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数字广西”建设推动社会治理智能化 广西创新“六大体系”突破边境治理瓶颈

2018-12-16 15:52  来源:平安广西网  责任编辑:张昆
字号  分享至:

“数字广西”建设推动社会治理智能化

广西创新“六大体系”突破边境治理瓶颈

  1000余公里的陆地边境线、近1600公里的海岸线,我国对东盟开放的前沿和“桥头堡”……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边陲,边贸繁荣,开放发展需要良好的治安环境。

  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施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快数字广西建设,广西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大数据战略加快数字广西建设的意见》等系列文件,构建了以指挥、情报、技防、公共安全监管、社会面巡防、边境数字化管控“六大体系”为主体的具有广西特色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治安整体面貌有了显著改观,筑牢了平安边境线。


  关键词:指挥 情报

  解决“令不畅打不准”难题

  在自治区公安厅指挥中心,我们看到警务指挥“一张图”大屏幕上,全区各市预警情况、警情详情、八大类警情一目了然。

  “‘一张图’以警用地理信息系统(PGIS)为基础,集无线通信、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定位等技术为一体,实现了各类指挥调度资源的关联并在地图上精确定位、标示。”指挥中心民警一边操作一边向记者介绍,61个警用地理信息基础数据空间图层实现了对人、地、事、物、组织“一键式”快搜。

  不仅有“一张图”,在指挥体系建设方面,广西公安机关建立了自治区、市、县、派出所四级扁平化指挥体系,理顺了上下级之间的指挥权限关系。在派出所建设了综合指挥调度室,接入视频指挥调度系统,实现了在任一指挥室均可对全区进行点对点指挥联动。在平台建设上,制定了《广西公安机关合成作战工作办法》《广西公安机关合成作战指挥系统建设及运行联动规范》,建立集网上指挥、研判、协作、考核一体化的合成作战指挥平台。

  “如果说指挥是公安工作的线,情报就是魂。”自治区公安厅警令指挥部副主任许绍明介绍,为应对复杂的形势,广西依托已对接的海量内外部数据资源,通过大数据分析和AI人工智能,深入挖掘数据信息和文本信息,建立了“1+8+X”大情报体系,打造智能化、可视化、实战化的“广西公安情报气象站”预警系统,像“天气预报”一样实现对可能影响稳定的重大隐患提前感知预警和可视化展示。自“情报气象站”投入运行以来,共预警15000多条重要情报线索,为成功防范、化解各类重大风险隐患提供情报支持。

  “现代化的指挥体系和反应灵敏的情报体系使指挥中心职能由过去单纯的‘值班’‘传达’升级到如今的‘作战’‘研判’,定位功能有了质的改变。”许绍明说道。

  关键词:人防 技防

  走出“看不见防不了”僵局

  南宁市青秀区埌西村七组人来人往,商贩叫卖声、汽车喇叭声不绝于耳。

  曾经,这个城中村因为流动人口聚集,人员混杂,治安形势异常严峻。

  为彻底解决流动人口难以实现有效管控问题,从2015年11月起,南宁市公安局青秀分局探索推行实名制联网门禁报警系统。如今,这里的45栋出租楼已有43栋安装了门禁报警系统。

  由于出入门禁人员必须凭身份证或居住证作为进出卡,流动人员纷纷到小区物业登记信息。门禁系统对人员信息实时比对、共享,使公安机关对重点关注人员的掌控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埌西村七组2016年一季度发案数比2015年同期下降了50%。

  “智能高效的技防系统使公安工作有了‘千里眼’‘顺风耳’。”自治区公安厅科信总队副总队长韦继良这样对记者说道。

  韦继良介绍,广西已基本形成了覆盖天地路“三张网”:环桂、环市、环县及边境道路技术防控网,由城郊道路智能卡口、城区道路视频卡口等47万个监控探头组成的“天网”和在社会单位、居民小区等推广运用的视频监控“地网”。

  在具体推进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广西首创了全国省级公安机关信息系统集中运维和公安厅机关通信线路资源整合管理模式,将244条通信线路整合成195条,将厅机关133个信息系统运维项目整合成33个集中运维项目,形成规范化、自动化、一体化的集中运维架构。仅这一项,在系统和线路增加的情况下,2017年全厅系统运维与线路租费同比减少46%,运维驻场人员同比减少95人,人员减幅达40%。

  不仅依靠高科技,在人防体系建设中,广西还采用屯警街面、重点防范和社会参与的巡防模式。公安机关与武警部队建立了常态化、等级化巡防勤务机制,重点单位联勤武装守护,在城市建立三级预警和动态布警的常态巡防机制,实现重点部位5分钟警力到达现场、核心部位1分钟到达现场的硬性要求;在日常防范上,推行了“一村一警务助理”“一村一警+网格员”“路长”和“红袖章”等社会动员参与机制。

  依托技防和人防,广西全区街面“两抢一盗”案件大幅下降。以2016年为例,抢劫、抢夺、盗窃案件同比分别下降43.2%、36.7%、13.7%。

  关键词:公共安全监管

  清理“管不了”障碍

  “公共安全监管措施落地,就能有效防止群死群伤事故发生,因此必须推动责任落实。”自治区公安厅治安总队副总队长李俊华对记者说,广西强化了危爆物品管理,落实了对旅店业等传统行业的监管,加强了对快递等新兴行业的管控。

  以民爆物品管理为例,广西通过科技信息化寻找民爆物品管理改革的突破口,在平台建设、信息化监管、规范制度等方面全面发力。

  2016年4月,广西爆破作业安全监管信息平台上线运行。平台依托视频和4G无线通信技术,对民爆物品装卸交接、领用发放、钻孔填塞、安全警戒、清退回库等环节全程视频监控,使民爆物品监管工作从以往的事后监管转变为实时全程监管。

  针对电雷管易被犯罪分子利用制成遥控和定时爆炸装置的问题,广西警方在全区叫停生产使用电雷管,推广安全性能更高的导爆管雷管和数码雷管。通过平台及时掌握每一枚雷管的流向轨迹和使用情况,使雷管离开公安机关审批使用区域便不能起爆。目前该平台在广西爆破作业单位的安装率达100%。

  此外,广西还出台了民爆物品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对公安机关内部监督管理、涉爆单位治安检查、爆破作业现场监管、爆破作业信息化管理和责任追究5个方面进行规范,进一步落实涉爆企业主体责任,停业整顿、关停了一批企业单位,对7家爆破公司分别给予吊销许可证、罚款、停业整顿、刑事拘留责任人等相应处罚。

  一系列“组合拳”使全区民爆物品管理的被动局面迅速扭转,流散社会的爆炸物品保有量明显下降,没有发生一起民爆物品从正规渠道流失的案(事)件,没有发生有影响的重大涉爆案(事)件。

  关键词:边境数字化

  补齐“堵不住”短板

  宽阔的双向六车道横穿东兴市横江边检站后伸向远方。边检站内,全副武装的执勤官兵正在查验着来往车辆。

  “同志您好!请出示您的有效证件。”执勤官兵小冯拦停了一辆黑色轿车。司机降下车窗,递出了身份证。

  拿到身份证的小冯在“边境查控系统”终端刷了一下,“嘀!”所有信息便显示出来。仔细核对后,小冯抬手示意放行。

  “这个系统是东兴市公安局自己研发的,前端为二代身份证自动识别仪,后台数据库与公安部在逃人员数据库等多个库相连,数据每天实时更新。扫描身份证只需一秒钟就能比对出是否为在逃人员等相关信息。东兴公安边防官兵在边境地区巡逻时,都要携带这一设备。”横江边检站站长农桂良告诉记者。

  谁也不曾想到,该系统的研发者竟是东兴市公安局情报大队大队长李永锋。这位公安系统的“发明家”结合实战需求研发了东兴边境情报平台,并配套研发了“边境查控、寄递实名登记”等20多个小系统,从“吃住行消乐”各方面对在边境地区活动的人员、车辆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关注和采录,目前已采集各类数据8亿余条。

  针对陆地边境线长、边境犯罪突出等特点,广西公安积极打造“四道防线一张网”:通过一线边防检查站加强口岸管控等措施守住第一道防线;通过建立封控储备点等对重点地段实行24小时驻点封控守住第二道防线;通过加强交通卡点、二线边防检查站和公安检查站管控,优化警力配置守住第三道防线;通过强化车站、码头、机场等管控,建设边境立体化防控基础信息系统,守住第四道防线。同时,推行“一村一警务助理”,推广专群结合、科技与传统互补的边境管控新模式,形成“村村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局面,构建形成了边境安全“防护网”。(尚永江 刘毅)


小学生送上热奶茶,校门口执勤民警:当时我脸 ...

涉案1.8亿元!3人用POS机替人"养卡"267张获刑

法院一审判处吴某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5万元;判处吴某妻子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4万元。

用政法新媒体的春天,带来政法事业的万紫千红!

我们必须为共和国守住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政法干警不怕死?不是不怕,是——

“我今天可能会牺牲,你好好保重,把孩子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