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人民调解工作,一干就是29年。多年来,成功调解各类纠纷3200余件,使朝阳镇成为吉林省舒兰市第一个连续多年未发生“民转刑”案件和群体性上访事件的乡镇。她就是舒兰市司法局朝阳司法所所长兼朝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王芳。
柔弱的小姑娘干上人民调解员不让须眉
1988年,高中毕业的王芳在父亲的支持下,通过乡镇司法干部的招聘考试与调解工作结缘。但起初,这个决定却并不被大家看好。工作中,村民们见她年纪轻又是个姑娘家,常常对她投以不信任的目光,甚至连亲戚朋友都说:“调解这活整天就是与婆婆妈妈打交道,真动起手来,你一个姑娘家哪能招架得来?再说,合同制干部就是个临时工,还不如早点找个好婆家。”
面对这些闲言碎语,生性要强的王芳没有选择退却,而是知难而上。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下,她刻苦学习法律知识,主动在实践中摔打自己。20多年前,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条件还比较差,遇上路途远的纠纷,王芳就骑着摩托车穿行在乡野间,风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由于她凡事不认输,整天风风火火,村民们给她起了个“假小子”的绰号。不论多么难调的纠纷,多么难缠的当事人,她都不退缩、不气馁,就凭着这股子韧劲,使一起起矛盾纠纷化干戈为玉帛,多起即将激化的矛盾纠纷最终得以平息。东胜村的薛姓小伙子因女方悔婚,索回4万元的彩礼钱不成,气愤得要和女方家同归于尽;合兴村的张某和李某因宅基地边界发生争执,一度要弄死对方……这样双方都情绪激动、剑拔弩张、毫不让步的纠纷,王芳不知遇到过多少起,但她坚持不急不躁地讲事实、摆道理,抓住矛盾关键点和关键人,规劝、疏导,“法、理、情”并用,努力劝说并依法给出双方都能接受的合理化调解意见,直至双方满意言和。
就这样,王芳——一个村民口中的“假小子”,咬牙坚持、勤学苦练,先后通过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资格考试和吉林省司法行政系统公务员考试;荣立吉林市司法局三等功两次,省司法厅二等功一次;获吉林省人民调解能手、十佳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等多项殊荣。
设“百姓说事点”方便百姓“说事儿”
2006年,王芳被舒兰市司法局任命为朝阳司法所所长兼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这期间,她依然不忘初心,带领全所工作人员奋力拼搏,使朝阳司法所多次被吉林市司法局评为“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先进司法所”。2010年,被省司法厅评为“规范化司法所”。2011年,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王芳,为了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利用村民们的休闲规律,将各村的小卖店建成“百姓说事点”,设立信息员,将老百姓在闲谈中反映出的矛盾纠纷信息收集起来,以便于调解,这不仅省时省力,还能提高工作质效。
面对这个新兴事物,富民村的村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百姓说事点”反映:村中的自来水管线因电力线路问题始终无法投入使用,村民家中吃水困难,百余名村民聚集到村委会,准备到市政府上访。收到这一消息,王芳立即组织调解员来到现场了解情况,稳定村民情绪。回到镇上,王芳反复协调水利和电力等部门,进行沟通确认,最终在3天后为富民村安装好了电线线路,让村民在第4天用上了自来水。不仅及时避免了一场集体上访事件,也让村民们看到了小小“百姓说事点”的巨大作用。
打那之后,一条条纠纷信息,从“百姓说事点”汇集而来,经过王芳及所内工作人员的研判、调处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化解。在各级司法行政部门的积极努力下,“百姓说事点”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遍地开花。很快全省建立起“百姓说事点”1.7万个。目前,吉林省的“百姓说事点”已经成为人民调解工作创新亮点和品牌,得到司法部充分肯定。《人民日报》《法制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争相报道。
方便了大家苦了小家朝阳镇就是她的家
多年来,王芳立足本职、兢兢业业,早已成为一名深受百姓爱戴的人民调解专家。很多时候,她的家就是临时的法律咨询室和人民调解室,村民们谁有解不开的疙瘩,都愿意找她说说唠唠。但对于家庭,王芳却有说不出的愧疚。因为常常需要下乡调解、走访,王芳总是很晚才回家,周六周日也很少休息,不能给父母、丈夫、孩子更多的陪伴与照顾。曾经,在为81岁的陈老太提供帮助,解决其赡养纠纷时,眼见天色已黑又赶上晚饭时分,王芳就将回不去村里的陈老太带回了家,许诺第二天帮她联系子女,解决赡养费用。不料,夜里老人突发疾病,王芳不仅及时垫付了医药费,还在医院陪护了一天一夜,直至老人转危为安。那一次,王芳没有用过多的言语,只用自己最真挚的行动,就让老人的子女们羞愧不已,签署了《赡养协议》。
然而,当一直给予她支持与鼓励的父亲突发脑溢血去世时,一直忙于工作的王芳却没能陪伴在侧,这让她悲痛欲绝、难以释怀。可从悲痛中走出来的王芳很快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因为对于她来说,工作和生活了29年的朝阳镇就是她的家,维护一方和谐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
29载春秋,王芳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成长为一名维护社会稳定的斗士。她用自己坚毅的步伐,走遍了朝阳镇的8个行政村、77个自然屯里的每一个角落。本着对党忠诚、为民服务、敬业奉献的理念,她用自己羸弱的肩膀和一名人民调解员的高尚情操为朝阳镇群众撑起了一片平安和谐的蔚蓝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