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政治改造在罪犯日常活动中一体推进
安徽监狱统筹推进“五大改造”新格局
□ 本报记者 李光明
构建“一个引领,三大体系”的“1+3”五大改造新体系;培育推广“12353”政治改造新模式,以模范政治机关建设为支撑,营造政治引领、忠诚使命的民警队伍新风气;突出政治改造核心地位,围绕五大改造目标构建监狱目标管理、民警管教责任和罪犯改造表现3层12项考评体系;深化监狱工作改革,各项工作呈现出齐头并进的新态势……
这些构成了安徽省监狱系统“五大改造”新格局的四梁八柱。
6月28日,司法部部长傅政华在全国监狱工作会议上提出“坚守安全底线、践行改造宗旨”的监狱工作思路和坚持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统筹推进政治改造、监管改造、教育改造、文化改造、劳动改造的“五大改造”新格局,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大决策部署,体现了监狱改造理念和方法的与时俱进,展现了新时代监狱工作的使命担当。
“‘五大改造’是新时代推动监狱工作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应对监狱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的战略选择,必将开启新时代监狱工作新征程。”安徽省司法厅厅长姜明近日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是监狱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也是重大发展机遇,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引领,抓好贯彻落实,统筹协调推进。
安徽监狱系统敏锐意识到这一重大改革机遇,认真学习领会、系统谋划推进,初步实现“五大改造”新格局。
强化政治改造统领地位
“理念引领,实践先行。局党委及时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究实践路径,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司法部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紧密结合安徽监狱实际,突出问题导向,提出一系列具体举措。”安徽省监狱管理局局长许晓刚说,坚守安全底线,践行改造宗旨,统筹推进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的五大改造新格局,必将推动监狱工作理念、模式和方法的深刻变革。
安徽省监狱管理局迅速成立五大改造新格局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印发《关于坚持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统筹推进五大改造新格局的通知》,大力强化政治改造的统领地位,统筹推进监管改造、教育改造、文化改造、劳动改造,把五大改造具体化、实践化。
向政治高线看齐、在安全底线坚守、沿改造主线践行,“一个引领,三大体系”的“1+3”五大改造新格局安徽模式创立:即坚持政治引领,不断加强监狱政治机关、基层党组织和政治过硬队伍建设,确保监狱工作政治方向正确。以政治改造为统领,构建省局、监狱和监区三级联动组织体系,构建入监、中期和出监三段式改造标准体系,构建监狱目标管理、民警管教责任和罪犯改造表现3层考评体系。
安徽监狱管理局出台《安徽省监狱工作五大改造目标考评办法》,突出政治改造核心地位,围绕五大改造目标,构建监狱目标管理、民警管教责任和罪犯改造表现3层12项考评体系。评分实行百分制,包括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次,其中政治改造、监管改造出现严重责任问题的监狱,将直接定为不合格等次。
为了彰显政治改造统领作用,安徽省监狱管理局指导合肥监狱探索构建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统筹推进五大改造新格局的创新模式和做法,推动形成合肥监狱“12353”政治改造模式,并在全省监狱系统推广。
政治教育改造课堂化
“12353”政治改造模式,即成立监狱五大改造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一个组织体系,打造监狱、监区两级运行平台,建立监区、民警、罪犯3项考核机制,推进五项常态政治改造活动,落实民警队伍、监管安全、机制改革3项保障措施。
在实施“12353”政治改造模式过程中,监狱坚持以政治引领落实政治改造,对民警进行政治理论教育能力培训。编印《政治教育500问》,组织政治改造讲师团巡回授课,受教育罪犯45000多人次。完善工作体系,监狱成立政治改造教研室,监区成立罪犯政治学习社、政治学习小组,按罪犯2‰比例落实民警专职教师选配。丰富政治改造内容,常态化开展升国旗唱国歌、政治改造讲评、唱响经典革命歌曲等活动,让政治改造在罪犯日常活动中一体推进。
“我们还将政治改造成效与监狱综合考核和民警履职考核挂钩、与罪犯分级处遇挂钩。”安徽省监狱管理局教育改造处处长王锋说,抓实政治改造课堂化教育,教材语言文字平实易懂,便于不同文化程度的罪犯学习。
安徽监狱全面推进“5+2”课时管理模式(每周学习日5个课时,其他天每晚两个课时),以每周一学习日为主阵地,开展政治课堂化学习,统筹利用罪犯每日收工后业余时间,组织罪犯进行政治学习和思想讨论。
自9月3日开始,安徽监狱每周一“升国旗、唱国歌”已经常态化,并举办以政治改造为主题的红歌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规范并固化入监、出监和重大节日、纪念日罪犯宣誓活动,充分利用教育改造专网、监狱报刊、橱窗和宣传栏、电子报等载体,对罪犯开展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营造政治改造浓厚氛围,增强服刑人员主动接受政治改造的内生动力。
政治改造贯穿全程
许晓刚说,“五大改造”新格局是一项系统工程,安徽监狱始终牢牢坚守监狱安全这条底线,紧紧抓住坚持政治改造统领这条主线,坚持在统领下推进统筹,在统筹中体现统领,在实践中落实“五大改造”新格局。
坚持“政治引领,党建先行”,围绕“政治建警、文化育警、素质强警”加强队伍建设。始终把确保监狱绝对安全稳定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坚持把坚守安全底线作为践行五大改造新格局的基本前提,认真贯彻落实司法部监狱安全稳定的工作要求,全面深化安全治理体系建设,探索推进警务勤务模式改革,严格落实监狱领导24小时、民警一线坐班值班等基本制度。
安徽监狱从3个层面推进监狱等级化戒备管理、差异化功能建设和分类化行刑改造,彰显监狱惩罚与改造的功能。在省局层面,构建纵向戒备等级规范,横向类型设置完备的监狱功能布局。在区域层面,建立区域监狱协同发展机制。在监狱层面,试点推进“五大中心”+出(入)监区建设(政治改造中心、改造评估中心、教育矫治中心、会见帮教中心和技能实训中心),优化功能设置。罪犯分级监管、分类改造、分段流转的监管改造工作体系初步建立。
每年5月和11月为安徽监狱开放月,各个监狱会开展社会帮教活动,积极推进教育改造社会化。在发挥教育改造治本功能上,安徽监狱扎实推进教育改造三年规划。
“安徽监狱始终把文化改造作为重塑罪犯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的重要手段,坚持把打造文化监狱作为一种发展战略,以政治改造引领文化建设,将政治改造的内涵渗透于文化改造。”许晓刚说。“劳动改造明确为‘五大改造’之一,有力促进了劳动改造功能回归。”一位监管一线民警说,把准劳动改造职能定位,发挥劳动改造矫正恶习、培养习惯、提升技能作用,加之技能培训,引导罪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劳动观,为罪犯顺利回归社会打好基础。
目前,安徽监狱形成了省局“新岸”品牌为主导、监狱子品牌为支撑的文化改造品牌体系,建成10个省局级文化改造示范监区,省女子监狱获评全国监狱文化建设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