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这里的法官不仅负责调解离婚,还实地走访拆迁片

2018-10-12 15:20  来源:天津政法报  责任编辑:濮阳艺婧
字号  分享至:

  “我要离婚!”

  “一日夫妻百日恩,双方能否给彼此一个机会?你们向法院起诉离婚,虽然是解决矛盾的一种方式,但不是最佳选择,因为诉讼会耗费你们的精力、财力,打破你们正常的生活,况且打官司也不一定会赢……”立案窗口的法官劝解道。

  这一席话,让剑拔弩张的当事人冷静了下来,理性考虑是否真的要起诉离婚。

  夫妻俩迟疑了一下,接受了法官的建议。这起离婚案件随即被分到诉前联合调解委员会处理。

  这是10月8日,国庆节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发生在天津市红桥区法院立案大厅的一幕。

  “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让家庭琐事不出户、邻里纠纷不出组、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诞生于浙江诸暨枫桥小镇的基层治理经验,正在红桥区法院生根发芽开花,结出累累硕果。今年以来,该院诉前引导调解案件468件,调解成功441件,成功率达94.23%。

  法官+人民调解员

  实现矛盾调处“最多跑一次”

  “2018年以来,我院受理案件数已突破1万件。但在这么多案件中,不乏类似婚姻家庭等案情简单、标的较小、有调解可能的简易案件,在这种情况下,诉前调解就能够发挥其‘清凉降温’的独特优势,把更多的纠纷消除在初始状态。”红桥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莉介绍说。

  劳动争议巡回法庭正在审理一起劳动争议案

  家住红桥区丁字沽、今年76岁的张大爷就没花一分钱诉讼费,在诉前解决了矛盾。

  前些日子,张大爷因共用厕所的生活小事与邻居产生纠纷,几次沟通未果后,就拿着自己写的诉状,怒气冲冲地到法院起诉。

  当时,正在立案大厅导诉台值班的法官杨明听了张大爷的诉说后,当即告诉他,他的诉求合情合理,也属于法院的立案范围,但是如果进入诉讼程序费时费力。因此,杨法官向张大爷提议,“可以先跟对方沟通一下,进行诉前调解,问题解决不了,再起诉立案也不迟”。

  张大爷一听也在理,就收回诉状回去了。

  当天,红桥区法院诉前调解委员会的法官和人民调解员,便与张大爷所在街道和司法所取得联系,着手调查张大爷反映的情况,并对当事双方开展工作。

  几天过后,张大爷特意打来电话,说他和邻居之间的矛盾解决了,已经和好如初。

  类似的案件在红桥区法院立案大厅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立案窗口和导诉台前的法官耐心倾听当事人诉求,提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为当事人避免不必要的官司。

  诉前登记系统中,8973条记录着的案情、处理情况、咨询服务等信息就是立案大厅每天的真实写照。

  大量矛盾纠纷及时解决在诉讼大门之外,不仅节约了司法资源,也为群众免去了诉讼之累。由于工作成效显著,红桥区法院诉前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派出法庭多样化

  真正做到就地化解矛盾

  9月3日一大早,西于庄派出法庭内的长椅上,已经有人在等待。另一边的会议室里,法官贺长滨和动迁干部正在争分夺秒地商议手头的几个疑难案件。

  在这里,面对历史久远、错综复杂、人数众多的矛盾,忙碌是常态。

  2014年,为了保障西于庄棚户区改造这一天津市民心工程,红桥区法院西于庄派出法庭应运而生。自成立以来,西于庄派出法庭与政府棚改部门工作充分对接,运用法律手段,从专业化视角及时、就地协助棚改部门解决棚改进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累计接待群众1700余人次,化解各类涉棚改民事纠纷200余件。

  不过,在党组书记、院长刘莉看来,派出法庭最主要的成绩并不是数字,而是强有力的矛盾纠纷就地化解能力,无疑在棚改工程建设中发挥了“推进器”“减压阀”的重要作用。

  贺长滨到拆迁片走访了解情况

  回到岗位,贺长滨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在她办公桌对面的墙上,一面写着“13次暖心调解化矛盾促和谐”的锦旗十分醒目。锦旗是何家姐弟6人送的,西于庄派出法庭帮他们调解了因祖产拆迁而引发的纠纷,使他们重归于好。

  何家姐弟在西于庄有套祖产房屋,产权人是已经去世的母亲,父亲早年已故,父母共生育了五女一子。本来一家人非常和睦,五个姐姐对弟弟也是疼爱有加,可是赶上祖产房屋拆迁,在临近签约的时候却因为一张多年前的“分家单”把家庭关系闹得很僵。

  “分家单”上约定,如果房子拆迁,五个姐姐每人拿5000元钱,其余全给弟弟。如今,姐弟几个人家庭条件都不太好,姐姐们觉得5000元太不合理,弟弟和弟媳却非要按照约定进行分配,一家人一直不能统一意见,见面就吵架,一度剑拨弩张。后来,姐弟6人在动迁干部的指导下,来到派出法庭。

  法官和人民调解员在派出法庭进行调解

  贺长滨了解情况后,告知姐弟6人,如果走法律途径,打官司的话,就只能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解决房屋契证所载面积所涉及的补偿款和奖励费问题,房屋的未登记建筑部分的补偿款和奖励费就无法解决。因此,姐弟6人的矛盾还是会存在,签订征收补偿协议就是一纸空谈。此时,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调解。

  于是,贺长滨不厌其烦地做起了姐弟6人一对一的调解工作。贺长滨和姐姐们沟通,了解到“分家单”上的签字是代签,约定不具有法律约束力这一重要情节。

  抓住这个重要信息,贺长滨又主动给弟弟做起了工作,“我和你姐姐们聊天的时候看出来她们非常伤心,钱的事咱暂且不提,我觉得一家人应该是和和睦睦的,与其这样僵着,何不坐下来心平气和地好好谈谈,何况‘分家单’还有瑕疵。”弟弟听后很受触动,同意重新协商补偿款的分配问题。

  经过先后13 次调解,姐弟之间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全都签了调解协议,并由红桥区法院办理了司法确认。何家大姐动情地说,多亏了红桥法院的派出法庭,让他们重拾亲情,和好如初。

贺长滨和两名调解员  
贺长滨和两名调解员

除了何家姐弟送来的锦旗,派出法庭里挂满了当事人送的各式锦旗。“公正司法关爱百姓”“公平调解化民愁”“群众的贴心人”……每一面锦旗,都是一个精彩的调解案例。通过这些,法官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群众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习惯,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发生。

  此外,针对交通事故案件不断上升的势头,红桥区法院在交管大队、快处中心成立了张彦海法官工作室和交通事故巡回法庭,一名干警长期驻点办公,在事故处理的第一时间提供法律咨询、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履行监督等一揽子服务。

  仅2017年,中心通过现场调解,成功化解交通事故纠纷811件,涉及当事人2000余人,绝大多数案件当天便得到化解。

  在人口稠密的大型成熟社区绮水苑,红桥区法院设立家事社区法庭,调解家事纠纷15件,涉及当事人40人次,累计接待群众800余人次,现场举办新闻发布会1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实现了矛盾群防群治向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升级。

  在老龄化问题突出的双环邨街道,设立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庭,常态化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服务;在以还迁居民为主的新设街道和苑街,建立梦和园社区法庭,侧重解决物业纠纷;在劳动仲裁院设立劳动人事争议巡回法庭,让仲裁与诉讼彻底“无缝”对接,真正做到就地化解矛盾。

  互联网+调解

  让纷争化解“一次都不跑”

  “法官,没想到这么快就处理好了,非常感谢!”今年8月,红桥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e调解空间”顺利调解了两起当事人远在外地的民事案件,利用在线矛盾纠纷化解平台“e调解”智能系统,对原、被告进行在线网络调解,使得在老家怀孕待产的杨某与远在上海工作的李某足不出户即确认了调解协议。

  经过法官与双方当事人在线沟通,不到半个小时,原、被告便达成调解协议,并直接使用手机在调解笔录中对调解协议内容进行了签字确认。双方当事人对这一创新方式非常满意。

  “e调解”现场

  杨某于2016年6月在红桥某家具卖场从事导购员工作,因卖场必须每天开业,员工不可以无故歇业,杨某周六日也必须加班,法定节假日也是照常上班。

  今年1月,在杨某不知情的情况下,家具卖场口头通知杨某,解除双方劳动关系。杨某要求家具卖场支付加班期间的费用,但被拒绝,于是将家具卖场起诉至法院,请求判令卖场支付工作期间的防暑降温费、冬季采暖补贴、法定节假日以及周六日加班费、经济补偿金等。

  远在上海的李某是另一起案件的原告,李某与被告王某是房屋租赁合同关系,双方2017年7月15日签订书面房屋租赁合同,后在租赁期间因租赁房屋存在安全隐患,被相关部门查封,李某被迫搬出租赁房屋,导致产生部分损失。为此,李某起诉至法院,要求王某退还未到期房屋租金以及实际损失费用。

  承办法官庞婕在接到两起案件的案卷后,第一时间联系杨某和李某,在他们的要求下通过邮寄方式送达了起诉状副本等材料。收到材料后,杨某表示自己在家中待产,不方便出门;李某表示自己远在上海,加之工作很忙,也不愿意舟车劳顿来津应诉。

  考虑到双方当事人均有调解请求,而且互联网在线调解是最能减轻当事人诉讼成本的方式,庞婕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的基础上,决定运用“e调解”平台进行调解。

  根据事先约定的共同上线时间,先由法官在平台中根据案件当事人地位分配角色,然后双方当事人通过平台中随机下发的账号密码登录各自手机上的互联网调解客户端进入“e诉讼服务平台—互联网庭审”页面。法官在诉讼服务中心的“e调解空间”通过大屏幕与双方当事人进行“面对面”同步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直接使用手机在调解笔录中对调解协议内容进行签字确认。

  “e调解”平台投入使用以来,已有336件案件通过智能在线系统调解结案。

  带着“枫桥经验”给予的启示,红桥区法院出实招、动真格,让前来诉讼的群众更省心,实现“最多跑一次”“一次都不跑”,将矛盾纠纷化解在一线,传递司法温度,让人民群众拥有了满满的司法获得感。

出警却被报警人捅伤牺牲的民警:“关键时刻, ...

“说好一起到白头,你却偷偷焗了油。我不想收下上天给我开的巨大玩笑……”妻子胡建琳10月1日凌晨在朋友圈里写到。

今天,杭州萧山90后“黑老大”一审被判15年

11名黑社会性质团伙成员领刑,10人为“90后”。

用政法新媒体的春天,带来政法事业的万紫千红!

我们必须为共和国守住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漫漫调解路:司法为民的不变主线

调解这种方式中国自古就有,这是中国传统智慧一以贯之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