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造合同、骗取贷款、拦路“抢劫”、主动“揭发”、伺机盗窃……为了一笔赃款,诈骗团伙起了内讧,成员各显“神通”。嫌疑人的贪婪与彼此之间的猜忌令之前设计好的诈骗“剧情”一再“跑偏”,而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214万元“失踪”
两名借款人被指诈骗
“我要报警,他俩骗了我200多万元!”8月3日,杨先生拉着程某和刘某来到天津市公安河西分局越秀路派出所。
杨先生告诉民警,他是一名信贷业务员。之前,程某和其女友刘某主动找到他,称程某在东丽区有一套别墅待售,已通过房屋中介找到买家,但该房产尚有200余万元贷款未还清,因此需要借钱周转。
杨先生查验了房屋买卖协议、房屋中介居间合同以及首付款验资证明等文件,没有发现异常,遂与程某商定了借款数额、期限、利息等事宜。8月3日,杨先生通过网银将214万元打入程某指定的账户。
按照事先约定,程某收款后,须在杨先生同事的陪同下前往银行偿还贷款。可是,这笔钱刚刚汇出,同事就传来消息,称程某关闭手机,“失联”了。
杨先生大惊失色,疯狂地寻找程某。而这时,程某突然主动打来电话,称214万元被人抢走。
杨先生察觉可疑,待找到程、刘后,马上拉着他俩到派出所报警,称遭遇诈骗。
派出所里自辩
取款路上发生抢劫案
在派出所,针对杨先生的指控,程某向民警讲述了这笔钱被抢的经过。
程某称,他之前欠了男子李某的钱,所以,这214万元一到账就被李某转走了。按照约定,抵付欠款后,李某须将余款返还。为了确保及时收回资金,当日,程某安排刘某对李某进行跟踪“监督”。不料,李某去银行取钱途中遇到一男一女两名歹徒。对方挥拳将李某打倒,抢走了其随身携带的手机和银行卡。刘某见状立即报警并通知程某……
“我们真的不知情,其实我也觉得可疑……”刘某主动告诉民警,歹徒下手太“准”了,好像就在路边等着李某一样,而且直接向手机和银行卡下手。
伪造合同露馅
案件幕后主谋浮出水面
民警找到李某核实情况,发现其说法与程、刘二人互相矛盾。而随着调查不断深入,民警察觉种种异常。比如,经核实,程、刘二人提供给杨先生的房屋中介居间合同居然是伪造的。就这样,冰山一角被打破,案情真相逐渐显现……
原来,程、刘二人打着借贷的幌子实施诈骗,李某才是幕后主谋。
最初,李某在网上发布“办理短期清贷业务”广告,寻找有住房且未清贷的“潜在合作对象”。程某看到广告,找上门来。李某于是设计骗局,指使程某以“卖房需要清贷”为由向信贷公司借款,并商定了得手后的分赃事宜。
接下来,李某又找人伪造了房屋买卖合同、居间合同以及首付款验资凭证等借贷所需文件,并通过朋友张某找来陈某,帮助转移、提取赃款。
骗局“启动”后,程、李二人因分赃问题起了内讧。李某决定“独吞”。于是,他编了个“被抢劫”的“剧本”,并再次通过张某找来王某和钱某扮“抢匪”。
8月3日,全部计划如李某预想般展开,214万元顺利落入腰包。可是,之后发生的事,李某也没有料到……
诈骗“剧情跑偏”
被骗款接连两次被盗
按照作案前的约定,王某和钱某“抢劫”得手后,从银行卡内提取了20万元现金,并将其中17万元交予张某,而卡内余额被转入陈某的账户。
陈某本该负责提取赃款,可他见账户里突然多出这么一大笔钱,顿生贪念,当晚就携款逃回了山东老家。
见李某等人没有找来,陈某以为“平安无事”了,于是从卡内提取40余万元现金,大宴亲友。席间,客人罗某注意到了陈某塞满现金的书包,趁乱伸出贼手……
宴会结束后,陈某发现失窃,立即报警,并将卡内剩余的140余万元全部取出藏匿……
截至9月20日,嫌疑人程某、刘某、李某、张某、王某、钱某、陈某、罗某全部落网。
目前,李某等七名嫌疑人被公安河西分局依法刑事拘留,罗某被山东警方依法处理。办案民警已追回涉案赃款170余万元,剩余赃款正在追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