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政法人40岁·40年政法人】细节变化见证检察机关发展进步

2018-12-29 12:46  来源:长安新疆  责任编辑:彭绮琴
字号  分享至:

编者按: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们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40年来,一路披荆斩棘,一路砥砺奋进,一路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开放与创新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40年众志成城、波澜壮阔的岁月,新疆政法干警既是见证者又是受益者更是参与者,他们锐意进取,把握机遇与挑战,紧紧跟随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在这段奔涌激荡的改革浪潮中,劈波斩浪、奋楫前行,在风云激荡的时代画卷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12月21日起,“长安新疆”推出“政法人40岁·40年政法人”专题报道,在新疆政法干警的讲述中,回溯40年奋斗之路,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


1978年,改革开放的序幕徐徐开启。

1979年11月12日一大早,廖晓东特地换上一套正装,到吐鲁番市人民检察院报到了。

从那天开始,廖晓东从一名下乡知青变成了检察院干警,开始了近40年的检察职业生涯。

“门外汉”成为检察官

1979年是检察机关恢复重建后的第一年,百废待兴。

1982年,吐鲁番市检察院干警在办公楼前合影

那时候的吐鲁番市检察院仅有十余人,除了原先曾在其他政法机关工作过的几位同志外,就是廖晓东这样通过考试进来的知青。和如今皆是大学生、研究生的情况不同,在那个年代,高中毕业的廖晓东算是知识分子,但他没有学习过法律,完全是个法律"门外汉"。

不懂法怎么开展工作?单位首先给每个人发了两本书——《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要求大家每天背法条。"当时,每天上班跟着师傅学办案,有空就背书,走路背、吃饭背,晚上还要练习写字,那时候,大部分检察官都是被'逼'着学会办案的,先学做书记员,再学做检察官。"回忆初入检察院的情景,廖晓东记忆犹新。后来,廖晓东和同事们经过专业培训学习,取得了法律专业本科学历,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检察官。

"现在想当检察官,科班出身是必须条件,还要通过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不像以前那么简单了。"廖晓东说。

亲历法治的完善与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离不开依法治国的全面有效实施。"随着检察机关恢复重建,进入检察系统的廖晓东见证了检察机关的发展和变化,说起一路走来的几十年,廖晓东心潮澎湃。

1979年廖晓东进入检察院时,全院只有刑事检察科、经济检察科、法纪检察科、监所检察科四个业务科室,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检察机关的职能也在发展变化着,吐鲁番检察院的四个科室逐渐演变为如今的公诉处、侦查监督处、反贪局、反渎局、案件管理处、控告申诉处等十几个业务部门,不仅在案件类型上实现了细化分工,更将监督职能从办案组织切分,从根本上改变了检察监督职能和诉讼职能之间从属关系,全面履行了打击、预防、监督、服务、保护等多项职能。"我们检察院就是检察系统大变化的一个小缩影。"廖晓东感慨地说。

在廖晓东的记忆力里,印象最深的变化就是从"有罪推定"到"无罪推定",从"疑罪从轻"到"疑罪从无"。

"疑罪从无"是指刑事诉讼中,检察院对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确实、充分,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1996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规定:"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确立了"疑罪从无"原则。

廖晓东说,从"有罪推定"到"疑罪从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推进过程中的重要一步,是法治建设逐渐完善的标志之一。"疑罪"从轻处理可能会导致冤假错案,这也与刑事诉讼法"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重要任务背道而驰,应当予以摒弃。坚持"疑罪从无",是避免冤假错案的重要保障。

改革开放40年,法治建设不断完善,法律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广大司法人员法律素养不断提升的同时,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也不断增强,更加懂得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加懂得用法律武器和违法行为作斗争。廖晓东告诉记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老百姓根本不知道检察院是干什么的,每次办案先要给当事人解释检察院的职能,如今,老百姓不仅懂法,还会主动来找检察院,这是明显的法治进步标志。

在细节中感受大变化


1987年冬天,廖晓东领到新制服,在办公室留影


2018年12月,廖晓东在阅读案卷

从最初的两轮自行车到现在配套的检察车队;从土黄色外套、大檐帽,到豆绿色带领花制服,再到现在的西装;从一支笔、一张纸、一本《刑法》书,到如今每人一台电脑、专用办案系统……40年来,廖晓东在这些细节中感受着检察系统的大变化。

30多年前,廖晓东和吐鲁番市的检察官一起走到乡镇街头,摆上桌椅,撸起袖子,口头为群众宣讲法律知识,好不热闹;10年前,检察官们撑起展板,拉起横幅,提供各种检察手册为百姓服务;现在,检察服务模式全面升级,只要打开手机轻扫二维码,就能获得12309掌上检察服务,还能了解最新的法治资讯。

37年前,廖晓东办完案子,骑着自行车走了30公里的"搓板路"回到鄯善县。34年前的冬天,廖晓东戴着两双手套、裹着大棉衣、穿着大头鞋,骑着三轮摩托,吹着寒风跑了一百公里,到鄯善县办案,到达目的地的时候,他已经冻僵了,被同事从摩托车上架了下来。如今,廖晓东外出办案时带着手提电脑、便携式打印机,乘坐检察院的公用汽车,使用录音录像设备拍摄办案过程,保证公正公开透明。

40年光辉历程,40年沧桑巨变,不变的是检察人的情怀。


即将退休的廖晓东在办公楼前拍照留念

今年12月底,年满六十岁的廖晓东就要离开工作岗位了。"我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检察官,过去40年,检察系统用它的发展记录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历程。未来,希望青年一代检察官坚守信仰,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不屈不挠,继续执着追求法治的共同理想。"廖晓东说。(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