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30余年的交通警察,把工作做好是应该的,最担心的就是工作没有做好,那就真对不起组织了”,这是青海省西宁市交警支队八大队民警张有良的肺腑之言。1986年,22岁的张有良光荣的成为一名交通警察。从那一天起,他就立志做一名好交警,要为警徽增辉。1997年,张有良被确诊为脊髓空洞症,不能劳累、需要静养,可他却放不下工作,不顾同事和家人的劝阻,始终坚守在交通管理工作第一线。30多年来,张有良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的诺言,每天忙碌在交通管理工作中,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不平凡的人生……
身体力行,始终保持强烈的工作责任感
翻开张有良的履历表,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工作足迹。今年53岁的张有良,从警31年来,严于律己,从没有迟到早退、脱岗漏岗,始终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履行职责,全身心投入到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冰霜雪地,他扎根三尺岗台,踏实苦干,不怕辛劳。每逢节假日,为了能让其他同志与家人团聚,他都主动请缨,放弃自己的休息日和节后的调休,从不叫苦叫累,在平凡的岗位上忠实的履行着一个交通警察的职责。先后获得青海省西宁市公安局和交警支队先进工作者6次;优秀公务员7次;优秀共产党员8次;嘉奖4次;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公安部、全国少工委等部委共同主办的“中国少年儿童平安行动”先进个人1次。
父母言传身教:做事贵在坚持
“做什么事情都要贵在坚持,只有坚持,才能把事情做好”,这是父母从小就经常对他说的话,父母的言传身教,总会潜藏在每个人的骨子里,看不见,但时刻会影响着你。执法中,无论处理什么违法行为,张有良一定会把驾驶人违犯的法条从法律文书的后几页查出后让驾驶人自己看,指出交通违法的危害性,把问题说清楚。追求完美,是张有良对自己工作的要求与期待。他干起工作,原则性很强,对于违法的车辆,任你怎么求情,他都不会放过。填写法律文书,他也要求自己字迹工整,绝不能因为自己的工作不到位让驾驶人多跑路。规范执法,在张有良心里特别重要,他希望自己的言行都要符合法律的要求,并能收到法律效果。
2018年3月21日,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年近30岁的驾驶人阿某仁前来八大队处理自己的违法行为,当张有良问起这次酒驾的过程,阿某仁痛哭流涕,说自己3月21日凌晨1点下了中班,下班后回到宿舍,因单位里全是工业用水不能喝,宿舍里没有饮用水,看见同事白天喝剩的小半瓶啤酒,就顺手拿过来喝了,然后开车准备去城南的夜市吃点东西。由于平时自己不喝酒,所以根本没有考虑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虽然他也知道所要经过的路上有交警在昼夜查车,但阿某仁还是不假思索的驾车前去吃饭,结果被查。根据阿某仁所做的询问笔录,了解到其家庭相对困难。张有良本着对法律负责、对违法行为人负责的态度,来到阿某仁打工的泰丰先行锂能科技有限公司,找其单位领导和同事了解相关情况,当得知情况属实后,立即向大队领导汇报了自己对阿某仁违法行为了解到的情况和适当降低处罚额度的想法,得到了大队领导的同意后,对阿某仁做出了记12分、暂扣6个月驾驶证并处罚款1000元的决定。在收到处罚决定书的第二天早上,阿某仁将一面镶嵌着“人民的好交警、平安的捍卫者”锦旗送到了交警八大队。
对小事追求完美的坚持,积累着张有良的荣誉感和职业感。每当天气转凉,他走路就会受到影响,严重的时候走路都一瘸一拐,大队领导和同事都劝他注意休息,他总是笑着说:“大队民警少,咱能干就干”,拖着病体、他一直坚持立足在违法处理窗口一线,干起工作,就忘了自己是个病人,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默默奉献的工作态度,为全队民警树立了榜样,始终发挥先锋表率作用,从警30余年从未向组织提出任何个人要求。
用意志与病魔抗争
张有良是个老病号,打针吃药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前些年,由于父母身体都不好,为了不让在医院治疗的父母担心,他把自己的病情隐瞒了起来。每天白天按时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晚上到医院去守候病重的父亲,这样一拖就是好几年。直到95年、96年父母先后去世,他从未因家事或自己的病情耽误过一天的工作。由于常年过度劳累,带病坚持工作,2008年4月初,为了迎接公安部规范执法检查组的检查,当时在城东大队违法处理岗工作的张有良对全队近年来几万张简易程序和两百余份一般程序的法律文书进行逐一检查,当他在办公室还未写完检查报告的那天晚上,由于连续加班,手里握着签字笔的张有良突然晕倒在办公室的地上,在他摔倒的过程中,他的左眼角和上颚分别被办公桌抽屉上插的钥匙和手里的签字笔笔尖划了两道口子,鲜血流了一地,这一情况被时任城东大队副大队长的王建新和民警赵永清发现后,赶紧将张有良送到了红十字医院进行治疗,两条被划伤的口子缝了9针。
“我清楚,脊髓空洞症无法医治,但只要能活动,我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1998年,病情发展已经很严重,他的左上肢从左侧颈部开始至左手指,疼、冷、热感觉基本上完全消失,因为不小心左手经常被烟头、热饭碗或茶杯烫起一个又一个水泡,有时即使用火烧、用针刺、用刀割也无任何感觉。为此,他到省医院对病情进行了认真检查,大夫告诉他的病医学上称之为 “不死的癌症”,按当时的医疗水平无法治疗。对于医院的检查结果,他曾一度显得情绪低落。大队领导劝他好好治病注意休息,但他却总找借口进行搪塞,依然坚持在工作一线。
20多年如一日带病坚持工作
交警的岗位是平凡的,因为他们多数时间都是在马路上工作,一直都是默默无闻;交警的精神是无私的,因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人民群众,始终都在无私奉献。与全国的交警一样,张有良选择了这一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默默无闻”,选择了“无私奉献”,他常说:“每当纠正了一起交通违法行为,就有一种消除事故隐患的轻松感”。
2013年夏天,因工作需要,张有良被调到交警支队信息科,被安排到支队机关违法处理岗位。当时,由于前来支队机关处理违章的驾驶人比较多,平均每天要处理近300余起违法行为,到了车辆审验高峰,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处理近700余起违法行为,工作量非常大。可是张有良从未叫苦叫累,他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抗争。“好在家人对我的工作还是很支持的,累点忙点其实没什么,惯了就好。”张有良有时笑着对同志们说。
既然自己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把本职工作做好,只要身体还撑得住,就不会放弃。仅2014年,他所在的支队机关违法处理岗共处理各类非现场违法行为78939起,其中超速28748起、警告1412起、其他违法行为48743起,已缴纳的处罚金额达12590900元,非现场处罚率是全支队非现场总处罚量的25.28%,位居支队所有违法处理窗口之首。也是在2014年,由于左手连饭碗都无法端起了,他才不得不请假去西京医院接受了第一次颈椎手术。
积极治疗 努力进行自我康复
手术后3个月,张有良又出现在工作岗位上,他戴着颈托,每天还要在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领导和大夫劝他在家休息,可他说坚持工作是对自己的一种考验,因为很快还要做第二次手术。
2015年6月底,张有良接受了第二次颈椎手术,为了有效控制脊髓空洞症病情的继续发展,医生在颈部内置了两个支架,病情得到了控制,可是他左侧肢体的行动却因此受到了限制,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行动了。支队领导为了照顾他,借警力下沉之际,将他下沉到了离家很近的南滩派出所。在派出所一年多的时间里,能够服从所领导的安排,积极配合派出所民警下管区进行人口摸底、嫌疑人排查、消防检查等各项工作,并且根据医生的要求、在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大夫的指导下,配合医生进行针灸、肢体训练等多方面康复治疗。先后3次去西京医院检查康复效果,同时,为了使自己能尽早的回到工作岗位,2016年下半年以来,坚持自我康复,每天负重徒步至少10公里,累计徒步2000余公里,为自己尽快回到工作岗位打下了良好基础。
为岗位尽自己的力量
2017年4月初,张有良重新返回了他心爱的交通管理岗位,被安排到新成立的交警八大队。正直交通安保勤务期间,当他看见、听到大队长领导克服因警力少、工作量大而吃住都在单位时,深受感动,他主动向领导请缨,希望自己也能参加联勤卡点的检查工作。他克服许多困难,为安保勤务工作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30年来,张有良没有因病倒下,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默默地耕耘在交通管理战线,如果有人问他以后有什么打算,他一定会告诉你说:“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不给别人添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