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勇,男,48岁。1989年10月参加公安工作,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公安局勐养派出所法制员,是一名有着18年党龄的老党员。19岁那一年,风华正茂的他加入警队,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情感,把一腔热血注入公安事业。一朝选择,一生坚守;一日从警,无悔无憾。
白杨树的特点就是高大挺直,生命力顽强。杨勇,作为一名人民警察,人如其名,老老实实扎根在脚下那片土地上,坚忍不拔地挺着伟岸的身躯积极向上生长,没有一下子就夺人眼球的傲人资本,却29年如一日地扎根在基层派出所,用实际行动表达着他对公安事业的忠诚与热爱。
派出所的百事通 新民警的好师傅
自1989年10月加入公安队伍,杨勇先后从事过内勤、户籍、案件工作,对派出所的每项工作都如数家珍。大到案件的疑难杂症,小到所里的鸡毛蒜皮,似乎只要是涉及派出所的事,只要问杨勇总会得到答案。“勇叔,你看看这个案子的情况,哪个法律条款更符合?”“勇叔,食堂的电跳闸了要联系谁?”
工作中,他从来不以“老人家”的身份倚老卖老,只要新民警主动请教他一定会毫无保留的教授,每次新民警发出感叹说“勇叔,你怎么什么都知道!”杨勇总会腼腆的笑笑说:“那时候人少,基本一个派出所的工作你都得了解,都得做。”
案件找茬“多面手” “招人烦”的监督员
初见杨勇时,对他的第一印象是话不多,慢慢你会发现,这个派出所“百事通”只用结果和成绩说话。
2011年,杨勇从案件民警转到法制员位置。接任法制员对他而言变成了一种责任。因不是学法学出身,杨勇更加用功研读法条,耐心整理归纳疑难案件,充分发挥法制员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派出所的执法监督管理。
基层派出所工作繁杂、岗位变动快,如何提升民警的办案水平是个难题。杨勇积极创新法制员案件监督责任制,细致地寻找民警在办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执法抄告单、一案一评的形式,对接处警流转、案件办理、执法办案区使用等情况进行通报,要求办案民警限时整改“小马虎”,让错误日清月结,切实防止因执法不当引发新的矛盾。
总是在案件里“找茬”,让杨勇成了所里最“招人烦”的监督员,却又是案件民警遇到疑难杂症时找得最多的人。担任法制员以来,杨勇共审核刑事、行政案件1050余起,经他审核的案件,从未出现被检察院纠违、通报等情况。在这棵“大白杨”的庇护下,景洪市公安局勐养派出所曾三年荣获执法规范化建设先进集体称号,年均执法质量考评抽考成绩均在95分以上。
“不服老”的老民警 自学钻研技能佳
为了关心关爱老民警,所里推行不让老民警参与值班的举措。然而每到值班周,杨勇的办公室里却总会自觉的亮起长灯。48岁的他身上总是有一种“不服老”的特质,为了提高对法条和法律法规的熟悉程度,他每天都会利用晚上的时间看法律条文和执法办案规定,还自学了五笔打字、刻录案件光盘、绘制安保地形图等技能。
近期涉及工作调整、人员抽调,所内警力大量减少,而担任着法制、财务、枪支保管等工作的杨勇主动站了出来,挑起了日间接处警的大梁,和年轻民警们一起奋战在了执法一线。就是这样一个不善言辞又积极认真的人,对于立功不争不抢,但当派出所需要他的时候,他一定在。纵然时代更替、沧桑变幻,他始终不忘从警初心。
生命的厚重,是因为里面浸透了严寒酷暑的难耐,饱含了风霜雨雪的艰辛,蕴藏着昼夜交叠的苦熬。杨勇或许是茫茫人海是平凡的一员,但平凡的脚步也可以丈量伟大的行程,平凡的事迹也能组成伟大的人生。杨勇用他这棵“白杨树”的韧劲,为每一个新民警点亮启明灯,为每一起案件规范保驾护航,用不屈的蓝色情怀书写华章,用不变的初心铸就忠诚警魂!(徐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