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办事方便多了,一进门就能找到人。”上海市青浦区重固镇徐姚村村民陈大姐跟记者说这句话时,刚刚在徐姚村综治中心办完事。
今年以来,青浦区探索“多站合一”社会治理模式,截至目前已建成208个村居级综治中心,覆盖率达85%。从社区事务到信访接待,再到司法调解……敞开式办公,“一站式”服务,集“多功能”于一身的综治中心,让辖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办事,不用再“空跑腿”、“多跑腿”。
记者从青浦区委政法委了解到,明年上半年,该区将实现街镇、村居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全覆盖。
村里敞开式办公打破“行政化”
“以前,办公室门一关,我们来办事可能就找不到人。但现在一进门就能找到人,方便很多。”重固镇徐姚村村民告诉记者,“既能问到事,还能办成事,不用再来回跑。”
陈大姐前来咨询的是医药费补贴政策方面的问题,在社区事务受理窗口,工作人员当场予以了解答。
记者在现场看到,徐姚村将村级综治中心、社区事务服务中心和村委会“多站合一”、集中办公。中心采用“大厅式”的办公模式,设有社区事务受理、就业援助、信访接待、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窗口,涵盖村民日常需求的各个方面。
“窗口每天有4人值班,从8:30到16:30,就是为保证群众能 ‘找到人’,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办成事。”徐姚村党支部书记徐国军告诉记者,“大厅式办公也是对村干部的一种监督,窗口式服务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
据悉,从今年7月份中心建成至今,中心已接待服务辖区居民400余人次,涉政策咨询、矛盾调处类的较多,群众大量的事项在综治中心得到了解决,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居)”。
“社会治理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青浦区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陈卫国坦言,原来,虽然各个部门都陆续将行政力量下放至基层,但更多是在街镇一级。“我们最大的一个街镇,下辖30多个村居,镇上的管理资源很难真正覆盖到。”随着市委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工作的推进,更多的力量下沉至村居。
如何因地制宜将这些基层社会治理力量和资源有效整合起来,满足社区居民愈加多元的利益诉求,考验政府管理创新能力、服务群众能力和引导自治能力。
今年以来,青浦区探索出一条村域自治的新路。根据各村居经济、人口、平安建设等实际需求,将原平安工作站、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等社会治理资源整合,形成合力,打造村(居)综治中心,使之成为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的“第一工作站”,维护治安的“第一观察哨”。
一专多能 村居里的“全科医生”
在陈卫国看来,综治中心的建设并不是“简单的合并”,也不要求场地多宽敞,各村(居)综治中心在标准化建设的同时,也“因地制宜”、“个性化设置”。
“有的村是‘五站合一’,有的甚至是‘七站合一’。最关键的是要能帮老百姓解决问题,能办好事。”陈卫国说。
青浦区赵巷镇方夏村就是其中之一。
在方夏村,与村委会办公地北侧相接的一处小院子,是村民们经常来的地方。因为这里集中了党建服务站、社区事务服务中心与综治中心,形成“多站合一”的社会治理模式。
近日,记者来到方夏村综治中心了解到,窗口由1名工作人员以及村干部轮流接待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
因为是轮流接待,这也就对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方夏村村委综治干部钱漪青告诉记者,接待群众的窗口人员必须是“一专多能、全岗都通”,而且要做到“一人在岗、事项通办”,为村民提供全方位服务。
方夏村还利用整合后的资源,构建多元治理平台。通过民警驻村、网格化队伍巡查、社区综合协管员登记、成立包括平安志愿者队伍、青年志愿者队伍等多支愿者队伍,动态收集村情,为村域安全建起坚实屏障。
比如,方东新村有一处加工地沟油的地下窝点,辖区志愿者发现每天运送地沟油的面包车非常可疑,通过顺藤摸瓜、连续“蹲点”,最终联合协助相关监管部门将其“端”掉。
探索封闭式小区管理模式 偷盗案数降五成
社会治安是群众关心的大事。
方夏村在“多站合一”的综治中心中,配备了2名驻村民警、8名网格队员以及16名熟悉环境的村民志愿者,组建了6支村级网络管理巡查队伍,开展对重点区域的巡查和全村普查。
“我们村的刘夏片区,曾是偷盗案件高发地,仅2014年全年发生偷盗类案件49起,百姓反映强烈。”钱漪青说。为此,方夏村整合综治力量,对该片区实行“封闭式小区岗亭管理”模式。在加装摄像装置的同时,由15名村平安志愿者及两名网格队员组成巡逻专队,在辖区6个治安卡点无缝隙过滤可疑车辆、人员,用封闭式管理模式积极治理。
严密的巡逻模式有效遏制了盗窃案件的发生。目前,刘夏治安情况已得到较大改善,偷盗等现象较往年大大减少。今年,接报各类案件206起,同比下降17.3%,其中偷盗类案件23起,与2014年相比下降了53%。
党建引领 激活基层力量“末梢神经”
此外,青浦区在创新社会治理的过程中,还积极发挥基层党员作用,通过党建引领,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的“末梢神经”。
以方夏村为例,区域面积6.76平方公里,村辖39个村民小组与1个农民新村,实有人口一万七千多人,外来人员就超过万人。“辖区面积大、外来人口多、工作对象多样、治理环境复杂”是方夏村基层管理面临的四个主要难题。
方夏村党总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探索社会治理新思路、新方法,以“一根针穿起多条线”的工作方式,不断加强党小组建设,探索形成党组织网格化管理,编织起一张覆盖全村的党员网络。通过分级管理模式,将全村184名党员设置成3个分支部,10个党小组。目前,全村党员已与1300余户村民进行了结对,通过定期走访,帮助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我们还成立了‘银发工作室’。”钱漪青介绍,这个工作室的成员由民主推选的11名觉悟高、有威望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同志组成。平时,他们会动态收集群众诉求并主动参与调解。当地村民说,这些老干部出面,多数矛盾都能化解。
比如村里有堂兄弟因为建房问题产生矛盾,时间长达三年,镇里有关职能部门和村委会多次调解,均无功而返。银发工作室以第三方形式介入,通过有理有力耐心工作,成功化解了这起矛盾。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行政村的工作杂而多,没有村民小组长发挥,我们就是多长四只手,整夜不吃饭不睡觉,也来不及服务好群众。”重固镇毛家角村村书记曹刚强坦言。
为了激发村民小组长的工作热情,重固镇不仅为村民小组长定责定酬,还向村民小组长“赋权”,引导村民小组长开展巡逻排查,矛盾排摸,争做村组事务的管理员、社情民情的信息员、村民纠纷的调解员、流动人口协管员。
据悉,该镇8个行政村共有115名村民小组长,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毛家角村民孙兰告诉记者,自从村里调整村民小组设置、重新选配村民小组长后,村民小组长与村民们接触变多,帮助解决的问题也多了。“现在村民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找村民小组长。”
将新增1.6万余个摄像头 打造社会治理信息系统
未来,青浦区还将充分运用大数据、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实现更加精细化的“科学”治理。
根据计划,2019年年底前,该区将新增1.6万余个视频监控装置。“届时,每平方公里将有48个左右的视频监控装置,平均每个村居将有约100个摄像头,以弥补人力的不足。”陈卫国透露。
此外,该区还将打通各个行政执法部门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共享,打造社会治理信息系统,该信息平台有望于明年年底前建成。(胡蝶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