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用两到三年基本解决执行难”总攻阶段的安排部署,12月6日上午,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人民法院召开了执行款兑现大会。
着力破解执行难
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曹生林在当天的执行款兑现大会上对近三年平安区法院破解执行难重点工作进行了阶段性总结。他指出,自2016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开展“用两到三年基本解决执行难”重大部署以来,海东市平安区法院真抓实干,在规范执行、积极执行、阳光执行等方面狠下功夫,依法制裁、打击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行为;依法惩戒失信被执行人;推动执行宣传,探索建立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退出和恢复执行机制;开创“司法+保险”救助模式,有效化解“执行不能”案件;开展执行攻坚战,着力破解执行难题,全力提升案件执结率、执行标的到位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
会上,海东市平安区法院向58名申请执行人发放了执行案款共计795万元,单笔最大金额1785020.73元。
当事人:案结事了暖民心
2014年底至2017年9月,西宁怡家爱家政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家政公司”)与青海省海都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养老中心”)签订了加盟协议。签订协议之初,养老中心给家政公司付钱比较干脆。但从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养老中心便以各种理由拖欠家政公司的服务费。家政公司总经理许洲多次找到养老中心,要求立刻支付服务费,但养老中心一直不肯支付。万般无奈之下。许洲向平安区法院起诉,要求养老中心支付居家养老服务费50余万元,平安区法院一审判决养老中心向家政公司支付居家养老服务费50余万元。一审判决后,养老中心不服判决,于今年8月13日向海东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海东市中院审理后认为,养老中心支付的50余万元服务费中,应扣减百分之十的管理费。11月2日,海东市中院判决养老中心支付给家政公司46万余元。判决生效后,养老中心依然以没钱为由,拒绝支付46万余元服务费。于是,许洲向平安区法院申请了强制执行。
收到强制执行申请书后,平安区法院执行局执行干警马海玉了解到,养老中心还因各种理由拖欠了其他家政服务公司的管理费用,被法院判决共计支付140万余元。马海玉立即赶往养老中心要求他们立即支付140万余元,但该中心法定代表人不在,且账目混乱,根本无力支付140万余元巨款。马海玉通过司法查控措施,查询到该中心下属子公司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互助支行有30余万元存款,马海玉立即与银行取得联系,将30余万元存款划拨到了平安区法院账户。
30万余元到位后,马海玉又犯了愁,剩下的余款该怎样执行?功夫不负有心人,马海玉通过关联案件发现,海东市中院曾在西宁市城中区民政局为养老中心保全了90万余元,马海玉再次联系西宁市城中区民政局,通过他们的配合,扣划了90万余元。在短短的20多天内,马海玉和同事共执行了123万余元,包括家政公司的46万余元。
“真没想到执行干警在短短20多天里,就为我们公司执结了46万余元,感谢平安区法院执行干警!”许洲激动地对记者说道。
愿景:基本解决执行难
今年1月到11月底,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法院共收受执行案件294件,结案270件,结案率86%;已结案件申请标的16621.04万元,执行到位3866.79万元;采取查询、冻结、扣划、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15142次,查封、扣押财产1225.6万元;以涉嫌拒执罪移送公安机关3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4人,召开了“高原意志”执行攻坚案款集中兑现大会,共对99件执行案件的210名当事人发放执行案款1219.72万元。
曹生林向记者介绍:“基本解决执行难”已进入总攻阶段,我们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以决胜的精神状态和敢打必胜的信心、决心,迎难而上,坚决如期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涉民生、民营企业、党政机关案件的执行力度,加大对规避执行、抗拒执行的打击力度,实现胜诉当事人的权益,维护法律权威和司法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