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轰轰烈烈 扎扎实实
—硚口区古田街军院社区“万名警察进社区”活动剪影
湖北省武汉市的古田街军院社区位于汉江之滨,辖区面积0.5平方公里,居民1610户,实有人口4150人,辖区军人多,军属多、离退休老人多“三多”特征明显。
“万名警察进社区”活动开展以来,硚口区公安分局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特色创建,将古田街军院社区作为开展“宣传、服务、帮带”的重要阵地,由分局主要领导挂点推进,军警民携手共建。经过一年多时间,社区基层组织更加夯实,军警共建持续深化,警民关系日益融洽,取得了轰轰烈烈、扎扎实实的活动效果。
让社区办公用房“旧貌”换“新颜”
2002年军院社区成立之初,作为武汉市第一家军警民联勤巡逻示范警务室倍受关注。这些年来,军院社区秉承“军警一家亲”的优良传统,曾走出过全市“十佳女民警”现任古田所户政所长张红霞等一批优秀社区工作者。
与成绩相比,社区的硬件条件却略显“寒酸”。仅300平方米的党群活动中心和社区警务室办公用房内,17名工作人员拥挤在此处办公,办公环境简陋,办公设施老旧,已逐渐满足不了服务群众的日常需求。2016年,区委常委、分局局长张晓红在军院社区成功当选区人大代表,在与社区选民见面时,群众向他提出了社区办公用房亟需改造的问题。从那以后,社区办公用房问题就一直萦绕在张晓红同志心里。
2017年,全市公安机关“万名警察进社区”活动如火如荼。张晓红同志作为军院社区“进社区”工作组的一员,将社区办公用房提档升级作为“进社区”工作的首要任务,并向社区许诺尽快推进解决。说干就干,他主动邀请院方、街道在社区召开现场会,就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警务室办公用房问题进行协商沟通,终于将遗留5年的“历史”问题提上日程。学院专门拿出原院务部一栋1000平方米的二层楼房作为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办公新址;分局争取区财政支持,落实资金150万,对办公新址进行全面翻新改造。在随后的时间里,他每次到社区开展工作,第一时间必询问社区办公用房及警务室建设进度;在推进过程中发现有新问题、新变化,必主动协调院方领导、区相关部门、街道召开联席会议现场解决;在推进进度缓慢时,必召集分局职能部门现场领题,制定规划表,倒排工期,确保按期推进。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院方、分局、街道、社区多方共同努力下,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办公用房动工开建,进度喜人;2018年4月26日,社区拿到新办公用房钥匙,从300平方米的拥挤平房“摇身一变”为1000平方米的二层多功能中心。社区书记感叹道:“社区办公用房问题在张晓红同志多方协调、时时奔波下终于得到解决,真是多亏了他勤下基层、勤于思考、善于解决问题”。
让社区警务室更加“绿色”与“智慧”
社区警务室不仅是家门口的派出所,更是全社区的“会客厅”。社区警务室的建设倾注了社区工作人员尤其是张晓红同志的不少心血。
针对原社区警务室面积狭小、功能不全的“硬伤”,张晓红同志在警务室周边勘探时,创造性提出打造全省第一家“园林式”中心警务室的设想,此想法得到院方、街道、社区的一致支持。他当即与区园林局联系,要求制定“绿色”实施方案,在警务室后院开展绿化提升工程,并严格按照“智慧社区警务室”标准,围绕职能提升、服务便民、警营文化建设等方面,凸显各功能区域特色亮点,在小区安装智慧门禁、人脸识别等安防系统,为群众营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
因地制宜实施“绿色工程”,院方对警务室建设鼎力支持,一口气拿出15万专项资金用于整个警务室的翻新改造;区园林局一次性支出15万,组织园林专家在120平方米院内进行绿化设计,在警务室后院“精雕细琢”,专门保留了3颗树龄达20年以上的水杉树,新栽了月季、紫罗兰等各类花木20株,90%以上的绿化率使得庭院环境优美、静谧宜人。科技引领实施“智慧工程”,区政府支持资金60万元,配齐警务室视频专用电脑、空调、办公桌椅,统一接入公安网、视频网、互联网、政务网“四网”,坚持“智能采集、智能预警、智能研判、智慧服务”,新增视频探头87个,12栋居民楼全部安装智慧门禁、人像识别系统,做到社区居民安全守护“全覆盖”。如今,社区1610户4150名居民的身份信息全部采集完成并登记授权,群众“刷脸”即可进入楼栋单元,社区天网密布,犯罪分子无所遁形。
让“军警民联防队”护卫社区保安全
军院社区作为一个军事化管理的小区,军警共建是“雷打不动”的金字招牌。该社区坚持顺势而为,抢抓社区网格化管理契机,结合张晓红同志提出“专群结合、联动融合、共治共享”的思路,整合多方力量,拉起了3支功能互补、各有侧重的“军警民联防队”。
8名民警、10名社区群干、12名学院警勤连战士组成“义务巡逻队”,6人一组实行“五班三运转”,突出物资楼、军属楼、居民楼等重点部位开展“7×24小时”编队步巡,压降警情,消除隐患。2018年3月21日,巡逻队在物资楼1单元201室察觉室内煤气泄漏,第一时间妥善处置。“万名警察进社区”活动以来,该社区连续3年“零发案、无事故”。
“进社区”民警、网格员、社区群干组成20人“治安管理队”,强化“查、整、管、控”措施,坚持每周一次安全检查,特别是将幼儿园、快递点、餐饮店等16个重点单位纳入必检范畴,累计整改安全隐患32处。坚持每周一次上门走访,落实辖区11名涉军、涉毒等重点人员“一对一”包保管控。在今年4月重大活动安保期间,社区一名精神障碍患者被成功送至优抚医院。
返聘退休老民警组织进社区民警、网格员成立“纠纷调解队”,创立“早、快、细、诚、公”“五字”调解法,专司矛盾纠纷化解。“万名警察进社区”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16起。4月12日,学院一名外籍学员与同学发生纠纷,调解队运用“换位思考”最终使双方冰释前嫌,学院领导充分肯定。
让服务帮带做到群众心坎里
人民公安为人民,群众生活无小事。聚焦“宣传、服务、帮带”,切实为群众解决一批最急、最难、最盼的问题,这正是开展“万名警察进社区”活动的意义所在。
张晓红同志作为区委常委、分局局长,也是“进社区”工作组的一员。他坚持每周一次固定进社区,看到居民群众主动点点头打个招呼,看到形迹可疑的人员主动上前查一查,看到巡逻的保安队员主动问一问。在他的带领下,8名不同警种的“进社区”民警充分发挥自身职能,“进”圈入“群”联系群众1000余人,解决群众最怨、最恨、最急、最盼的问题76个。
在服务老年群体上全心全意,坚持每月集中开设“安全知识讲堂”,并为现场老人发放“古四黄手环”,有效增强了社区479名老人的安全防范意识。其中,针对长期独居的老年人,特邀分局“防盗诊所”专家上门免费安装电磁报警器22个,守护家中平安。
在服务幼儿群体上关心关爱,针对学院幼儿园周边“道路窄、停车多”的现状,“进社区”民警联合分局交通大队民警,在幼儿园门口周边划定200米“减速带”和100米“禁停区”,在上、放学期间设立“交通护学岗”,保障车辆安全通行,杜绝交通事故发生。
在服务弱势群体上尽职尽责,依托“警医共建”,聘请一名专职“家庭医生”,每月上门对社区31名残疾人员开展免费体检;“进社区”民警自筹1万元慰问经费购买生活物资,每逢佳节前往看望困难群众,帮扶解决生活难题。活动以来,社区收到群众感谢信13封、锦旗6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