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40年来,一路披荆斩棘,一路砥砺奋进,一路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开放与创新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40年众志成城、波澜壮阔的岁月,新疆政法干警既是见证者又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他们锐意进取,把握机遇与挑战,紧紧跟随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在这段奔涌激荡的改革浪潮中,劈波斩浪、奋楫前行,在风云激荡的时代画卷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12月21日起,“长安新疆”推出“政法人40岁·40年政法人”专题报道,在新疆政法干警的讲述中,回溯40年奋斗之路,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
4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对一个人来说却是半世光阴。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10天后,在新源县坎苏乡阔克托别村,一对哈萨克族夫妻迎来了他们最小的女儿——巴哈尔古丽?莫勒达汗。
作为改革开放的同龄人,巴哈尔古丽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也是亲历者。
赶上改革开放的好时代
巴哈尔古丽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靠种地养着7个孩子。父母常说,她是几个孩子中运气最好的,因为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
在巴哈尔古丽看来,自己的成长过程可以说是全国各族人民群众享受改革开放红利的一个缩影。
1994年,巴哈尔古丽(后排中)的哥哥有了自己的相机,家人高兴地合影留念
小时候,巴哈尔古丽和哥哥姐姐们上学要走六七里土路,对幼小的他们来说,最难的不是走路,而是渡过一条河。春天河水涨了漫过小桥就无法通行,附近居住的村民用马驮着孩子们过河。有时候水涨得太大了,马也过不去,父母都不敢送孩子去学校。后来,政府修了路,造了桥,曾经在巴哈尔古丽眼中那么大、那么让人恐惧的河水,显得那么细小、那么温顺,上学的路上再也没有阻碍了。
巴哈尔古丽记得,小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用柴油灯。每天晚上,她和哥哥姐姐们挤在一个桌子上做作业,因为担心第二天没有油烧,必须快快写。为了快点写完,大家就草草写了交差。这样的日子在她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结束了,村里通了电,家家户户都有了电灯,再也不用为了省油而应付作业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老百姓生活得到实惠,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那时候,上小学的孩子没什么课外读物,获取知识的方式、条件也十分有限。巴哈尔古丽说,小时候自己想都没想过月球表面什么样,宇宙是什么样,而现在,她正在读小学的孩子会时不时拿出书本,考考她关于宇宙、电子科技、地理的知识,涉猎范围十分广泛,这让巴哈尔古丽由衷感慨,她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更深刻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法院信息化建设的受益者
2009年,法庭还是手记时代(上图),如今的法庭已经是电脑录入了(下图)
巴哈尔古丽在阅读案卷
2009年1月,巴哈尔古丽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新源县人民法院工作。
刚进法院时,巴哈尔古丽从事的是立案庭的翻译工作。一开始,她的办公用品就是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支笔、一张纸,她和另一名工作人员挤在紧靠立案接待厅的小办公室里,所有的翻译材料要手写。每次她都很小心,因为一旦翻译出现错漏,哪怕只是一句话,都要重新来过。这样的方式不但增加工作量,耽误法官正常办案,而且浪费纸张。
2015年10月,新源县法院新的审判法庭楼竣工并投入使用。新楼设施齐全、管理规范,翻译室有独立的办公区域、办公流程,还配备了专用计算机和多种语言输入法系统等。信息化给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确保了工作的严谨性,提高了司法为民的效率。
“到2018年,法院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科技法庭、诉讼服务中心、执行指挥中心、案件管理系统、网络查控系统等信息化平台全面上线,法院审判执行工作流程不断趋于规范化,工作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司法公开工作不断完善,确保了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司法公信力进一步提高。”巴哈尔古丽说,不断推进的信息化建设让她们的工作更加规范、便捷。
迈向全新的法治时代
2009年1月,新源县法院的法官们在街头支起桌子为百姓普法
2009年的新源县法院大楼(上图),如今的新源县法院大楼(下图)
巴哈尔古丽说,四十年,改变的不仅仅是办公的环境,更是迈向全新的法治时代的前进方向。
进入法院系统10年来,巴哈尔古丽通过学习从一名翻译成为专业法官。细细想来,这几年她经历了法院的审判管理系统的更新换代,见证了执行局的查控系统由点对点升级到总对总,感受着智慧法院、数据法院的浪潮扑面而来,而2014年拉开的司法改革大幕更是将她和所有人一起都卷进了时代的洪流。
这些年来,紧紧围绕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的理念,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司法为民的本质,许多新的法律法规不断出台、更新。让巴哈尔古丽印象深刻的是2009年新修订的《保险法》《食品安全法》等民生法律的出台,从各个角度、各个社会层面规范了公民社会行为,对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大力推进依法治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环境保护公益诉讼是近几年法治进步的又一个例子,巴哈尔古丽清楚地记得2017年12月26日,新疆首起以检察机关为公益诉讼人身份提起的生态环境诉讼案件在新疆高级人民法院伊犁州分院进行了公开审理。这起案件公开审理,对督促和加强环境行政执法,追究环境污染者和生态破坏者的法律责任,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审判权力运行机制不断完善,尤其是司法责任制改革施行,在赋予法官审判权力的同时,更加突出了司法责任。巴哈尔古丽说:“司法责任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实现‘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尤其是随着群众法治意识越来越强,法官肩上的责任也越来越重。‘让裁判者终身负责’是向国家、向人民、向社会的庄严承诺,是一名法官的担当。”(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