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北“大妈”断桥相会话平安
在北京中南海的红墙边,有一道红色的风景——红马甲、红袖标、红帽子,这“三红”是北京人最熟悉的“西城大妈”的“标配”;在浙江杭州的西子湖畔,也有一道靓丽的红色风景线,同样是红马甲、红袖标、红帽子,同样是问家长里短、护邻里平安,他们是杭州的“武林大妈”。
一北一南,相隔千里。但这两天,“西城大妈”和“武林大妈”却在杭州的断桥边相会了,而让他们千里相聚的,是一个共同的主题——“平安”。
再次相聚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西城大妈”和“武林大妈”,其实早在杭州G20峰会召开前就结下了缘分。当时,“武林大妈”的代表曾多次前往北京向“西城大妈”取经,“生在国旗下,长在红墙边”的“西城大妈”将他们守护首都平安的秘诀倾囊相授。如今,杭州迈入了后峰会时代,作为杭州市域社会治理的特色品牌、“六和塔”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塔基的一部分,“武林大妈”不仅守护了一方平安,其作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社会组织,自身也迅速发展壮大,从最初的18人团队发展为如今4.2万余人的“大部队”。平安志愿服务怎样更好地发挥作用、如何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武林大妈”向“西城大妈”伸出了橄榄枝,于是有了这次在杭州的又一次相聚。
11月6日,远道而来的“西城大妈”代表刚下火车,就来到“武林大妈”平安志愿者服务中心,并和“武林大妈”一起前往断桥边发放平安志愿者倡议书,共同向西湖边的游客和市民宣传平安。难得的相聚,南北“大妈”们特别珍惜,一路上热烈交流着守护平安、参与社会治理的经验。
7日上午,是本次互动交流的重头戏——“武林论安”2018平安志愿服务高峰论坛。论坛是上午9点半开始,但8点半时,头戴红帽子、身穿红马甲的大伯大妈们就纷纷入场。他们来自杭州下城区的不同街道,东新、朝晖、长庆、潮鸣……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武林大妈”。
家住杭州东新街道德胜东村社区的“武林大妈”吕笑玲,早早地和同伴们来到了浙江展览馆,并认真地在展览馆入口“武林大妈”和“西城大妈”对话互动交流活动的背景墙前合影。“不同平安志愿者队伍之间的交流以前也有,但这种跨区域的高峰论坛和现场互动交流还是第一次,很有意义。”吕笑玲说。
“西城大妈”们也都来到了会场,他们中有来自美国的网红“洋大妈”高天瑞,有四代都是“西城大妈”的王慧力一家,有热心社区小事三十年如一日的柳素霞……
共话平安
“每一代‘西城大妈’,都有那个时代的故事。”王慧力和大家分享守护平安的时代变迁和体会时说,这次和她一起来杭州的,还有她的母亲和女儿,因为她们三代人都是“西城大妈”。而她们家更早的“西城大妈”,是王慧力的爷爷,那时的“西城大妈”以老人为主,社区工作的分类没有现在全。到王慧力的母亲这一代,“大妈”主要管的是卫生和治保。而到了王慧力的女儿时,大数据管理和精细化分工让社会治理变得更加快捷有效。
“只要你穿着这一身红马甲,就有很多人过来寻求帮助,这就是信任。”王慧力说,因为这份信任,她和很多“西城大妈”一样,愿意把人人参与守护平安的责任一代代传承下去。
“2016年,我第一次接触‘武林大妈’时,就被这个热情洋溢的团队吸引,毫不犹豫地加入其中,并成立了工作室。”作为“武林大妈”的一员,罗睿琦也向“西城大妈”们介绍了她加入队伍近三年来的变化和感受。
3年来,“武林大妈”们活跃在杭州的大街小巷,参与平安巡防50余万人次,报送各类隐患信息2.97万余条,提供志愿服务时长达70余万小时,参与纠纷调解1.04万起,成功率99.8%,涉及金额2.6亿元……这支队伍中,除了国家级心理注册心理咨询师、罗睿琦工作室主理人罗睿琦,还有鲍大妈聊天室创始人鲍倩、三和交流室负责人周鸿英、老李调解室“金牌调解员”李明海……因为无私奉献、默默付出,他们在杭州人的眼中,是比“远亲”更叫得应的“近邻”。
“我很自豪,因为我有一个闪亮的称号——‘武林大妈’!”罗睿琦说出了所有“武林大妈”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