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父亲包办17岁花季少女的婚姻,母亲无奈之下求助“老马调解室”

2018-12-10 16:54  来源:青海法制报微信公号  责任编辑:赵利丽
字号  分享至:

  打造一个县级综治中心、建一支特邀调解员队伍、选配一批高素质农牧区网格员……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枫桥经验”,在本地化的实践过程中,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创新探索出了自己的“解法”。

  海北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北靠祁连山,怀拥青海湖,总面积3.41万平方公里,辖区内有门源回族自治县、祁连县、刚察县、海晏县和青海湖农场,共30个乡镇214个行政村,总人口28万余人。王洛宾的经典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从这里风靡海内外,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在这里研制成功,更别提中国最美五大湖之首的青海湖、中国最美六大草原之一的祁连山草原和门源“百里油菜花海”同在这里竞相争艳。

  大自然赐予了海北州秀丽的自然风光,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用自己的智慧将海北治理得井井有条,平安海北、法治海北的建设真正深入人心。近日,记者走进海北州,了解“枫桥经验”的海北“解法”。

  创新方法将矛盾扼杀在“萌芽”

  “枫桥经验”的实质就是依靠和发动群众,将矛盾和隐患化解在基层,矛盾要抓早、抓小、抓苗头,海北州在不断深化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中积极寻找新方法,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据了解,今年1月至11月份,海北州452个各级各类调解组织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950件,调解成功903件,成功率达95%。

  在全州各级各类调解组织中,门源县的“老马调解室”近两年的调解工作做得“风生水起”,在群众口口相传中得到了好口碑。

  2013年初,门源县青石嘴司法所探索建立“个人调解室”工作模式,从特邀调解员队伍中挑选出了4名调解员,因为他们都姓马,又是年近花甲的老人,大家都亲切的称呼他们为老马,“老马调解室”就这样诞生了,这是门源县乃至全省第一个以调解员的姓氏命名的工作室。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据了解,“老马调解室”的调解员可谓是集“三老于一身”,首先,他们都是老干部,“老马调解室”的调解员都是村里卸任的老干部,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会计等职务,是群众心目中“靠得住”的人。其次,他们都是“老调解”,“老马调解室”的调解员在村“两委”任职时也是村调委会的调解员,一直从事人民调解工作,调解经验丰富,与老百姓沟通能力强,经他们调解成功的案件已有1300多起。最后,他们都是老同志,“老马调解室”的调解员中年龄最小的已年逾六旬,长期从事调解工作,使得他们既有非常丰富的调解经验,也拥有宝贵的人生阅历,这对调解工作大有裨益,“老马调解室”成立以来,调解员们调解的纠纷包括婚姻家庭、婚约纠纷、邻里纠纷、劳务纠纷、意外伤害等多个类型。

  调解员马忠海还清楚地记得,2017年10月,一位母亲带着女儿来求助,说其丈夫准备将17岁的女儿嫁给他人,并且已经收了部分彩礼,听到这位母亲的话,马忠海就和另一名调解员立即联系了双方当事人来到现场,从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中提炼要点进行针对性讲解,并从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的惨痛案例加以引导,双方当事人听完后都说回去再考虑考虑。次日7时许,马忠海就急忙联系双方当事人了解情况,但是女孩的父亲马某已将5万元彩礼钱挪作他用无法全部还清,马忠海只能继续给马某讲解各种利害关系,并限其3日内退还全部彩礼钱。3日后事情得以圆满解决,女孩的母亲感激的为“老马调解室”送来一面写有“热情高效办实事、全心全意为群众”字样的锦旗以表谢意。

  门源县青石嘴司法所所长董俊杰告诉记者,“老马调解室”每年调解的纠纷至少有200多件,就在今年10月份还帮助调解13名河南、四川籍的农民工要回了被欠的12万元工资,“老马调解室”为有效化解和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增添了一份力量。

  农牧区“小网格”展现“大服务”

  为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升级版,海北州在各乡镇、社区和农牧区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将全州城镇社区和农牧区共划分为889个基础网格,共有2020名网格管理员。这些网格管理员的主要工作是录集人口信息、收集社情民意、受理群众求助、调处矛盾纠纷、开展便民服务等,这其中以“德瓦尕宝”队伍为主体探索建立的“片区+网格+网点+牧户”的社会管理模式,是海北州网格化服务管理的一个典型代表。

  将工作触角有效延伸到每一个牧户当中的“德瓦尕宝”队伍,早在2004年就已在海北州刚察县哈尔盖镇环仓秀麻村成立,环仓秀麻村地广人稀,牧民群众居住分散,针对农牧区出现各类矛盾纠纷,不稳定、不和谐因素日益凸显的问题,环仓秀麻村村民大会推选出村里的18名老党员、老牧民组建了首支“德瓦尕宝”队伍。“德瓦尕宝”在藏语中的意思是“村里有威望的老人”,这支队伍成立后,“德瓦尕宝”们一直在协助村“两委”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化解矛盾纠纷。

  2011年,环仓秀麻村“两委”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以“德瓦尕宝”队伍为主体建立了“片区+网格+网点+牧户”的社会管理模式,这个模式以4个生产合作社为单位分别成立党小组建成“网格”,每个“网格”推选出8名本社“德瓦尕宝”,具体负责“网格”村级治理工作,将20至25户划分为一个服务管理片区,以宣传教育、矛盾调解、治安巡逻、督导检查小组为载体,具体负责片区内民族团结创建、不文明行为整治、重点人员帮教、政策法律法规宣传、社情民意收集、思想教育引导、矛盾纠纷调处、维护治安稳定等工作。

  “德瓦尕宝”队伍作为环仓秀麻村本地化的“枫桥经验”,在环仓秀麻村开花结果。环仓秀麻村党支部书记昂青公所告诉记者:“往年矛盾纠纷较多,村‘两委’班子实属心有余而力不足,‘德瓦尕宝’的建立,一方面,大大减轻了村‘两委’班子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对村民来说也多了一个诉说困难问题的窗口。”

  深化社会治理信息化建设

  在践行“枫桥经验”的过程中,也要为提升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专业化和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为此,海北州重点打造了海晏县综治中心建设和黄草掌村技防设施建设两个亮点工程,并通过线上线下的信息整合,不断推动社会治理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让信息“活”起来,数据“联”起来,网格“动”起来。

  海北州海晏县综治中心建设总投资267万元,按照国家综治中心建设标准规定,配置县级综治中心信息系统软硬件设施设备,设计有五室一平台,即群众接待室、综合协调室、治安防控室、矛盾纠纷调处室、指挥调度室和综治信息平台,通过这个综治中心的建设,有效整合基层社会治理资源和力量,构建“综治办+综治信息化+组团式”服务模式,实现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运行,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建成后的海晏县综治中心将成为青海省第一个标准化建设的县级综治中心。

  总投资40万元的黄草掌村技防设施建设,将在全村安装安装45个高清摄像头,配备太阳能补充电源,这些设施建成后将全面提高黄草掌村社会治安防控能力,预防和减少可防性案件的发生,也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新动力。

  记者从海北州海晏县综治办了解到,今年11月底,海晏县综治中心和黄草庄技防设施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完成,其中,黄草庄技防设施已经开始试用,海晏县综治中心将于2019年3月交付使用。

  除此之外,在基础平台建设方面,海北州海晏县也在不断强调“智能化”,为村警配备村级警务通的基础上,组建村警微信群,试点开发一本万事通APP,通过微信群开展便民服务、社情民意反馈等工作,实现大事小情“一网打尽”。

  海北州委政法委副书记卫振良表示,今后海北州还会继续积极探索具有海北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推进平安建设基层典型培育,深化“枫桥经验”本地化实践,不断提高平安海北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