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元年,上海报名考生2.65万人,由于存在各种不确定因素,因此大家如履薄冰。一天下来,上海打赢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法制日报》记者持续跟踪,为大家带来“战地报道”。
人机之战
“请同学答应我,一定要去参加考试,否则每多一个弃考生,我们的工作就多一份浪费……”
22日凌晨2点,考务人员小钱和技术人员在完成考场所有电脑测试后,发出了这条朋友圈。
她回家作了短暂休息,早上7点再次出发,参与考务工作。
据悉,为确保首次法考第一阶段机考的顺利进行,上海全市共设置了63个考点,分布在13个区,共472个考场、2.75万个机位。
“这些电脑都是经过专业技术人员人工检测后,才能作为考试用机。”小钱脸上带着浓浓倦意说:“虽然身心俱疲,但一想到能够为首次法考尽点力,也就释然了。”
在上海考区指挥中心,记者见到了考区指挥长、上海市司法局司法考试处处长何祝辉。
他一边关注大屏幕上不时闪动的画面,一边面对源源不断涌入的各种问题,给出解决方案。从早上7点开始,他没有一分钟的休息。
“确保考试万无一失,是司法部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对本次‘法考’的要求,因次,必须打赢这场‘战争’”他告诉记者。
据了解,上海今年遵循司法部统一要求,通过“考务安全系统”的人脸识别、鹰眼监控、联网管理等高科技手段,切实保障考试的顺利进行和公平公正。
与此同时,每个考点选取一路考场画面与司法部、市司法局指挥中心对接,实现100%实时巡考。
防弊之战
在复旦大学考点,因大门离考点距离较远,学校门卫主动用电动车把考生送到考点。
中午,校方又为考生提供了一层楼的教室,打开空调拉上窗帘,供考生中午休息和学习。
在东华大学考点,记者对刚刚结束的考生进行了采访。
“监考老师很和善,但监考很严格,考试流程和秩序也非常规范。”华东政法大学学生冯家容说:“我们考场有位考生的电脑系统出现问题,但技术人员用了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就解决了。”
为了做好考务工作,监考老师练就火眼金睛,不断巡查考场,密切注意考生动作,防止考生作弊。
一名监考老师表示:“电脑都贴了防窥条,坐在电脑前面望向两边,什么也看不到。在监考过程中,一旦考生有幅度过大的行为,我们也会立刻阻止并提醒,以保障考场安全与秩序。”
据了解,针对往年考生可能事先将资料藏在洗手间的隐患,今年考务人员都化身“清洁工”,对所有洗手间进行全面清扫和突击检查,断绝作弊可能。
“推行机考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提高工作时效和考试安全、保密水平的重要举措。”正在巡视考务的上海市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陆卫东告诉记者,这就要求全体考务人员要凝心聚力,认真把好每一道关口,保障“法考”的顺利进行,为今后积累经验。
突发之战
21日晚11点多,已经入睡的赵师傅被一阵电话铃声吵醒,原来他负责的一个考场玻璃窗被风雨打碎了。
赵师傅赶紧起床,赶往学校,连夜替换了玻璃。
在上海海事大学考点,记者在教学楼旁的宿舍区见到了朱师傅。他负责该考点发电车的运行。
尽管天气很热,但他没有选择坐在驾驶室里吹空调,而是端了个小马扎坐在发电机车旁。
“万一停电,我可以在一分钟内启动发电机,三分钟内恢复供电。”朱师傅不停地抹着汗。
据了解,每个单一电源考点都保证配备了双电路或者发电车、备用电源等保电设施,能够确保在意外发生后第一时间内恢复供电。
在考点值班室,记者还注意到放在桌上的小药箱,一些急救药品被摆放的整整齐齐,这是为了防止考生突发疾病,能够得到第一时间救助。
据悉,为了确保“法考”的顺利进行,上海成立了由13家单位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通过整合力量、同心同德,做好准备工作和应急预案,全力以赴保障首次“法考”平安顺利。
上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寅表示,作为排头兵和先行者,上海要深刻认识推行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的重大意义,争取以“法考元年”为契机,不断探索创新,积累可复制、可推广的法考经验。(记者 余东明 实习生 黄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