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雪山下的守望者——记楚布寺派出所民警梁永亮
用赤子之心,装满腔热血,尽一己之力,守一方平安。
他叫梁永亮,32岁,藏族,现任楚布寺派出所副教导员。2010年8月在堆龙德庆县公安局参加公安工作,2012年底到楚布寺派出所工作至今。
楚布寺地处堆龙德庆区古荣乡那嘎村境内,离拉萨市区约70公里,位于楚布河上游,海拔4500米以上。当9月的拉萨市内还是绿树成荫,楚布寺派出所附近的山上已经白雪皑皑。
“这里是一年只有两个季节的地方,一年中只有三、四个月是春天,其余都是冬天,而且昼夜温差极大。即使在拉萨市区最热的时候,你们穿短袖,我在这里却要穿秋裤。”梁永亮介绍。
在楚布寺,冬天的时候最低温度达零下20余度。向空中泼洒热水,泼出的水立刻凝成冰凌。冬天早起巡逻时,梁永亮把能穿的衣服全穿上,巡逻一圈回来变成了“白眉大侠”。就是这样的环境下,梁永亮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守护着这里。
2017年春节前夕的一天,天刚黑,巡逻民警突然发现附近有个地方着火了,由于事态紧急,梁永亮带着2名消防员和一名辅警拿起宿舍里的盆和水桶,开着警车赶了过去。现场浓烟滚滚,火势虽不大,但极有可能向外蔓延扩散,四人立即向南边的楚布沟去打水灭火,这时河面上早已结起厚厚的冰,根本无法凿开,几人沿着河面向上游走,边走边竖起耳朵听,通过流水的声音来确定冰面薄弱的地方,大概走了一百米处,终于听到了弱弱的流水声,说明这里的冰不厚。几人在河边找了几块大石头砸冰,三两下将冰砸破,除去裂开的冰块,终于取到了水。在凛冽的寒风里,梁永亮面对的是刺骨的冰水和熊熊的火焰……
梁永亮他们来回跑了1个多小时,火被扑灭后,梁永亮一下子瘫倒在地上,此时才发现被打湿的裤腿,早就结成了冰,他却浑然不知。
在楚布寺的广场上,梁永亮为记者介绍楚布寺历史文化,深厚的功底让人惊讶不已。旁边的民警说:“他可是我们派出所的‘活地图’,比导游还厉害!”,一位辅警更是调侃道:“亮哥你应该去当导游啊!”
学习楚布寺的历史文化,也是楚布寺派出所民警的日常功课。在派出所内,每位民警都能像导游一样讲上一段,为远道而来的游客指路答疑,这背后是他们长期向寺庙僧人学习交流的成果,凝结着他们对这片宁静圣神土地的挚爱。
梁永亮告诉记者,寺庙治保与派出所就像两个亲兄弟,寺庙日常治安工作中的大事小情都是经他们的手来处理。他们是连接寺内寺外的桥梁和纽带,相互帮助、相互扶持。
在回派出所的路上,一位僧人从我们身旁路过,看见梁永亮便停了下来,两人相视而笑,紧握双手互相问候,临走时还给对方一个大大的拥抱,这一幕在寂静的红墙大院里显得格外温馨动人,原来,这位僧人是梁永亮的结对帮扶的对象。
梁永亮的结对帮扶对象有7个,其中有一位73岁的喇嘛,名叫嘎玛塔青,从他来到楚布寺派出所,就与梁永亮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次,梁永亮在对寺庙僧人进行走访时,得知嘎玛塔青的腿因长年患有风湿疾病,导致走路困难。于是到僧舍看望嘎玛塔青,从此,这成为梁永亮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碰到好天气,就背他出门晒晒太阳。2014年底,嘎玛塔青因病去世,梁永亮十分悲痛。虽然他们年龄相差较大,但是在相处的两年时间里,他们互相照顾、相互帮助,嘎玛塔青已经是他的一个亲人了。
那些温暖感人的细节,在梁永亮日常生活中俯拾皆是。
在这里,没有城市里纷繁复杂,僧人们远离父母亲人,每日在青灯黄卷里潜心修习佛法,闲暇之斜,他们也需要朋友、需要亲人的关怀,而梁永亮正是在这种心灵与心灵的真诚的沟通交流中,赢得了僧人们的信任与尊敬。
由于僧人们长期生活寺庙里,远离城市,就医对于他们来说,是极不方便的一件事情。梁永亮他们了解情况后,便与楚布寺管委会工作人员一起,经常组织僧人进行体检,此外,还帮助僧人们办理低保、养老保险、物价补贴和各类资金的发放工作,给僧人们最好、最便捷的服务。
亲人般的长期付出,换来了心与心的交融,心拉近了,自然就成了朋友。
夜幕降临了,寂静的苍穹下繁星点点,这里的星星是那么美,那么亮,没有了城市的喧嚣,没有了俗事的叨扰,心中只剩下宁静。
每天晚上,都有一点光亮在寺庙里来回移动,那是夜间巡逻的梁永亮和民警们,正是因为他们的忙碌和坚持,让这个游人如织的古寺宁静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