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观大势 谋远虑 定实策:盐城法院攻坚“基本解决执行难”纪实

2018-11-09 17:53  来源:江苏法制报  责任编辑:彭绮琴
字号  分享至:

    自2016年3月向执行难全面宣战以来,江苏盐城两级法院观大势、谋远虑、定实策,聚焦群众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克难攻坚,对准自身痛点、难点、堵点的症结靶向施策,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优异答卷。仅今年1至10月,全市法院共执结各类案件33786件,到位标的额达85亿元,主要质效指标呈现稳中有进、趋优向好的喜人态势。一起案件作为全省唯一,入选2017年全国法院十大执行案件。

   一张战役图:精准攻坚占先机

    今年8月3日,在全市法院院长会议上,基层法院院长轮流汇报执行攻坚工作情况前,一张包含七项核心指标的表格首先在大屏上赫然显示,不达标的一律标明。

    汇报完毕后,盐城中院党组书记、院长王世华点评,并围绕薄弱指标向各法院“一把手”问成因、要对策、提要求。身处直击短板弱项的“考场”,院长们着实感到“压力山大”。

    从首创各基层法院“打擂台”到直面问题的“现场考”,不变的是盐城中院党组“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的清晰思路,要通过打造最强“雁阵”,将攻坚执行难变为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工程。

    精密组织,更要精细“施工”。年初,盐城中院出台决战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全市法院战役图,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定期督查,将压力传导至全市执行系统的“末梢神经”。

    在此过程中,突出抓好三个支点:重抓关键指标。坚持自加压力,将最高法院“四个90%”和“一个80%”的目标提升至“一个100%”“三个95%”“一个85%”的标准,逐个对照、精准攻坚。重抓机制集成。先后出台完善“终本”案件管理、繁简分流、“执转破”等十余项机制,为攻克难题注入充沛动力。重抓要素投入。按照“只进不出”原则,配强配齐执行力量,执行条线干警占编制总数达20.32%。 

    内挖潜力,外借“东风”。盐城中院继续深化综合治理执行难大格局,与28家单位携手,出台联合惩戒工作意见,在单位招录、招标投标等25个领域对“老赖”予以严惩。纪委监委加大对失信联合惩戒部门失察失职行为的问责力度,确保联合惩戒机制落地生根。

    一曲正气歌:风雨兼程扫失信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今年4月30日凌晨5:30,在盐城中院统一指挥下,全市两级法院629名干警、113辆警车整装出发,在盐城10个县(市、区)近300个地点开展集中执行,一张疏而不漏的“法网”迅速向“老赖”们撒去。

    亮剑“老赖”不手软!盐城法院在全省率先推出院领导轮流带队开展集中执行机制,中院统筹协调,各法院班子成员轮流带队,常态化开展“凌晨行动”“假日执行”,着力用干警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仅此次执行,盐城法院共执结案件91件,达成分期履行协议19件,司法拘留38人,执行到位标的384万余元。

    失信不惩,正气不彰。盐城法院持续强化执行工作的强制性,在继去年两级法院开展全媒体直播的基础上,东台、盐都等法院又相继与地方报社开展直播,将集中执行、失信曝光、现场宣讲融为一体,全力打出执行声威。

    除将失信被执行人纳入“黑名单”等常规手段外,惩戒手段持续升级。盐城法院与移动、联通等通信公司合作,为“老赖”订制“失信彩铃”;与保险公司联手,创设“无忧保险”悬赏,发动社会力量“海捕”隐匿的失信被执行人。

    拒执犯罪是最恶劣的反面教材。盐城法院强化公检法衔接,并积极引导申请人自诉,近三年累计以拒执罪移送公安156案172人,判处实刑35案38人。一起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打击拒执罪十大典型案例。

    加大打击的同时,盐城法院与杭州来拍公司合作,加速财产变现,让群众早日拿到“真金白银”。近日,滨海法院一个尾号为“888”的手机靓号在淘宝网公开拍卖,5434人围观,167次竞价,117次延时,起拍价5000元,成交价16250元,溢价率达224%。

    一番绣花功:精准浇灌润民心

    今年8月,盐城两级法院组织开展“执行不能”专题新闻发布会,累计邀请主流媒体23家,组织代表委员、社区居民等170余人次参会,发布“执行不能”典型案例30余起,并由法官专题讲解。

    “执行不能”≠“执行不力”!然而,不少群众,尤其是部分申请执行人对属于自己应当承当的商业风险、交易风险和法律风险,观念上有误区、思想上有短板,给执行实践带来了不少阻力。因此,盐城法院坚持将讲解“执行不能”与“执行不力”的区别作为重要维度,通过邀请代表委员见证、组织申请执行人现场参与等途径,争取各界的理解支持。

    执行宣传是个“瓷器活”,需要花费一番“绣花功”。盐城法院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让执行宣传的声势排浪而进。

    坚持多层次公开。开发软件平台,按照流程节点,定时向当事人推送执行信息。丰富“执行开放日”形式,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记者、知名网友等各界人士前来法院,全力打破信息“壁垒”。

    坚持多渠道传播。与主流传统媒体联办专栏专版,加强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建设,开辟“执行法官札记”“我的执行故事”等特色子栏目,突出政策解读、特色推介、工作展现,让执行故事突破“法院圈”“法律圈”,融入寻常百姓的“朋友圈”。

    坚持多视角宣教。借助发布典型案例、社区普法、开展“微课堂”、拍摄微电影等形式,让宣传既有数量,更有“含金量”,推动“诚信”二字融入公众的血脉基因。周陈华 程登健  戴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