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去看看,老张家和老李家快打起来了。”一大早,江苏徐州鼓楼花园小区信息员李大姐急急忙忙跑到社区调委会。张某与李某都住在鼓楼花园,不久前,张家和对门的李家因对方占了楼梯过道,先动口后动手闹得不可开交。
当社区主任来到现场时,两家人正剑拔弩张,准备集合各自亲戚大打出手。见情况不对,楼栋信息员与社区主任、人民调解员一起开展调解工作,在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解下,两家人握手言和。上述仅是鼓楼区司法局发挥“枫桥经验”搞好矛盾调处工作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鼓楼区司法局实行以区调处中心为枢纽,7个街道调委会为中坚,67个社区调委会为依托的三级实体平台规范化建设。全区划分为398个网格、114个调解组织、300名专兼职人民调解员、398名网格员分布工作在基层一线,积极打造“枫桥经验”试点,坚持主动调、盯紧事、用好法,以解决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将大量矛盾吸附在当地、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小小微平台”一站式筑牢第一道防线
“多亏了援助、调解预约微平台,帮我们及时了结一次集体上访。”各个社区对这个小平台这一创新功能深有感触:依托线上线下“援、调”预约微平台可以发现社区中各个方面的问题、隐患和诉求,也是把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之中的一把利器。
“援助、调解”预约微平台接到案件后实行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根据其性质和特点,分流至有关职能部门或下一层次调解组织依法处理,并向调处中心反馈结果,确因具体情况无法调解或调解无效的,可按规定程序回流到调处中心,通过其他途径依法解决。
该平台通过“智慧鼓楼”微信公众号,直接发布到调处中心工作人员手机上,再由工作人员直接分流指派。结合群众需求,在开通“援、调”预约平台的基础上,首创家事纠纷化解平台,第一时间回复并积极解决用户群众的家事问题、咨询服务,把微信平台融入到法律服务体系中,更精准地服务于居民群众。
“在社区里,许多矛盾纠纷往往是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如果调处得不及时,就会酿成大的矛盾纠纷,平和一些的起诉上访,激烈的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在人民调解员李大姐看来,与其让矛盾拖大拖炸,不如早介入、早动手、早化解,防患于未然。
“多元化”说和调解模式覆盖百姓身边
立足于“以和为贵”理念,创建“金字塔”矛盾纠纷调处模式。“和事佬调和、社区律师导和”构成“塔基”,“街道中心维和、调委会促和”组成“塔身”,“区调处中心保和”形成“塔尖”。做到矛盾纠纷“层层有人管,处处有人抓”。实现信访信息网上交换、纠纷预警网上联判、协同处置网上调度。
派驻调解“介入前置”。区、街道两级信访接待中心全部设立“访调对接”调解室,调解室采取“2+1”(2名专职调解员和1名律师)工作模式,前置介入信访案件前期接待和后期处理。信访纠纷“分类预警”。对排查出的涉访纠纷第一时间发出“黄、橙、红”三色预警,并跟进稳控,为多部门联动处置争取时间。联调环节“跟踪督办”。访调对接办公室对进入联调联处环节的信访案件进行督办,全程调度联调单位工作进展,定期回访涉访当事人,确保案结事了,减少“重复访”和“越级访”。案情复杂、涉及广、影响大的案件,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召开个案研讨分析会,分析案件的法律症结,提出详实的法律建议、意见,为政府处理信访问题把好法律关。
鼓楼区司法局副局长张芳芳表示,今年以“枫桥经验”的调解试点经验始终陪伴在百姓身边,覆盖了鼓楼区的每个角落,将百姓问题解决在街道(社区),在他们当中,有人民调解员,有律师团队,有相关行业的专家,有法律援助中心,有公证处等等,已形成了畅通无阻的信息网络,创新群众调解工作方法,从而积极就地化解矛盾。
传承“枫桥经验”甘当社会“减压阀”
一系列基层实践表明,群众始终是“枫桥经验”砥砺前行的主力军,基层始终是“枫桥经验”创新发展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主阵地。
建立群众自治调解组织,邀请辖区内“两代表一委员”、离退休老干部等组成草根调解队伍,利用他们的威望和权威来化解难断的家务事。借助律师专业优势和第三方立场,选聘20名业务能力强、资信良好、熟悉信访工作的律师组成信访案件律师库,参与每月10、25日领导接访,负责涉法问题的解释答复和信访分流案件的调解;完善“坐诊式”值班律师制度,依托法润民生微信群,充分发挥一街道一社区法律顾问法律专长,实时在线解答咨询,畅通调解与司法裁决、行政仲裁、信访工作对接渠道。
“‘枫桥经验’的特色调解要在‘品牌’上做文章。”徐州鼓楼区司法局局长褚宏伟表示。“鼓楼‘枫桥经验’的宗旨就是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无缝对接,”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党干动手,依靠群众,预防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促进发展”的鼓楼区“枫桥式”的新品牌,成为新时期专门特色调解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典范。
据统计,全区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99起,信访总量同比下降49.5%,信访积案全部有效化解。近日,徐州鼓楼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这也是鼓楼区人民调解工作学习“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杨铧萍 姜 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