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
1963年,一项由基层干部群众创造的工作经验在浙江诸暨枫桥小镇诞生,被命名为“枫桥经验”。同年,毛泽东同志对这一经验作出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
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枫桥经验”与时俱进、历久弥新,显示出越来越重的时代价值。
2003年,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充分珍惜“枫桥经验”,大力推广“枫桥经验”,不断创新“枫桥经验”,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充分认识“枫桥经验”的重大意义,发扬优良作风,适应时代要求,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
经验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枫桥经验”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时代内涵,在不同地方被赋予不同的地域特点。
如今,在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的贵州,大数据+便民服务——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大数据+风险防控——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大数据+治安防控——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大数据+多元化解——筑牢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一道防线……这些都是贵州继承和发扬“枫桥经验”,运用大数据推动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枫桥经验”被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焕发勃勃生机。
当“枫桥经验”相遇“云上贵州”,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11月9日起,贵州长安网将陆续推出“枫桥经验”的贵州故事。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第一篇故事《这个“110”不简单》,讲述的是贵州省黔南州如何利用大数据+便民服务,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实践经验。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
“我家住在都匀市都市龙庭小区,每天晚上,旁边的老三中工地噪音扰得我们无法睡觉。”
“您反映的问题我已详细记录,稍后有工作人员与您联系,帮您解决。”
在政务110平台的协调处理下,黔南州都匀市城管局马上联系投诉人并妥善处理了这一问题。投诉人对处理结果非常满意。
这是黔南州政务110平台近日解决群众诉求的一个事例。
贵州省黔南州政务110服务平台话务员在受理市民的来电诉求。(图片来源网络)
黔南州利用群众对“公安110”的知晓率,搭建“黔南州政务110服务平台”,将综治中心、群众工作中心、矛盾纠纷多元调处中心、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服务中心等多个中心纳入业务推送范围,并打通黔南州政法综治大数据平台渠道,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的网上“多中心整合”并统筹协调和统一调度全州各县(市)、各部门开展社会治理和服务群众工作。
黔南州政务110服务中心按照“集中受理、统一分流、分类办理、限时办结、统一协调、统一督办”的原则,建成贵州省首家集报警求助、应急指挥、公共服务、惠民帮扶、效能监察、资源配置、信息查询、决策参考等一体的多功能服务平台,为推动全省综治工作规范化建设提供了黔南实践。
小编:也就是说,以前遇到消费类的问题,比如在餐馆吃饭吃出头发,老板态度不好,这时候可以拨打消费者投诉12315;如果遇到老板拖欠工资,可以拨打劳动保障12333;如果停电了,就打电力抢修95598;遇到环境保护类的问题,则打12369;这一系列的服务热线和举报电话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很难全部记住,就算记住了也对部门的职责分工不清楚,而有困难找警察则成为了很多群众的共识,所以黔南州政务110就把所有部门整合在一起,现在黔南州的老百姓遇到任何困难和问题,只需要拨打110就能解决,而且事件办结后,老百姓会收到回访短信,对办理部门进行评价,对未作评价的群众,政务110工作人员会通过人工台进行回访,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
黔南州政务110平台(图片来源网络)
黔南州政务110平台是一个面向群众全开放的平台,全州56个政府部门980个机构,涉及到州、县(市)、乡镇办事处、社区(村)、网格等五级近4000多个客户端,真正成为部门联动“横到边、纵到底”的民生事务服务平台。
截至目前,黔南州政务110服务平台共受理群众各类诉求12万多起,其中水电、卫生、环保、城建等非警务类诉求9万多起,占受理总量的77.2%。涉及讨薪堵工、噪音扰民、消费纠纷、环境污染、土地赔偿、医疗保障等10多类民生事务,通过政务110受理、分流、协调、督办,不仅使警力得到真正减负,还使民生问题办结时效明显提升、政府部门履职能力明显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