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刚出生,就有人打电话来推销婴幼儿用品;家里刚买房子,就有人打电话问要不要装修……接到这样的电话,你的第一个反应和疑问是不是:谁泄露了我的个人隐私?是不是有“内鬼”?
9月21日,浙江省公安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全省公安机关打击整治黑客攻击破坏和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情况。会上透露,今年以来公安机关已查获泄露信息的“内鬼”62人。
专项行动破案上千起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占七成
来自浙江省公安厅的数据显示,今年初全省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整治黑客攻击破坏和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专项行动以来,截至9月21日,全省公安机关破获相关案件上千起,其中侦破黑客类刑事案件28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084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类刑事案件76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104名;清理网上涉黑客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类违法信息7000余条,关停违法网站栏目67个,处罚网站、网络服务提供商24个。
“案件量大面广,社会危害严重;利益环环相扣,犯罪向产业化发展;网上交易猖獗,导致犯罪门槛降低;安全防范薄弱,为犯罪提供可乘之机。”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石小忠用这样几句话概括了今年以来黑客攻击破坏和网络侵犯公民个人信息两类犯罪呈现的主要特点。
行动中,警方把专项打击工作和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侦破案件,主动发现管理中的漏洞,及时通报、督促有关单位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消除隐患,实现以打促管。杭州市公安局网警分局侦破黄某靖等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后,及时约谈被侵害单位负责人,督促该单位依法落实主体责任,完善网络安全保护管理制度,落实等级保护措施。绍兴市公安局越城分局在侦破黄某等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中,发现一家大型互联网企业采用的图片识别认证策略存在重大隐患,随即反馈给该企业,并帮助其完善策略,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安全防范能力。
个人信息泄露
既有“内鬼”也有内部管理因素
在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中,被不法分子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种类涉及身份、通信、车辆、位置、财产、健康等各个领域,数量之大触目惊心。仅温州瓯海区公安分局侦破的郑某等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中,查获的各类公民个人信息数量就达30亿条,存量800多个G。这些信息,或是被不法分子利用黑客技术所窃取,或是被一些单位内部人员泄露所致。今年以来,公安机关已查获泄露信息的“内鬼”62名。
除了“内鬼”,个别单位甚至公共服务部门内部管理责任缺位也是造成信息泄露的原因之一。
今年2月28日,杭州市公安局网警分局民警发现,网民曹某多次大量接收涉及儿童身份的邮件信息,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调查发现,曹某是杭州某科技有限公司离职员工,该公司主要从事儿童的健康管理和移动医疗信息服务,并承接某公共服务事业单位信息系统项目建设任务。4月24日,网警分局组织警力开展集中收网行动,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27名,查获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370万余条,存储量达40G。现已查明,自2016年9月,该公司向全国各地大肆贩卖儿童及其家长身份信息,非法牟利达200余万元,销售的下家涉及早教、培训、摄影、保险等行业人员。
调查还发现涉及的杭州某科技有限公司,在承接某公共服务事业单位信息化项目时,利用该单位管理上的漏洞,擅自将存于单位内部网络的有关儿童、家长信息等数据资源下载至公司服务器,并以商业化模式予以售卖获利。
嘉善县公安局侦破的卢某龙盗取销售他人支付宝账号案中,犯罪嫌疑人系利用政府某服务平台APP存在的漏洞,获取了相关公民个人信息。仙居县公安局侦破的林某永等人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案等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利用被害人贪图便宜的心理,以高价低卖为诱饵,对被害人的电脑、手机植入木马后实施盗窃。
“客户”动辄过万
犯罪产业化趋势明显
不法分子频繁通过网站、论坛和即时通讯群组进行黑客工具和服务交易,极大地降低了黑客犯罪门槛,便利了违法犯罪活动。绍兴市公安局越城区分局侦破的黄某等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中,犯罪嫌疑人利用他人制作销售的专业“打码”平台,批量碰撞、比对被害人的网络账号口令,作案效率得到极大提升。据了解,购买该平台服务的“客户”(违法犯罪人员)超过1万人。海盐县公安局侦破的方某奇等人交易网站系列盗窃案,犯罪分子建立即时通讯群组,分享、交易存在漏洞的交易网站资源,并传播相应工具软件使用教程,让购买者能够迅速掌握使用方法。今年以来,我省打掉的用该工具作案的犯罪团伙已经有20个,其中不乏在校大学生。
侵犯公民信息犯罪中,通常涉及信息非法获取、信息买卖以及利用信息进行网络诈骗、盗窃、敲诈勒索犯罪等环节,并呈现出链条化、产业化的特征。义乌市公安局侦破的张某琴等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打掉了一家利用黑客技术非法获取信息、规模化运作的科技公司以及多家买卖学生信息的培训服务机构。
警方建议,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应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进一步加大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守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数据,切实提高自身网络安全防范水平。同时也提醒广大网民,养成正确的上网方式和上网习惯,切实加强对自身个人信息的保护。(通讯员黄海涛 徐顺克 记者 陈洋根)