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证书、奖状我妈妈守护了一辈子,如今能放在警察博物馆里,是对她老人家最好的告慰,也是我们做子女的光荣!”11月6日上午,在警察博物馆,在渝中区公安分局民警的陪同下,77岁的舒先生将一袋极具纪念意义的证书和奖状,无偿捐给警察博物馆。这些证书和奖状曾被他的岳母姜忠秀老人生前视为珍宝。
整天背着一袋证书、奖状出行的老婆婆不见了(小)
不知从何时起,在渝中北区路的街头,出现一位头发花白、身背一布口袋的老婆婆,她神志有些不清,似乎把什么都忘了,不知姓名,不知家人,也不知归处,唯独没有忘记的是她随身携带的布口袋里面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证书和奖状。
围观的群众为了帮她找家门,试探着从她布口袋寻找其家人的信息时,她会拼命护住口袋,不让人动分毫。有时,遇到小孩围观,她会把布口袋打开,把她的宝贝一一展示给孩子们看,口里喃喃自语道:“看,这是我的奖状”。通过这些证书和奖状,人们才知道她叫姜忠秀,曾是居委会治保主任,证书、奖状都是公安局颁发给她的。
知道她的信息后,也知道了老人得了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俗称的老年痴呆症,热心群众或联系她的家人,或联系民警把她送回家。不过没几天她又出来,身上还是只是带着这布口袋,如此往复,北区路附近的居民也就司空见惯了。
又不知从何时起,这个身影在北区路消失了,正如徐志摩的诗,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徐志摩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而姜忠秀老人却留下一袋的证书、奖状和一世的平安建设情。
热心平安建设,至此一生无怨无悔(小)
姜忠秀老人,1927年3月9日出生在铜梁,2015年3月9日,因患阿尔茨海默病住进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2018年6月10日去世,享年91岁,回顾她的一生,就是热心平安建设的一生,无怨无悔。
1950年重庆解放后,当时居住在望龙门23岁的姜忠秀,积极参加夜校学习,不仅识字还接触到了地段工作(辖区治安保卫工作),由于表现突出,后被吸纳进居民委员会从事治安保卫工作。传达信息、调解纠纷、协助清查、夜间巡逻、办证暂住证件等工作她干的非常起劲,她每晚坚持参加巡夜,守护辖区平安。在一次禁赌、禁毒活动中,她把了解到的线索及时提供给本段户籍民警,使公安机关顺利打掉肖家凉亭、二府衙等多处赌博窝点。两年里,她所在的望龙门派出所二段辖区没有发生过一起偷盗案件,也没有发生一起打假斗殴治安案件。1953年4年28日,原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嘉奖其为重庆市群众治安保卫模范。受到鼓励的她,更是把辖区治安保卫工作当成是自己应尽的职责。她在派出所户籍民警和消防中队的支持下,积极邀请辖区居民组成义务消防队,坚持每月训练一次,几年如一日地保持着高度警惕,她负责的地段从没有发生过火灾。
1958年,街道推荐姜忠秀参加工作,被分配到市中区饮食服务公司建设公寓作旅馆登记员。尽管工作有变动,但她平安建设的热情始终没有放下。她经常把工作中发现的可疑情况向公安汇报。一次,一位从达县来的人住在公寓,不多久,望龙门街道辖区内的一名可疑份子很快来登门拜访,姜忠秀觉得情况有异,她及时向公安治安科提供这一情况。经公安部门侦察,发现了这两人联手犯罪的企图,阻止了一桩重大盗窃案的发生。由于她警惕性很高,在她值班期间,成功阻止了多起治安案件的发生。
1977年,她从建设公寓退休后,难以割舍这份平安建设情的她又重新回到地段上,在上洪学巷居委会先后当起了治保主任、居委会副主任、主任,一干又是22年。作为治保主任,平安建设更是植入她的心底,她利用工作之便常向民警汇报工作,及时向民警提供可疑线索和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时,本段户籍工作调动后,新来户籍刚上任,她就积极协助新户籍了解掌握本段情况。回到地段后不久,她重新把义务消防队抓起来,请公安消防讲课,还添置了消防帽、消防靴、消防水带等设备,坚持每月训练,人员也增加了一倍多。她在户籍民警的指导下,把义务消防队分成两组,轮流执勤,并宣传消防知识,确保了辖区火灾的零发生。在上洪学巷,她的威信最高,居民有什么事都喜欢你找她解决。她是辖区的“马大姐”,用自己敏锐的双眼注视着可能影响辖区平安的各种苗头,用自己的一举一动维护这辖区的平安。
辖区有对母子都是聋哑人,由于家庭困难母亲常拿儿子小张出气,母子经常吵架打闹,影响了社会治安。为此,姜忠秀忧心忡忡,在聋哑母子又一次吵架后,她把小张带回自己家里,给他洗脸、做饭吃,等孩子气消了她才连说带比划的劝他:“妈妈不容易,要多理解妈妈,听妈妈说,多帮忙干活……”然后,又跑去劝小张母亲,教育孩子不能靠打孩,要耐心教导。母子两人都被姜忠秀感动了,不再吵架。为了帮母子两人,她向户籍民警和街道反应,为两人申请困难补助,又发动街坊邻居捐献衣物。同时,又帮助他们在街头摆摊挣钱,让他们生活独立。几年后,小张长大了,特别孝敬母亲,母子再也没有吵过架。姜忠秀在地段上工作时,小张都要主动帮忙,特别认真。
辖区有一位刑满释放人员姓秦,他出来后找不到工作,自暴自弃,常常惹是生非,是一个不安定因素。姜忠秀和民警一起给他做思想工作,鼓励他振作起来,将自己以前学的技术为社会服务。同时,多次向有关单位推荐其参加工作,最后,在姜忠秀和民警的不断努力下,他被某校办工厂录用,工作表现很积极,很快成为该厂的业务骨干,多次受到单位表彰奖励。
她服务社区工作十几年,从未得过一分钱的报酬,而对社区的贫困群众和失足青年,她都尽力帮助。社区有位少年,因吸毒被强制戒毒。从戒毒所回来后,家人不理,生活无着落,经常是饱一顿饥一顿,姜忠秀经常二块、三块的接济他,并鼓励他自食其力,并帮他做起小生意,最后终于从吸毒的阴霾中走了出来。
姜忠秀热爱工作,热心平安建设,和辖区民警一道维护着辖区的安宁和谐,工作49年来,先后数十次受到市局、分局等公安部门的表彰。
证书、奖状赠警察博物馆,告慰老人教育后人(小)
1999年,72岁的她干不动了,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她心爱的工作。退休后的她一直和女儿女婿居住在北区路55号盛世嘉园小区。2015年3月9日,她不幸得了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症,什么都忘记了,唯独没有忘记干治保工作时公安局颁给她的那些奖章。从此,她无论去那里都将这些奖章背在身上,不允许任何人触碰。
2018年6月10日,老人因病去世。老邻居陈登荣婆婆在老邻居微信群里公布了这一消息,几乎所有的老邻居都赶来了,还有望龙门派出所的民警们也来了,送他们敬爱的姜大姐、姜嬢嬢、姜婆婆、老战友最后一程。
老人去世后,儿女们在整理遗物是看到了这些奖章,本想让这些奖章永远陪着老人,但是这些奖章现在已经很稀少了,而且很有教育意义,于是就联系了渝中区公安分局民警,无偿捐给警察博物馆。
11月6日上午10时许,在警察博物馆,在渝中区公安分局民警的陪同下,77岁的舒先生和爱人将一袋奖状、奖章无偿捐给警察博物馆。在现场,民警将婆婆的奖状、证书一一打开。从1953年4月28日,原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安局为姜忠秀老人颁发的“重庆市群众治安保卫模范”奖状开始,一直到1998年渝中区公安分局颁发的“治保先进个人”,共计20余件。每一个证书、奖状背后都是平安建设的付出与心血。
姜忠秀老人女婿今年77岁的舒先生说:“我们不图名,不图利,只图国家长治久安,百姓安居乐业,这些奖状能放在警察博物馆是我妈的最大光荣。”
“姜婆婆的这些证书和奖状很珍贵,烧了十分可惜,放在警察博物馆里作为文物保存才能体现出它应有的价值,教育后人,激励后人,平安建设你我同行。” 警察博物馆馆长也动情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