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人失联,公职人员做担保人被法警带走
执行法官送达司法拘留决定书,被执行人在现场按手印确认
8月9日下午,青海省尖扎县人民法院对多起涉及公职人员担保借贷案进行强制执行。听说要被司法拘留后,被执行人迅速履行了10万元给付义务。9日下午法院共执行9起案件,全部履行完毕3起,达成和解协议3起,拘留3人。
从8月7日高原“执行风暴”开始至今,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累计出动干警581人,执结76起案件,执行到位的标的包括746亩草场、53头牛以及421.5万元。司法拘留了20人,罚款2人。
《法制晚报》等多家媒体对7起案件全程直击,全网观看量达1600余万人次。
案件——因牛羊育肥缺少资金 向信用社借款后未还
2014年12月2日,尖扎县村民卓玛因牛羊育肥缺少资金,向信用联社借款10万元,借款期限为24个月。
支付令显示,被执行人关某、索某自愿为该笔借款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借款到期后申请人向被申请人多次催收借款,仍未偿还全部借款本息。截至2017年7月17日,未偿还本息合计129601.7元。
2017年8月16日,尖扎县法院向三人发出支付令,限期15内归还信用联社的本金和利息,三人并未履行。
“像这种情况,债权人既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要求担保人履行债务。”青海省尖扎县人民法院承办该案的法官孙瑞杰告诉记者,经过调查,借款人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没有履行能力,那么担保人将承担连带责任。
“担保人关某是一名公职人员,有稳定收入,我们发出财产申报令后,他在法定期限内没有如实申报。” 孙瑞杰说,被执行人如不向人民法院如实申报,就可以对其进行司法拘留或罚款。
执行——要被法院司法拘留 被执行人立马还款
9日中午12点30分,执行法官一行人来到被执行人居住小区的楼下。为了防止闲杂人员干扰执行活动,法院派出多名法警负责警戒任务。10分钟后,关某被法警带上警车。法官宣布,如果其拒绝履行给付义务,将对他予以司法拘留。
“当时朋友创业,急需10万元,因为哥们儿义气我就给他做了担保人。我并不知道作为担保人会承担这么严重的后果,现在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家人已经在送钱的路上了,我会立刻把钱还上。” 关某在现场表示。
随后,他迅速履行了10万元给付义务,剩余30565.71元也和申请人尖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达成了和解协议。在此次“执行风暴”活动中,另有一起案件的申请人主动到法院交付执行款30000元。
法晚记者了解到,8月9日下午尖扎县人民法院共执行9起案件,采取强制措施后被执行人已还款31217.61万元,全部履行完毕3起,达成和解协议3起,拘留3人。
链接——青海省尖扎县执行难在哪儿?法官要配翻译
青海省尖扎县地处黄河岸边,总面积1714平方公里,总人口5.77万人,是一个以藏族为主体民族,汉、回、蒙、撒拉等多民族混居的地区。由于地广人稀,且部分地区海拔较高,寻找及联系被执行人就成了一大难点,“经常会出现手机打不通,打通联系到被执行人后,对方立刻换手机号的情况。有些人,就算我们找到了,还遇到过面对面否认的,就不承认自己就是被执行人。”执行法官孙瑞杰说。
同时他还介绍,有些少数民族听不懂汉语,部分执行法官还需要配备藏语翻译,便于案件执行。
释疑——公职人员当了老赖该怎么办?考评晋升应限制
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助理梁意敏表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职人员并没有特权。相反,国家公职人员应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如果公职人员也成了失信人,影响是非常恶劣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最高法特约咨询员肖建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的高原执行目标明确,都是针对有能力履行但是拒不履行判决的失信被执行人,“这次执行风暴不仅实现了执行内容的全覆盖。而且法院在执行过程中还采取了各类执行措施,特别是《民事诉讼法》中所规定的民事速裁和拘传措施。”
其次,肖建国认为,对于少数民族聚居区,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应当采取针对性的执行措施。比如青海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青海省人口的一半以上。可以让一些有威望的当地群众参与到执行过程中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就是涉及到公职人员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
“今天黄南州尖扎县的9个案件中就有一些公职人员是被执行人。”肖建国认为,对于这类被执行人,法院可以采取信用制裁等举措,可以联系当地的党政机关,如果对方仍拒不履行,可对其之后的业绩、考评晋升进行必要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