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初,绍兴市诸暨枫桥的干部群众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如今,这一沉淀了半个多世纪的朴素智慧在青海省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近日,记者来到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探访该地如何打造平安乡镇。
据了解,距离青海省格尔木市区7公里处的西城区郭勒木德镇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牧业为辅,环城四周的城郊乡镇。辖区面积2.66万平方公里,现辖18个行政村、1个胡杨城镇社区,全镇常住人口8611户30783人,由汉、回、蒙、土、藏、东乡、撒拉等7个民族构成。
“面对辖区面积大、流动人口多、村落分布广及治安防范措施不足等现实压力,郭勒木德镇申请省级基层典型培育项目资金85万元,用于重点建设镇综治中心1个,并在辖区13个行政村、1个社区及案件多发地段、主干道安装视频监控设施,打造‘三联一巡一站一中心’ 安全防控体系,为全镇营造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青海省格尔木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何均龙说。
据了解, “三联一巡一站一中心”平安建设工程简称“3111”工程,“三联”即建立完善的村级社会治安联防网络、涉稳重点人员联控体系、矛盾纠纷联调机制;“一巡”即强化村级治安巡逻、村警巡查巡防工作;“一站”即在各村建立村级便民调解服务站;“一中心”即由镇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河西法庭组成的综治中心。
在郭勒木德镇的中村记者遇到了正在巡查的巡防员王海生,“我是从2006年开始做巡防员的,跟我一起工作的同事有民警、党员和草原管护员”,通过巡查工作的开展,进一步营造了安全稳定的氛围。
随后,记者在综治中心的监控大屏幕上看到,360度旋转的视频能清晰地看到各行政村的情况,“在村级视频监控系统实施后,24小时不间断监控的摄像头震慑着违法犯罪份子,也约束着村民的言谈举止,村中抢劫偷盗的少了、乱倒垃圾污染环境等行为都明显减少。”郭勒木德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白玛多杰说。
据悉,自“3111”工程建成后,全面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管理水平,由前期的“被动管”到后期的“主动管”,统筹运用人防、物防、技防全方位治安防范网络,进一步提高了辖区农牧民群众人人参与平安建设的积极性。
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中村的党支部书记牛进宝表示通过镇上实施的平安建设项目,村上的治安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在村里的便民调解服务站,人民调解员经常聚到一起研究调解矛盾纠纷的好方法、好对策,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