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3·30”特大网络黑客盗窃虚拟货币案犯罪嫌疑人周某被押解回西安
“你好,我是渭南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的阻警员,刚才我们通过上级的预警系统发现有骗子准备对你实施诈骗,你现在一定要警惕起来,别上当受骗了。”
原来,家住陕西渭南的一位妈妈在给孩子网购了尿不湿后不久,骗子打来电话说其买的尿不湿甲醛超标,现在公司整改要重新发产品,随后一步步引诱这位妈妈说出了银行卡相关信息。
骗子刚挂了电话,渭南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的阻警员就打进电话,在快速问明情况后,迅速电话指导这位妈妈挂失了银行卡。
卡里的五万多元辛苦钱保住了,这位妈妈还没从惊吓中缓过来,泣不成声的不断向阻警员说着感谢的话。
这是12日5月晚上9点多,发生在陕西省渭南市公安局反诈骗中心的一幕。
“其实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我们中心发生,我们就是要和诈骗分子抢时间。” 陕西省公安厅刑侦局侦查一处处长孙剑告诉《法制日报》记者说,陕西以反诈中心为主线,整合社会和公安机关资源,现已形成公安主抓、部门齐管,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打击治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格局。
“三个聚焦”与三个上升
今年元月份以来,西安市反诈骗中心通过研判日常警情,发现一个利用伪基站发送钓鱼网站实施违法犯罪的团伙线索,随后西安市公安局立即成立专案组,通过认真分析梳理涉案钓鱼网站链接、海量排查,最终锁定3名嫌疑人,并在其欲潜逃时将其全部抓获。
随后,专案组通过对这3名犯罪嫌疑人的关系人进行精确研判、周密侦查,在全国多地同步开展抓捕行动,其余5名非法提供诈骗设备、公民信息、资金通道、木马程序源代码的上线,以及发送诈骗信息的下线相继在西安、兰州等地落网。
“该案共抓获团伙主要成员8名,破获西安及周边地市、兰州、成都等地案件400余起,涉案资金500余万元,同时专案组在案件侦查中同步开展快速止付追赃、冻结涉案资金300余万元,缴获保时捷卡宴、宝马等车辆3台,力争最大限度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办案民警宋新禹告诉记者。
8月17日16时许,随着载有犯罪嫌疑人周某的车辆开进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经开分局大院,历时近半年的“3·30”特大网络黑客盗窃虚拟货币案正式告破,3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西安市反诈骗中心初步侦查发现该团伙所涉案件的案值高达6亿元。据悉,这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同类案件的最高案值。
在侦破案件同时,西安公安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公司西安分公司在工作中不断研究完善防控治理措施,建立了《警信快速响应工作机制》,在诈骗电话阻断、违规号码封停、短信平台审核、实名制管控等方面明确内部对接机制,仅今年以来就阻断诈骗电话5000余次,封停拦截违法违规号码3万余个。
针对双“十一”网络诈骗高发的形势,西安市公安局还通过组织三大通讯运营商发送预警提示短信的形式,向全市3000万用户进行网络诈骗防范宣传,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西安公安通过紧紧聚焦‘侦查打击、源头治理、预警宣传’,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今年前11个月,全市共破获电信网络犯罪案件2243起,同比上升11.5%;抓获违法犯罪人员1819名,同比上升19.1%;止付、冻结、挽损涉案资金1.9亿元,同比上升79.3%。” 西安市公安局副局长阎鸿不无自豪的讲到。
打防并举促发案下降
6月16日,家住渭南市高新区的李某报警称,有人冒充其领导,要求其向某账户打款200000元钱,随后李某在未觉察是骗局的情况下,通过手机转账35000元钱,银行打款165000元钱。
随后渭南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立即成立专案组,横跨4省辗转5000多公里,通过深度经营、分析研判、缜密侦查,成功侦破了这起特大电信诈骗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8名,扣押涉案车辆2台,扣押涉案银行卡100 余张,扣押POS机12台,点钞机1台,笔记本电脑1台,打印机1台,手机20余部,扣押SIM卡 20余张,银行U盾10个,成功打掉诈骗窝点3个。
据了解,近三年来,渭南共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3403起,其中2016年发案1297起,2017年发案1119起,2018年截止目前发案987起,发案呈连年下降趋势。
“渭南作为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深入地,在打击的同时,只有加强防范治理和源头管控,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案件发生。”渭南市公安局合成作战室主任常小健说。
为此,渭南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关口前移,强化源头治理。市联席办围绕专项行动确定的重点违规行为,逐单位下发任务,列出时间表、路线图,督促落实监管责任、监管措施,坚决治理安全隐患、堵塞监管漏洞,最大限度地挤压违法犯罪活动空间。
“我们在开展打击治理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预警拦截工作,确定专人负责,坚决做到第一时间预警、第一时间劝阻、第一时间反馈,尽最大努力阻止群众被骗。自2016年反诈骗中心成立以来,全市共拨打预警电话2万余次,发送预警短信8000余条,当面劝阻被骗群众5000余人,挽回群众直接损失300余万元。”渭南市公安局副局长张金龙说。
“四进一到位”固源头遏制
记者了解到,2016年7月12日,陕西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信息中心(简称“省反诈中心”)正式挂牌启用,成为全国首批建成的7个省级反诈中心之一,同年9月,全省11个市级反诈中心同步建成。
“中心采取24小时值班制度,可完成涉案电话号码的查询、封停、阻断、群发提醒短信及涉案帐户的查询、冻结、止付等功能。中心成立以来,共接受群众及基层办案单位咨询22830余人次,发送预警110109余条,止付、查询、冻结各类银行账户180655个,止付涉案资金3.718亿元,冻结金额5.873亿元。”孙剑说。
同时,为从源头上遏制此类犯罪,陕西省公安厅始终把防范宣传作为反诈工作的重要内容深入推进。
对于易受骗老年群体,陕西公安开展了有针对性的重点宣传。重阳节前夕,陕西省联席办组织各市在全国“敬老月”活动期间开展了防范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集中宣传活动,重点提高老年人的防范意识。宣传活动期间,公安民警走进社区、敬老院、公园等老人活动密集的公共场所,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片、放置展板、介绍典型案例、提供现场咨询服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陕西省公安厅将每年的5.17世界电信日定为全省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宣传日,自2009年至今,已连续十年在全省组织开展集中宣传活动,要求宣传部门和基层民警采取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相结合的方式,确保防范宣传 ‘四进一到位’(即防范宣传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电信、银行柜台提醒到位),努力做到使广大群众对宣传内容 ‘入眼’‘入耳’‘入心’。” 陕西省公安厅刑侦局副局长徐枫说。
法制网记者 文/图卢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