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以来,江苏扬州市在校学生涉嫌犯罪数同比下降47%,普通本二以上院校达线率由五年前的47.89%上升到87.01%;16名全国优秀少先队员,17名见义勇为青少年,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测评指数连续四年全省领先……一组组数据,见证了五年来扬州市在校学生法治宣传教育的不断革新与发展。
在法治雨露的滋润下,一棵棵禾苗茁壮成长。扬州市法宣办主任、司法局长许林灿对记者说:“在校学生法治宣传教育任重道远,多举措、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地构建青少年普法教育新格局,是培育公民法治信仰、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基础工程。”
普建法治新课堂
“这里太棒了!简直就是为我们量身定制的。”今年儿童节前夕,刚刚落成的高邮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迎来了首批“小客人”——高邮实验小学的同学们。亲身体验模拟法院庭审的三(1)班的张晓雪开心地说。
坐落于高邮检察院办公楼内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占地约700平方米,集青少年普法教育、犯罪预防警示、安全教育、法治实践等于一体, 填补了该市青少年高新技术普法场馆的空白。高科技的展示让人耳目一新,互动式体验让孩子们印象深刻,也成为高邮在校学生法治宣传教育的有力载体。
近年来,扬州市积极搭建普法载体,推动在校学生法治宣传教育由传统的校内课堂向包括体验教育、警示教育、模拟教育、兴趣教育的法治新课堂延伸。
扬州市委政法委、法治办投资500万元,在全国率先建成青少年法治文化体验馆。五年来,全市在校学生前来参加法治体验活动达15万多人次。依托看守所、少年庭、少儿图书馆等建立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通过开展新生军训、暑期夏令营等活动,为中小学生奉上丰富多彩的法治体验大餐。扎根于各大、中、小学的400多家法治文化工作室,为法治漫画创作、法治沙龙交流、法治文艺演出、法治情景模拟等活动提供了优质平台,类型多样、遍地开花的法治实践课堂深受同学们喜爱。
普配法治课间餐
2016年,包括一部系列微电影、一次法治创意案例评选、一次法治课评选、一场主题班会、一节队会、一期法治夏令营的法治标准餐,送进扬州各大校园,引导在校学生们汲取法治营养。
经过四年发展,扬州市检察院联合多部门首创的“法治课间餐”,已成为全市所有中小学的标配,并入选省委深改办《江苏基层改革案例精选》、《全省优秀法治文化建设成果选编》,成为扬州创新在校学生法治宣传教育的靓丽名片。
结合近年来未成年人案件特点,扬州聚焦盗窃、聚众斗殴、故意伤害等常见犯罪类型,定制“法治特色餐”。创作开发视频、动画、H5等法治宣传APP,为青少年法治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持。连续两年举办“抵制校园欺凌,共建阳光校园”主题法治进校园活动,万余名中小学生在宣传展板、条幅上签名,共同对校园暴力说“不”。
除了校园活动,面向中小学生的“法治课间餐”体验馆、小雨伞工作室等课外法治教育阵地,将法治教育由学校延伸到家庭、社会,由学期扩大到假期,共同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的课外法治实践体验。“大手牵小手,七彩法治游”系列活动,法治微电影、法治公益海报、法律知识小问答等“法治普及餐”,走进社区和家庭,推进农村青少年预防犯罪、留守儿童防侵害等教育落细落实。
普行法治四礼仪
“将现代法治内容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仪式,传统文化的仪式感,有助于增强在校学生的法治意识,陶冶法治情操。”扬州市司法局副局长李福才介绍。
针对刚入学的儿童,在传统端正衣冠、朱砂明智、击鼓开智、开笔描红的基础上,还赠送《漫步人生 与法同行》法治漫画书籍,征集法治心愿。通过早期法治启蒙,引导孩子们形成初步的法治认知。
结合小学入队、初中入团、高中成人等不同阶段心理特点,在相关仪式中分别增加宪法宣誓、发放“法治护照”、举办法治讲座、发放青春法治纪念卡、赠送法律书籍等环节,让在校学生的每一个重要成长阶段都有法治的参与和陪伴。
“妈妈告诉我,你是一座流淌千年的运河城,名扬天下的月亮城,青春洋溢的幸福城;老师告诉我,公平正义、人民满意的法治名城令人向往……”这是《法治扬州之歌》开篇童声朗诵。这首以在校学生为重点传唱对象的《法治扬州之歌》,在今年2月扬州市政法工作大会上正式发布以来,不仅在扬州城乡大地迅速传唱,也成为大、中、小学生必学必会的法治歌曲。
目前,《法治扬州之歌》已列入扬州市学校音乐课必授曲目。
今年开学季,第二届扬州市法治副校长“法治第一课”示范观摩活动在汶河小学东校区举行,400多名在校师生,60位法治副校长,以及扬州市委政法委、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教育局的负责同志齐聚一堂,共同聆听法治教育课。
自2017年以来,扬州法治副校长队伍标准化建设已逐步迈入正轨,法治副校长工作指南、系列标准化教案、配套PPT课件等一系列内容的研发,中小学专兼职法治副校长的选任、培训、考核等一系列制度的建立,法治副校长的校园法治建设、法治教育、矛盾调解等一系列职责的规范,进一步增强了在校学生法治宣传教育的实效。□郑 弋 本报通讯员王朝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