。
挺身而出的职责
干了件英雄的事,却不承认自己是英雄。
这是今年“7·22”贺兰山洪灾中冒死营救他人的民警郑建卫对这场生死历险的态度。
走近郑建卫,了解了他更多的工作、生活经历后,你会发现他生死之际的勇敢选择,一点都不让人意外。从警19年,郑建卫始终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他心中这份无比崇高的职业,关键时刻的义无反顾和此前每一次履行人民警察的职责并无二致。
多年拼搏在公安一线,郑建卫见惯了危险和罪恶,在打击犯罪行为中,他是个嫉恶如仇,英勇向前,富有强烈正义感的人民卫士。然而,这样的硬汉却也有“软肋”——看到弱势者受苦,让他心里揪着疼,总想去帮着改变点什么。在镇北堡镇,很多村民都常年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较多,郑建卫对孩子们的安全格外关心,经常组织警力到校园周边去看看转转,加强对校园周边娱乐场所的清理和控制。村民们对此非常感激,说有了派出所民警的关心,学校周边环境更安宁了,他们对孩子也就多了一份放心。
卧床休养4个多月后,郑建卫重回工作岗位。那场惊心动魄的遭遇在他身上留下了多处印记:右腿韧带撕裂,半月板被切除一块,洪水中的杂质渗进腿上、手臂、背部多处伤口,形成难以恢复的疤痕。走路时,他的右膝还会隐隐作痛,医生说很难恢复如初。
这些经历,郑建卫不爱说。接踵而至的各种荣誉和各路媒体采访前,郑建卫总是习惯性地往后退两步。这些消息总是朋友们转发给他他才知道。
“不敢说自己多高尚,那是我们的职责,就没什么好讲的。”
“要知道洪水那么危险,当时你们还会下车去营救别人吗?”记者问。
“会!”他的回答简短而有力。
子承父业的光荣
王永良是农民的儿子,他的一生有三段经历:农民、军人、辅警。年少务农时家境贫寒,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王永良几十年始终不改的标签。
服役5年,他勤奋务实、坚毅勇敢,先后荣获4次嘉奖。复员后,他在西夏区公安分局镇北堡镇派出所当辅警。在镇北堡派出所里,治安民警出警时都愿意和他组队,社区民警下社区时也喜欢和他搭档。他陪走了一茬又一茬的民警、辅警,常驻镇北堡派出所,不离不弃。所里的民警、辅警在工作和生活上的难事都乐意向他请教,就连局领导来所督导工作之余也不忘多听听他的建议。
危难时刻,他和战友选择逆流而上,不惧生死,以人民群众的生命为重,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王永良的长子王平安是西夏区一名禁毒警务人员。
“父亲是我最尊敬的人,他为人敦厚,正直善良。从小受他的影响,我一直想当警察,和他一样为百姓服务。”王平安回忆起父亲的工作和过往,忍不住陷入哀伤。“这些年,父亲带过的‘兵’不少,经常听派出所的同事们亲切地称呼他‘王哥’,父亲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不知疲倦的身影,永远都是我和弟弟学习的榜样。”
在王永良的熏陶和教导下,2015年6月,王平安被西夏区禁毒委选聘为禁毒专干,从事禁毒宣传、康复人员帮教等工作。2018年6月,他被西夏区禁毒委申报推荐为自治区十佳禁毒工作者。
“‘辅警也是警',能像父亲一样实实在在地为社会做点贡献,为群众服务,就体现了我们的价值!”王平安说。
后记
山河犹在,英雄已逝;英雄虽逝,忠魂长存。从洪水中脱险的人民群众不会忘记郑建卫、王永良和所有在这次大洪水中付出汗水、鲜血甚至生命的人民警察和警务工作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丹心铁血的英雄壮歌!(宁夏日报记者 和牧川 人民公安报记者 苏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