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从‘一五’到‘五五’普法,他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普法路

2018-12-10 16:43  来源:青海法制报  责任编辑:赵利丽
字号  分享至:

  这是一位普法老人,从参加工作至今,把青春和汗水都挥洒在普法岗位上。2016年,他退休离开工作岗位,内心是如此的依依不舍。在他的带领下,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先后荣获“三五”“四五”“五五”普法工作全国先进县称号。他本人受到单位先进个人表彰,两次获得海东市司法局、省司法厅奖励。他,就是海东市互助县司法局普法依法治县办公室原专职主任雷瑛。

  几天前,记者与雷瑛相约在他家中见面,听他讲述了其30年的普法工作生涯。

  雷瑛退休两年了,现在跟儿子一家人住在一起,帮着带带孙女、无聊时看看法律频道,每天到楼下转转,看看法律类书籍,就是他现在的生活。干净宽敞、整洁明亮是记者对雷瑛家的第一印象,客厅里还有一个书柜,里面整齐地摆放着各类法律书籍。

  潜心学法争当排头兵

  1976年雷瑛参加工作到互助县的乡镇上班,1986年开始主要负责普法工作,并于1996年被调至互助县司法局工作,仍然负责普法工作,直到2016年退休,他足足在普法岗位上干了30年。雷瑛凭借满腔热情,向广大干部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将法律知识送到千家万户。30年里,这位慈祥的老人把青春和汗水都奉献给了普法工作。

  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在普法宣教工作岗位上,首先自身要有过硬的法律水平。为尽快进入“角色”,雷瑛抓住点滴时间学习法律知识,并制定每年学习计划和学习内容。每天坚持挤出几个小时学习法律法规知识。他还向从事普法工作的老同志学习,不懂之处虚心请教,直至弄懂弄通为止。

  提到互助县的普法工作,要从1986年下半年的“一五”普法说起。当时,互助县司法局由领导牵头,经常组织相关单位工作人员深入农村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雷瑛就是其中之一,他一边学习法律知识,一边到农村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为了让群众听得懂、看得明白,雷瑛从县上请了几名画家,结合农村实际通过图画这种通俗易懂、简捷明了的方式将土地管理法、土地承包法、婚姻法等法律知识呈现出来,做成展板后带到农村去宣传。为了向更多的人普法,他骑着自行车,跑遍了互助县多个乡镇的角角落落,与老百姓和村干部打成一片。他从无怨言,兢兢业业,为群众提供面对面帮助和指导,让法治意识植根于广大群众的心中。

  全身心投入普法宣传

  1996年,互助县政府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以宪法宣传为主,集中力量深入农村、机关、单位、企业、学校全方位地开展普法教育工作。作为普法干事的雷瑛,每半年就会参与组织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进行法治培训,邀请省级专业人员,对执法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等进行培训。联合教育部门工作人员到学校上法治课,抽调政法各部门人员给每个学校配备法治辅导员和法治副校长,再由他们到学校进行法治授课。雷瑛全身心投入到普法宣传工作之中,坚持用真诚和热情去感动和温暖周围的每一个人,时刻不忘普法宣传工作,随时向周围的群众宣讲法律法规知识,引导群众学法、懂法、用法、守法。

  雷瑛回忆着说:“上世纪90年代,进城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农民工就成为了普法工作的重点对象,有很多农民工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到年底却拿不到工资。在讨要工资时,往往因法律意识淡薄,会向老板‘暴力讨薪’,所以,我们就会给他们讲解如何依据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向农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时,不能干巴巴的讲法律条款,要将法律条款用通俗易懂的当地话讲出来,这样才有益于他们接受。”雷瑛说。

  2001年,互助县司法局以青海互助青稞酒有限公司为普法重点,通过大企业带动小企业,以经营管理人员为重点进行普法,普法内容涉及商品质量法、合同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并对经营管理人员进行法律考试。同时,坚持不懈地抓中小学生的法治宣传教育,联合消防、交通管理部门工作人员,通过讲解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们从小就意识到学习法律的重要性。

  此外,雷瑛还参与依法治理工作,参与修改了一些行政执法方面的专项制度,建立执法责任制、执法公司制,完善了一些与法律相适应的村规、乡规民约,邻里关系制度、土地保护制度等。

  2006年,互助县委联合30个部门组成领导小组,成立了互助县司法局普法依法治县办公室,继续扩大法治宣传教育的范围,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

  普法情怀扎根心底

  “互助县的‘一五’到‘五五’普法工作我都亲自参与了,到了‘六五’普法我就退居二线,开始干一些整理档案的工作。从‘一五’到‘五五’普法,我们县的普法档案相当齐全,从县到乡、村各单位都建立了专门的普法档案,每年进行两次考核验收,分别在年中和年末。”雷瑛说,“那时,我还会去学校讲课,看着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我心里想,一定要保护好祖国的花朵,让他们从小学习法律知识,不至于在以后误入歧途。”

  雷瑛告诉记者,曾调解过的纠纷太多,具体的事例已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婚姻家庭、土地方面的纠纷特别多,一般遇到婚姻家庭类的纠纷时,他就会先劝当事人不要冲动,尽力维持婚姻关系。如果实在挽回不了,他会建议当事人走法律程序。遇到土地类的纠纷时,他会竭尽所能去调解,不让小矛盾转化为刑事案件。

  “2000年,互助县司法局成立了法律援助中心,援助家庭条件差、低保户、特困户、残疾人,尽力解决他们‘请不起律师,打不起官司’的问题,解决他们实实在在的困难,为困难群众撑起一片法律蓝天。”雷瑛说道。

  通过几十年的法治教育宣传,雷瑛感受到农民的法律意识逐渐提高了,由不懂法慢慢开始懂法,外出务工人员知道如何跟雇主建立劳务关系,还懂得若打官司还需收集证据。他说:“领导干部也好,群众也好,都在学习法律知识,并通过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普法工作工作量大、难度也大,光靠个别工作人员、个别部门是不可能实现的,要靠全社会形成合力。司法局作为普法部门,更要用新时代的方法普法,通过微信、微博等新的媒介平台,将法律知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实现更好的法治宣传效果。”雷瑛说。

  30年的工作历程,雷瑛的初心不变,只为那份扎根心底的普法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