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小岛凶杀案破了!22年后警方利用高科技复验重要物证锁定嫌疑人

2018-07-17 13:02  来源:格尔木公安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贾蒙
字号  分享至:

  原标题:刘冰:科技让你无处遁形 公安让你无处藏身

(网络配图)

  时光流逝,岁月如歌。转眼之间,我也由一名当年20出头的小伙子步入了40多岁的中年人了,干了近15年的刑侦工作的我,也转行从事文字工作了。也许是从事过刑侦工作的原因,骨子里跳跃的刑侦情结一刻也没有减弱,每每听到刑警战友们又侦破了案件,心中总是为他们高兴,甚至还有些许羡慕和嫉妒,幻想着如果自己也参与其中,该是多么令人身心向往的事情啊!2018年6月20日一大早,我刚走进公安局大院就遇见了以前的老队长曹柳青,他兴奋的喊着我的名字,“刘冰、刘冰,你还记得小岛的那个案子吗?”他迫不及待的问我。“当然记得!”我立即提起了精神,我预感到这个案子可能有了转机。

  “破了!破了!”他兴奋的大声的告诉我,生怕我听不见。“破了?怎么破的?”我也跟着兴奋起来。这么多年来,那起案件惨烈的现场就像电影回放一样,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至于案件的调查情况也基本上如数家珍,不必多谈,对于参与过这起案件的刑警们,他们更多关注的是:这个案件是这么破的?是谁干得?因为这起案件已经困惑了我们这一代刑侦人22年之久,每当遇到老同事谈及此案,“还能不能破?”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奢望……

  曹柳青兴奋的讲着,我也激动的听着,我们脸上都洋溢着久违的笑容,像一个小孩子一样!真的,我能体验的出来,他是真心的高兴,因为我也是真心的高兴,我们彼此都有一颗刑警的赤胆忠心,它永不磨灭,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越发强烈!

  1994年7月,我警校毕业后分配到青海省格尔木市公安局从事刑侦工作,当时被分到重案大队(刑侦一大队)工作。1996年1月19日,那起小岛凶杀案件案发,被定为“1.19专案”,我也有幸参与了那起案件的侦破工作,案发现场惨不忍睹,令我至今记忆深刻。22年前,我才22岁,从警还不满2年。记得当天看完现场、忙完一天一夜的调查走访工作,天蒙蒙亮的时候才回家休息,不知道为什么睡着睡着被魇住了。当时梦到一只藏獒伸过头来要咬我的脖子,我想躲避,但怎么也动弹不了身子。这时我的哥哥回家里把我推醒了,我从床上一下就坐了起来,满头都是大汗,背心也湿透了。哥哥问我:“你怎么了?”我长舒了一口气才缓过神来忙答应道:没什么,睡觉被魇住了。“你没事吧!”哥哥关心的问,“没事没事!”我慌忙解释着。记得很小的时候,睡觉也曾被魇住过,但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自从上了警校,四年的体育锻炼,身体也比较结实,也再没有睡觉被魇住的感受。

  我知道这次被魇住,主要是看了那惨不忍睹现场,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历历在目,其次也是身体太疲惫不堪了,连轴转的工作节奏还是令身体有点吃不消。从事一年多的刑侦工作,已经让我切身感受到了:刑侦工作的不易,刑警队员的艰辛。刑警队员们也正是在每一起案件的侦破过程中,历练成就了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品格和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信念,也难怪我们这些干过刑警的总是喜欢唱: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历经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也许这首歌能唱出刑警队员的心声和感受,唱出了他们“为难之处显身手”的铮铮誓言。之所以对这起案件记得这么刻骨铭心,还有一点是因为被害人于1994年丧偶,其年幼的女儿还不满7岁,一个弱女子独自一人撑起家庭的负担,生活十分艰辛。其本人遇害,让本已千疮百孔的家庭再次遭遇灭顶之灾,家中还年幼的孩子在两三年的光景中先后失去父母,成为一个孤儿,难免让知道内情的刑警们唏嘘不已,扼腕叹息,更让人们痛恨的是:犯罪嫌疑人手段残忍,丧尽天良。当时,我们这些参与侦办案件的刑警们,都在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这起案件搞下来,一定要还这个家庭一个公道,给这个孩子一个交代!

  案发前一天晚上,单位领导及多名男子到其家中商量让死者给单位写一份“救济报告”,单位好据此发些补助,贴补家用。商量完之后便在其家中“打麻将”娱乐,直至深夜一起散场离去。经现场勘查和尸表检验,初步判断案发在次日的零晨时许。死者时年不到三十岁,相貌姣好,颇有几分姿色,且小孩寄宿在亲戚家中,家中独居一人,案发前一日晚上散场离去的男子都知晓此情况,无疑都是本案的重大嫌疑人。

  刚开始侦查这个案件,大家还信心满满!不仅深入排查了当晚的重大嫌疑人,还把整个小岛有犯罪前科、行为不轨的劣迹人员全部纳入侦查视野,深怕遗漏了什么。案发现场勘查更是不敢马虎,该提取的物证检材都悉数提取了。干过刑侦的人都明白,这么大的案件,只有口供,没有其他证据支撑是定不死案子的,破案的关键还是必须有铁的证据链支撑。大家心中都明白,只要把犯罪嫌疑人都囊括进来,不要有什么闪失,破案是迟早的事情……

  一晃20多年过去了,这一代刑侦人有的退休了,有的离开了公安队伍,也有的向我一样虽然没有离开公安队伍,但也早就不再从事刑侦工作了,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这起案件没有侦破,他们无不怀着遗憾离开了他们热爱的刑警岗位,甚至还有些许愧疚和自责,并一直关注着这起案件。当他们得知这起案件侦破后,纷纷打来电话询问情况。我知道,他们不是好奇,他们已不是充满好奇心的年龄了,他们也不是在收集谈资,因为干过一二十年的刑警的人是不缺少谈资的,那个年代默默无闻参与侦破过大案要案的刑警比比皆是。他们是不敢相信自己耳朵,迫切的想知道困惑了自己20多年的答案,好把压在自己心头20多年的石头轻轻的放下,不在背负没有人强求他们再去背负的重担。

  我要为老一辈刑侦人点赞!从现在公开的信息得知,2018年初夏,青海省公安厅利用高科技技术对1996年“1.19案件”提取的重要物证进行了复检,锁定了犯罪嫌疑人于某,于某正是“1.19案件”纳入视线的嫌疑人之一,已举家前往原籍河南漯河居住。事实证明,20多年过去了,犯罪嫌疑人已经“心安理得”,毫不紧张了,他已认准:没有铁的证据,公安机关也把我没辙。甚至还多次摆出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尽尽公民义务的姿态,过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正常日子。现在想来,如果没有老一代刑侦人严谨的工作作风,把该提取的关键证据提取了,并保存至今,即使科技再发达,也无能为力。我们总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一个良心泯灭的人主动到公安机关自首吧!为老一辈刑侦人点赞。还不仅仅在此,记得当年,于某确实是嫌疑人之一,但还不是重中之重的犯罪嫌疑人。当年于某23岁,身材瘦小,社会历经也略显稚嫩,没有行为劣迹,群众反映也老实本分。只是当晚去过受害人家中,嫌疑无法排除而已。此案嫌疑人中还有更符合行为特点和条件的人被列为重中之重的犯罪嫌疑人。客观的讲,在案件焦灼的时候,大家都恨不得把犯罪嫌疑人拉回来严刑拷打、刑讯逼供,赶快把案件破了,好给老百姓一个交代,因为压在大家心头压的那块巨石已经把人压的透不过起来,来个简单奏效的得了!好在当时的决策者们没有丧失理智,还是理性的接受了让人难以接受的现实。有的案件就是这样,时机不到的时候,着急也没有用,违反客观规律硬着头皮去蛮干,反而会造成冤假错案。当我们回过头来再去审视这起案件的时候,我们应该为当时的理智而庆幸,为当时顶住了压力,尊重了客观事实而庆幸。虽然这起案件正义来的太晚了,但它总归伸张了正义,更为重要的是它没有因此而去再冤枉一个好人。

  我要为新一代刑侦人点赞!20多年过去了,一代又一代、一茬又一茬刑警们离开了刑侦工作岗位,但新一代刑侦人传承和发扬了前辈的优良传统,他们没有忘记老一辈刑侦人临行前的嘱托,没有忘记老一辈刑侦人的教诲,没有忘记他们肩负的使命和担当,始终没有放弃和停止对“1.19案件”的侦破工作,始终关注着犯罪嫌疑人的一举一动。在案发至今的20多年里,一代代刑侦人反过来复过去翻阅案卷,研读案情,多次启动案件侦破工作。尤其是2010年,在全国“追逃犯、破积案”专项行动期间,格尔木市公安局再一次启动“1.19案件”攻坚破案工作,选派精兵强将赴已散居全国各地的犯罪嫌疑人住所外围调查了解犯罪嫌疑人近况,实地接触犯罪嫌疑人本人,以期发现可疑情况和新的线索。通过这么多年来一代代刑侦人的会诊,具备熟知被害人情况、和平进入现场等作案条件,系熟人作案的分析研判结果已成为共识,他们坚信22年前划定的犯罪嫌疑人范围没有错,侦查的方向没有错。当初划定的多达20余名的犯罪嫌疑人,多数经侦查工作已排除犯罪嫌疑,主要犯罪嫌疑人还是集中在当晚曾到过受害人家中的那几个男子身上,案件好像又回到了起点,这让参与过案件侦破工作的所有侦查人员都心有不甘!犯罪嫌疑人好像就在眼前,但又始终无法突破。22年过去了,受害人女儿已慢慢长大成人,先后考上大学、就业,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在这期间,其女儿多次打来电话询问案件进展情况,口气也由当初年幼时的泣不成声,到了后来每每听到无突破性进展的无奈和叹息!泣不成声的哭诉刺痛了当年刑警们的初心,毫无怨言的无奈和叹息更点燃了现在刑警的信心和执着。他们坚信,只要围着这个案件永不放弃,此路不通,另辟蹊径,总用一天会到达胜利的彼岸。2018年夏,案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在得知省厅利用高科技技术成功锁定犯罪嫌疑人之后,刑警们迫不及待的远赴河南将犯罪嫌疑人于某缉拿归案。

  我要为刑事科技和技术人员点赞!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刑事科学技术也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进步,20多年前,我不敢想象今天尽然会发展到“一个刷脸”的时代。当时,我记得现场勘查人员还停留在用眼睛观察、甚至用手摸、用鼻子闻去判断一种物质的属性,可以借助的仪器和技术少之又少,有些提取的检材要到公安部相关鉴定机构去鉴定,鉴定周期也十分漫长,客观上严重制约了办案的进度,丧失了有力战机。而如今,刑事科学技术已经武装到了基层,即使鉴定难度较大的在省一级的公安鉴定机构也能够做到。现在,侦查人员不再为刑事鉴定抓耳挠腮了,先进的提取设备、快捷的鉴定渠道极大的辅助了侦查工作的实际需要。

  跨进新时代,迈入新征程!近年来,全国各地公安信息化建设如雨后春笋般日新月异、快速发展,一大批智能化信息手段(涉密,不在详谈)在公安领域得到运用,一大批刑事技术手段(涉密,不在详谈)在全国公安机关得到推广,“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不再是一句空话大话或梦想,过去看似遥不可及、天方夜谭的事情都被科技改变为现实,颠覆着人们的认知。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全国公安一盘棋”的战略部署下,随着全国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公安信息化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整合、利用、联网的普及,“科技让你无处遁形,公安让你无处藏身”已不再是一种奢望,相信全国各地公安机关还会侦破一批历史遗留的重特大疑难案件,用公安机关“听党的话,跟党走”的行动自觉践行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同时,公安机关也在此奉告违法犯罪分子们:现在已进入“刷脸”时代,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逃脱不了法律的惩罚,在科技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只要从事了违法犯罪活动,任何人都经不起调查,等待自己的将是身败名裂、身陷囹圄!(作者:刘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