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力夏提(右前)和辅警居马别克(右后)骑行巡逻时,有牧民向他们咨询法律问题
天山深处、偏远宁静的新疆伊犁琼库什台村风景如画、民风淳朴,多年来,警务室民警和辅警克服诸多困难,日日夜夜守卫安宁,跋山涉水服务群众,他们收获了辖区的平安和谐,也收获了充实幸福的人生。
5年走坏40多双鞋
6月27日下午,记者乘车从伊犁州特克斯县出发,前往90多公里外的琼库什台林区。山路蜿蜒,一会儿平整一会儿崎岖,3个多小时后,终于到达了位于天山深处的喀拉达拉派出所琼库什台村警务室。
这条颠簸的山路,警务室民警迪力夏提·奥克走了5年,但次数并不多。绝大多数时间他驻扎在寂寞的山林里,守护着辖区的平安和谐。
2013年6月,29岁的迪力夏提来到这里担任村警,当时警务室只有他一个人。此前他知道这里是个遥远的牧业村,但没想到警务室地势高,没接自来水也没有电。心里有些打鼓的迪力夏提顾不上想那么多,放下行李就开始走访群众了。
“之前我当过一年农业村的村警,牧区对我来说有些陌生。”迪力夏提说,他感受最深的就是远,村落离县城远,村民居住分散,离警务室也远。
背着馕和矿泉水赶路,走到没有路的地方,把摩托车放在树下,步行前往山中,是他每天生活的常态。包扎墩是个冬窝子,有二三十户牧民每年12月转场过去,来年2月回来,他就借牧民的马去那里,一个来回七八天,路上就要三四天时间。
487户村民,迪力夏提用了一年时间才全部走访完,而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现在。5年来,他走坏了40多双鞋,练得健步如飞,爬山的速度比很多牧民还要快。
“有时候两三周回一趟县城,忙的时候一两个月回不去,冬天下雪封山时回家机会更少。”迪力夏提在县城有房子,水电闸都是断开的,冰箱一直未启用。
一场病后选择了坚守
清晨,迪力夏提小夫妻和辅警居马别克一起坐在警务室门前的草地上计划一天的工作
村里离喀拉达拉派出所有110公里,村民出门办一次户籍业务很不方便,来回时间长,路费也高,迪力夏提就统一收集资料,隔一两周去乡派出所的时候统一办理,再带回来交给大家。慢慢地,他和老百姓就融在了一起。
海拔近2000米的琼库什台紫外线强,警服穿着穿着就变成棕红色,每逢雨天连手机信号也没了。生活上有太多困难需要逐一克服,用水得去河边挑,安了太阳能后,夜间照明问题算是基本解决了。
山区饮食结构单一,牛羊肉比县城便宜,但蔬菜却少而贵,迪力夏提习惯了一日三餐就着奶茶吃馕的日子,由于缺乏维生素,他的口腔溃疡,嘴唇裂口子,手指上起倒刺,他也没太当回事。
但孤独这个“敌人”实在是太难对付了。山区过于宁静,除了牛羊叫声,潺潺流水声,松涛马鸣,很少听到其他声音,白天和村民在一起交流还好,夜晚总是漫长而难熬。
迪力夏提曾萌生离开的念头。那是2014年1月,他带着辅警和几名年轻村民帮村民沙力江大叔找丢失的30只羊,顺着羊蹄印往大山深处寻觅,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他们走了10公里才将羊找到。
那天,本来就在感冒发烧的迪力夏提体力严重透支,回到警务室就躺倒了。“那会儿身上难受,心里也很孤单,很想离开这里。”迪力夏提说。沙力江大叔和几位村民来警务室道谢,见此情景,赶紧把他背到了村卫生室,一量体温高烧39.9度。大家担心他出意外,轮流照顾他直到完全康复。迪力夏提胸中涌起阵阵暖流,他决定留下来,好好服务群众。
连续两年“零发案”
迪力夏提(中)和辅警居马别克(左)向牧民宣传防盗安全知识
牧区里娱乐少,村民爱喝酒,很多纠纷因醉酒而起,迪力夏提依法严肃处理了几起治安案件,召开警民恳谈会,向大家宣传法律,喝酒风气逐渐好转。“现在村民都忙着搞旅游挣钱,生活充实了,也没心喝酒了。”他笑着告诉记者。
牧区里的纠纷基本上都是牛羊跑到别人家草场,围栏多圈了人家的地之类。迪力夏提有一套调解经验,他经常向辖区群众介绍工作情况,就已调解的纠纷讲法律规定,遇到草场纠纷请负责草场的村干部、治保主任、乡草原站干部一起来丈量土地,做好记号,让村民参与现场测量,大家对调解方案都心服口服。
辖区偶尔也有刑事案件发生,基本都是牲畜盗窃案。迪力夏提推出了“白天看、晚上巡、深夜守”的全天候防范模式,先后有6名老党员、老干部主动加入晚上义务巡逻队伍,辖区盗窃案件大幅下降。迪力夏提还在走访入户、参加村民聚会时发放安全防范卡片、宣讲防盗知识,村民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安全防范习惯。
2016年春天,迪力夏提带着辅警花了一周时间破获了一起牲畜盗窃案,抓获两名犯罪嫌疑人,为群众追回了损失。这是他至今侦办的最后一起案件,从那时起到现在,辖区实现了两年“零发案”。
琼库什台村的建筑多为木结构,是伊犁河谷保存完好的一个木构建筑群,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于2010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近几年,随着自助游的兴起,这里成为内地游客观光摄影的一个热门地。
“从5月底到8月底,基本上每天都有六七百名游客来到这里。”迪力夏提说,不少村民搞起了民宿和牧家乐,增加了收入。刚开始,村民和游客偶尔会有一些误解,他出面沟通解释后都圆满解决。在长期宣传教育之下,村民越来越注意规范经营服务,再没发生过什么问题,旅游环境其乐融融。
牧场里的幸福生活
迪力夏提和妻子迪娜早早起来,为大家烧奶茶
随着辅警居马别克·沙瓦提江、吐尔逊江·瓦哈尔拜的到位,迪力夏提开展工作有了好帮手。“他们工作时间比我长,吐尔逊江擅长破案,线索查找能力强,居马别克熟悉情况。”最近警务室又分来一名年轻辅警,头脑灵活,手脚勤快,迪力夏提很开心,准备好好带着他。
去年,大家齐心协力,从村民家拉了水管到高处的警务室,自来水终于通了。“迪力夏提厨艺很好,会做拉面抓饭,大盘鸡炒得最香。”居马别克悄悄向记者透露。人多了,就有了做饭的动力,警务室的小厨房如今红红火火,炊烟中透着生活的暖香。
警务室如今还有了警嫂。2013年8月,迪力夏提回县城参加同事组织的聚会,和当地姑娘迪娜·吐尔孙江一见钟情。9月迪娜考上了琼库什台小学的教师岗位,学校就在警务室旁边。
结婚后,夫妻俩相依相扶,互相鼓励着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走过充实的每一天。每年打草季节村民最忙碌,顾不上管孩子,迪娜下了班身后就跟着一群孩子,她照顾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迪力夏提则帮着村民打草、宣传、巡逻,确保不发生治安案件,两人一天几乎见不着面。
两人在县城的房子有108平方米,但大部分时间他们住在警务室一间8平方米的小卧室里。儿子出生后基本都是两家老人在帮忙照顾,夏天孩子会来山里和父母团聚一段时间。
选择坚守,就是选择了奉献。这对80后夫妻也在努力改善着生活条件,让日子更幸福。“我们大家一起养了鸡,还种了菜,有土豆、白菜、芹菜、香菜、油麦菜和萝卜。”迪力夏提如数家珍,脸上露出笑容。(隋云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