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八桂大地翻开新篇章。
60年来,广西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和睦,边疆巩固安宁,人民安居乐业,正阔步前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
60年来,广西公安经历了峥嵘岁月的洗礼,一代又一代公安民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砥砺前行,从严从实从细抓好保稳定、护平安、促改革、增能力、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挑战,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用智慧和汗水成就了祖国南疆的平安和发展。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公安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广西公安机关牢牢把握构筑祖国南大门安全稳定屏障的战略定位,在深入分析、充分研判广西社会治安环境、地理区位特点和公安发展现状基础上,2016年初自治区公安厅党委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有变化、三年上台阶”和“在中西部地区争一流,在全国争上游”的“三年两争”工作目标,明确了“三个三”(即“打三年”“建三年”“抓三年”)的工作思路,先后组织开展了社会大稳控、治安大整治、警务大改革、科技大创新、信息化大运用、基础大建设、队伍大练兵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工作,各项公安工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迈出新步伐,取得新进步。
敢于亮剑“神剑”系列行动打出声威成效
“枪爆不除,广西永无宁日;枪爆一日不除,公安机关决不收兵。”2015年10月以来,自治区公安厅党委班子以铁的意志、铁的决心、铁的担当、铁的手段,部署开展为期三年的专项行动,剑指枪爆、黑恶势力、毒品等突出违法犯罪,代号“神剑”。
“神剑”系列专项行动,从一开始就指向清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第一仗“神剑1号”剑指枪爆,第二仗“神剑2号”对“盗抢骗”等区域性犯罪实施摧毁性打击,第三仗“神剑3号”深化扫黑除恶、枪爆、毒品战果,同时严厉打击其他各类刑事犯罪活动。
经过三年多的努力,“神剑”已经成为广西家喻户晓的专项行动、安全工程,广西社会治安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扫黑除恶工作。2016年以来,广西各级公安机关共侦办37起涉黑案件,查处一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涉黑组织;打上千个涉恶类的犯罪团伙,缴获385把枪支。广西扫黑除恶年度绩效成绩步入全国先进行列。
——缉枪治爆工作。彻底扭转“三天两头放一枪,一年炸几次”的被动局面。持枪犯罪案件由2015年的308起下降到2016年的181起、2017年的70起、2018年上半年的12起。2016年广西打击涉枪犯罪绩效考评成绩位居全国第一,2017年全区涉枪涉爆案件100%全破。2015年10月以来至今,广西没有发生有重大影响的涉枪涉爆案事件。
——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破获一大批跨区域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远赴菲律宾抓获包括29名台湾籍人员在内的43名犯罪嫌疑人并押送回桂,为广西首次从境外押解台湾籍电信网络犯罪嫌疑人回国处理。今年以来,反诈中心成功劝阻群众超10万人,避免群众损失接近1.3亿元,劝阻反馈率高达100%,全国排名首位。
——打击传销违法犯罪。2016年至今,传销案件立案数、破案数同比上升114.8%、113.5%,成功侦破一大批重特大传销案,涉案金额达175亿元。
——禁毒工作。破获毒品案件跻身全国前列。吸毒人员网格化服务管理提前实现国家禁毒委确定的目标。吸毒人员肇事肇祸案(事)件下降50%。
今年第三季度,全区群众安全感达到96.1%,14个设区市均超过95%,扭转了群众安全感在全国排名靠后的局面。
鼎新革故 公安改革创新工作逐梦前行
提高执法公信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是广西公安改革的目的。
广西各级公安机关认真组织,从整治社会治安、优化审批服务、规范涉企执法、提升亲企服务等方面入手,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社会治安持续好转,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和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着力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执法公信力,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
——广西公安在全国率先推行全面放开的异地驾考、异地申领驾驶证服务,通过特色警务室、“互联网+警务”平台、口岸通关便利化等举措,122项业务能实现网上申报、预约、办理,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预期目标。
——今年以来,出台广西户政部门、印章刻制业便民利民措施“十条”、护照办理“只跑一次”、车管驾照、消防审批及口岸通关等一大批便民利民新举措,全区公安“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推进。
——民爆物品全程可视化管理模式得到公安部肯定,并在南宁召开全国现场会推广。
——刑专系统建设全国排名第一,电子数据勘查取证分析实验室数量位居全国第三。
——积极构建具有广西特色的集可视化指挥、合成化情报、智能化技防、信息化监管、立体化巡防、数字化边控“六位一体”的新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实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得到公安部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南宁警方推出公众号“南宁微警务”和“南宁警方”,为群众提供网上查询和办理98项业务的服务。
——防城港市公安局边境游网上预约办证系统正式启用,实现了群众在全国范围内网上预约、申请、查询等功能,申请人在办证大厅办证时间从原来的1小时左右压缩到10分钟。
——阳朔县“一张图”警务指挥系统可实现警力、警车和报警人“三定位”,平均处警调派时间缩短约1分钟,出警时间缩短约3分钟。
全区各级公安机关积极适应大数据、云计算时代要求,建设了统一的公安信息技术和数据标准体系,实现信息高度融合共享,打造出公安科技信息化建设的“广西模式”。
目前,延伸信息化应用触角,提升公安机关现代警务效能的举措已在广西遍地开花,学技术、用技术、靠技术在全区公安民警中蔚然成风。广西公安网上便民服务平台已部署上线测试,实现了治安、交警、出入境、禁毒、网安部门共36项自治区本级行政审批业务网上受理,200项以上便民服务事项上线。
固本强基 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扎实推进
警力配备少、见警率低、遇到情况时群众报警求助难,一直是困扰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老难题。
作为肩负打击、防范、服务三大职能的公安机关,如何将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警务触角,有效延伸到群众需要的每一个角落?广西公安通过推行“一村一警务助理”工作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
基层基础工作做不好,公安工作永远是被动的。基层基础工作搞活了,公安工作才有不尽的源头活水。
广西公安创新基础信息管理机制,出台《广西公安机关基础信息采集应用奖惩办法》,实行信息采集终身制和信息使用累分制,对发挥实战效果的基础信息,给予采集民警奖励。
通过改革辖区派出所、城区警务站运行机制,打破辖区派出所和城区警务站各自为战、信息无法共享的现状。鼓励基层创新精神,出台了《广西公安机关警务创新激励办法(试行)》,组织开展全区警务创新竞赛活动。
目前,广西的市区、城镇公安派出所综合指挥调度室建设基本完成,初步发挥了“警情研判、指挥调度、快速处置、视频监控、治安防范”的功能,作用日益凸显。
公安机关向旅店业提供的“人证同一核验信息采集终端设备”进行实名登记,做到入店住宿“人证同一”。
此外,自治区公安厅党委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原则,将有限资金投向打基础、管长远等项目,目前纳入自治区层面的重大项目——广西反恐实战综合训练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各项公安基础建设项目也在有条不紊推进中,全区公安基础设施状况得到进一步改观。
砥兵砥伍 锻造能打善战英雄辈出队伍
队伍建设是公安工作的根本保障。
和平年代,公安队伍是一支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队伍。
海水呜咽,哀思延绵,北海公安边防支队电建边防派出所所长骆春伟纵身跃海,用生命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片丹心,舍己为民,崇左市那隆派出所“90后”民警何宏良为保护身后的孕妇和老人,左眼不幸被刺失明。
历经战火,不辱使命,自治区公安厅民警文龙担任联合国驻南苏丹维和警察特派团朱巴战区保护平民协调官,三年来历经血与火的考验,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圆满完成维和任务。
远赴西非,铸就和平,广西公安边防总队独立组建的中国第五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在最青春的年纪里远离祖国和家人执行最艰苦的勤务,获联合国和平勋章。
一支英雄辈出、正气浩然的队伍,也必定是一支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队伍。
近年来,广西公安机关坚持政治建警、素质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制度管警,实现了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通过大力加强公安队伍建设,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圆满完成重大安保任务提供了有力保证。
自治区公安厅连续8年荣获自治区绩效考评优等单位。全区市、县公安机关主要领导“进班子”实现常态化。市、县公安机关主要领导全部实现异地交流任职。2017年运用“双考”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机制,交流提拔任用112名公安现役部队师团职领导干部。
全区通过特殊招录方式招录公安机关特殊专门人才共263名,通过定向培养方式招录公安专业人才共35名,特殊人才招录机制逐步完善。
推动自治区出台《广西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对警务辅助人员身份性质、职责、招聘、待遇保障等提出了明确要求,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不断提高。
风雨沧桑一甲子,守护平安六十年。
忠诚、担当、务实、奋进的广西公安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不断探索新时代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谱写新时代广西公安事业发展新篇章,以优异的成绩向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为八桂腾飞、建设壮美新广西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