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英雄老山,印记忠诚!——记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战士杜富国
杜富国,一名奋战在云南边境的扫雷战士。在2018年10月11日下午老山雷场的一次扫雷作业中,不幸英勇负伤,失去了双手、双眼。为了保护身后的战友,他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飞来的弹片和强烈的冲击波,自己被炸成一个血人……?
27岁,正是人生中最好的青春芳华,可杜富国却把青春与热血洒在了边疆雷场上。他说,要为人民扫干净最后一片雷区!?
杜富国,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人。1991年11月出生,2010年12月入伍,2016年11月入党,现为云南扫雷大队四队五班战士,中士军衔,先后获嘉奖两次,被表彰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各一次。扫雷作业以来,他进出雷场千余次,累计作业300余天,搬运扫雷爆破筒15余吨,在4号洞、265号界碑、马嘿、老山等14个雷场累计排除地雷和爆炸物2400余枚(件),处置各类险情20多起。?
杜富国排除了1枚反坦克地雷。
为了保护身后的战友,他被炸成血人,失去了双手双眼!他说,要为边疆群众扫完最后一片雷区!?
10月11日下午,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深秋午后。在麻栗坡老山主峰,四川某单位的八十余名党员干部正在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他们爬上主峰,俯瞰山峦叠嶂的老山片区,在讲解员的解说下,体会着当年的烽火硝烟。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山,如今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各地的人们不时来到这里,瞻仰、怀念,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两点四十分左右,正在讲解员讲到当年的战士如何英勇作战、以身滚雷时,突然“轰——”的一声巨响传来,吓得人们不知所措。“听起来像地雷爆炸”,有人说,“不可能吧,这个年代了还会有地雷?” ?
同一时刻,在老山主峰西侧三公里处某雷场,正在执行扫雷任务的战士杜富国已经倒在了血泊之中。就在一分多钟前,他在探雷器的引导下,发现一枚露出部分弹体的67式加重手榴弹,经请示后,他得到“查明情况”的指示。他对身边的战友说:“你后退,让我来!”随后便小心翼翼地上前探查,就在他清理浮土时,“轰——”的一声震天巨响传来,电光石火间,杜富国有意识地往左边倒了下去,因为他的左后方是战友艾岩。 ?
队长李华健第一个跑过来抱起了倒在血泊中的杜富国,一边联系随队军医刘小波和担架、救护车,分队长张波在向战士传达“停止作业,原地待命”的口令后,冲过来协助抢救杜富国。 ?
强大的爆炸力和冲击波让战士杜富国成了血人,两只手当场就炸没了,脸上血肉模糊,眼球严重毁损伤。厚重的防护服被炸碎了,成为棉絮状。 ?
李华健和张波回忆说,当时他们脑子是空白的,来不及伤心,只有焦急。在救护车上,他们心急如焚地联系医院、医生、汇报情况,一边随时观察杜富国的情况。 ?
到麻栗坡县医院后,医院组织骨干力量第一时间对杜富国的伤情进行会诊。鉴于杜富国双眼眼球严重毁损伤,连保留一只眼睛的一丝希望都没有了,双手手掌缺失、双腕部毁损成“拖把状”,全身还有多处爆炸伤并急性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伤情十分危急!为挽救杜富国的生命,医生迫不得已为他进行了双眼眼球摘除和双手手掌截肢的手术。随后赶来的文山州医院和解放军第59医院专家在对杜富国的术后各项体征进行研判,并对转院途中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后,决定将他转移至解放军第59医院进一步抢救。 ?
救护车一路疾驰,所有人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快点,再快点!一定要从死神手里把战士的生命抢回来!?
杜富国(左一)正与战友一起设置扫雷爆破筒
“既然来到部队,就是党的人、军队的人,他们肩上扛着使命,哪怕牺牲都要完成啊!”“作为一个男儿,就应该为国家尽力,不然你不上我不上,国家谁来保护?”?
10月11日下午四点多,杜富国的父亲杜俊正在贵州遵义市湄潭县的公路上开着车。杜富国的家在湄潭县兴隆镇太平村,此刻他的父亲正准备到县城办点事。突然,儿媳妇打来电话,哭着告诉他说:“部队领导来电话了,富国出事了!”杜俊的大脑忽然一片空白。 ?
杜俊对记者说,部队是个严肃的地方,如果不是有大事发生,不会轻易给家属打电话的。他把车丢在县城,带上女儿和儿媳妇,打车到贵阳机场坐飞机。到昆明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包车赶到红河州开远市59医院。凌晨四点的开远街道一片清冷,寒气阵阵袭来。但杜家三个人心里,只有悲伤与焦急。 ?
很快,载着杜富国的急救车划破寒冷的夜空,一路呼啸而来。父亲杜俊眼含热泪,看着原来健全活泼的儿子如今躺在担架上,面目全非,生死不明,正由医护人员簇拥着进了急救室进行急救。杜俊无力地蹲在手术室外,背影萧瑟而寂寥。 ?
“哪家的孩子不是父母的心头肉?怎么可能不心疼?他妈妈有高血压,我当时没敢告诉她。”采访中,杜俊红着眼圈说。但抹了抹眼泪,他又说:“既然来到部队,就是党的人、军队的人,他们肩上扛着责任,负伤、哪怕牺牲都要完成他们的责任啊!” ?
虽然对儿子的伤情有过心理准备,但当部队领导与家属谈话,并慢慢把杜富国的伤情告诉他时,作为父亲,杜俊一时还是难以接受。特别是10月13日那天,他在病房里真切地目睹了失去一双眼睛、两只手,重伤的儿子躺在病床上时,这个坚强的父亲再也忍不住了,走到病房外的走廊里,蹲在地上整整哭了半个小时。 ?
杜俊对记者说,大儿子杜富国是他们家的光荣和骄傲。从小,杜富国就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以前由于家庭困难,杜俊和妻子不得不到广东打工,把杜富国和弟弟妹妹丢在家里,和奶奶一起生活。杜富国除了要照顾弟弟妹妹,还要放牛、砍柴。16岁那年,杜富国初中毕业,为了能有一技之长,父亲把他送到遵义学汽修,一学就是两年。18岁时,父亲动了让儿子到部队当兵锻炼的念头,“孩子还年轻,我就是想把他送到部队,让他接受正能量教育,今后的路不要走偏了。”“我对富国说,作为一个男儿,要为国家尽一份心,尽一份力,到部队当兵,正是锻炼自己、为国家尽力的最好机会。”听到父亲的建议,杜富国高兴地答应了,并且顺利地应征入伍,成为云南边防某旅的一名战士,他淳朴、勤劳、好学、善良,战友们很是喜欢。 ?
在部队转士官后的第一年,杜富国回家探亲,全家人高兴坏了,杜富国的军装,家里人都轮流穿了一次,还特意拍了照片留念。在杜家人眼里,这是一种莫大的光荣与骄傲。在哥哥的影响下,弟弟杜富强也报名参了军,驻地在西藏山南,那里条件非常艰苦,“小儿子巡逻的那条线,还上过央视,说是‘魔鬼都不敢经过的地方’”说起自己参军入伍的两个儿子,父亲杜俊脸上既心疼又自豪。 ?
为什么要把两个儿子都送到条件这么艰苦的部队去当兵?不害怕?不后悔吗?面对记者的提问,杜俊说:“我也是一名党员,我也有对国家的爱。作为一个男儿,就应该为国家尽力,不然你不上我不上,国家谁来保护?” ?
2015年,在云南边境扫雷的通知下到各部队,战士可以自愿报名参加扫雷。杜富国毫不犹豫地报名了。过后他才打电话回家告诉父亲说:“这是中央军委下达的作战任务!”作为父母,虽然担心,但他们还是答应了。 ?
“到扫雷队后,他除了定期给我们打电话报平安,几乎从来不提部队的事,可能是怕我们担心。只有前年扫雷战士程俊辉牺牲的那次,他跟我提起过。” ?
杜富国负伤后,杜家人在经历了无比的伤痛和煎熬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阵阵温暖。“部队首长对富国的那种担心和心疼,比我这个做父亲的还多。他的战友们,从送到医院到现在,一刻不离地陪护着他,我和他妈妈心里,只有感谢!” ?
杜富国还有年迈的奶奶在家里,脑溢血才刚刚痊愈,由大姑照顾着。“他奶奶从小最疼这个懂事听话的大孙子,现在全家就只有她不知道,怕老人受不了。”孩子的伤情,杜俊根本不敢告诉自己的老母亲。 ?
在杜富国手术后的第三天,父亲杜俊来到了麻栗坡县猛硐乡,他要去看看儿子工作生活的地方,看看儿子受伤的地方。当他踏上雷场,看到山高坡陡的作业环境,看到战士们排出的堆成排的爆炸物,他眼里含满了泪水,悲伤、自豪、欣慰的复杂情绪充斥胸间。他去营区看望了儿子的战友们,他说,任务还是要完成的,不能因为一个人受伤就停下来。我作为富国的父亲,要去给他们加把劲,鼓励下他们。 ?
经过前期抢救治疗,目前杜富国伤情平稳,正处于恢复中的他也渐渐接受了自己的伤情。“那天他突然平静地跟我们说‘你们别骗我了,我知道我的手没了!’虽然看不见,但他感觉到了。我们告诉他说,目前你的眼睛伤得很严重。他一直表现得都很坚强。”自杜富国负伤后一直陪护在医院的分队长张波说起自己的战士,心疼得红了眼圈。 ?
文山的、红河的、遵义的……人们来到医院探望,表达着对杜富国的关切与敬意。病房外面的走廊上,会不时有几束鲜花,这是一些年轻人结伴来看望时留下的。因为杜富国伤情严重,医生不建议到病房探望,他们就把花放下,隔着玻璃悄悄看上几眼才走。 ?
在杜富国伤情稳定后,部队首长来看望他。虽然躺在病床上,但他听说是首长来了,习惯性地绷紧了身体,动了动右胳膊,想要敬军礼。他用一名战士的忠诚说:“我一定坚强,好好养伤,以后还要回到工作岗位上,把最后一块硬骨头啃下来,给边疆人民一个满意的答卷!” ?
当年的“滚雷英雄”安忠文,在老山战场上失去了两只眼睛、一条腿。他得知杜富国排雷负伤的消息后,几经辗转打听到了杜富国父亲的电话。他在电话里鼓励杜富国,一定要坚强!他说,当年战场上医疗条件受限,官兵们负伤后由于得不到及时处理,下山时很多伤口都化脓了。现在保障条件好多了,希望杜富国好好治疗,坚强起来!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